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勇伟男,1921年生,上海人

杨勇伟男,1921年生,上海人

杨勇伟男,1921年生,上海人。

毕业于上海现代电影话剧专科学校。

杨勇伟1920年生于上海宝山县。

1940年放弃优裕家境投身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参加苏北黄桥决战,曾任解放军团参谋长。

解放初,担任华东军区总医院院长。

在“文革”年代,身为省农场管理局第一副局长的杨勇伟为了消“灾”避险,销毁数千枚民国邮票和纸币。

1982年当选为全国集邮联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后当选二、三、四届理事,江苏省邮协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钱币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钱币协会理事等。

1985年,他的《华中解放区邮票集》在“全国解放区邮票展览”中获银奖。

雅号“一枝梅”杨老在抗战期间足智多谋,胆气过人。

在新四军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中他担任南通短枪队队长,杀敌除奸,屡建奇功。

每除掉一名汉奸,他都随手留下一张署名“一枝梅”的传单,日寇断定这“一枝梅”是个飞檐走壁的侠客,惊恐万状地到处贴告示,悬赏捉拿。

“一枝梅”让群众拍手称快,令敌人闻风丧胆。

至今许多邮友都知道他们尊称的“杨老”有着传奇般的革命经历和“抗日一枝梅”的雅号。

染上“收藏癖”杨勇伟的收藏喜好,萌发于淮海战役胜利之后。

当时,担任解放军某部团参谋长的他,第一次接触到解放区邮票,一枚是华东人民邮政“淮海战役胜利纪念”邮票,一枚是华东人民邮政“南京上海解放纪念”邮票。

这两枚邮票反映了他刚刚亲身经历的伟大事件,因而特别值得留作纪念,杨勇伟便有意识地珍藏起来。

伴随他一生的集邮兴趣实际上同他那难忘的战斗生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后来他把集藏的方向集中到集邮和集币两种爱好上。

尽管这样,也还有人说他“玩心太重,有失领导身份”。

杨老私下里对一位了解他的老首长诉苦:“您看我工作干得怎么样?”“没话说!”“您看我上班时间玩过吗?”“没有。

”“业余时间,别人带老婆孩子逛公园、看电影,我玩玩邮票什么的难道不行?”渐渐地,他出色的工作业绩打消了人们对他的误解。

避“祸”焚藏品那是个扭曲的年代。

“文革”飓风袭来,杨勇伟成了单位造**派的重点“关照”对象。

为了消“灾”避险,他和妻子蔡南萍在家中闭门关窗,近乎机械地一把把往炉膛里扔“纸头”,把邮票和纸币放在浴缸里浸泡,再用搓衣板使劲搓成一团团纸泥,甩进抽水马桶,让水冲走。

30多年过去了,杨勇伟苦笑道:“民国时期的几千枚邮票、几千张纸币烧掉了,当时也顾不上伤心,首先想到的是免受造**派的皮肉之苦,可现在想想,损失无法弥补。

”所幸的是,他把解放区邮票和钞票装在两只牛皮箱中留存下来,他说那是“革命文物,不怕被抄”。

这为他后来的研究和参展留下了“本钱”。

春回大地后恶梦过去是春天。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集藏活动悄然重现。

适逢杨勇伟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他的收藏“雅兴”再度激起。

为了推动全省集藏活动的发展,身为江苏省邮协副会长的他奔波于全省各地,指导协会工作的开展,为邮迷授课,南京、无锡、扬州、泰州、省老干部邮协的建立和发展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杨勇伟胸襟开阔、豁达乐观。

为了扶掖新人,省邮协“四大”前,他提出不再担任副会长;全国集邮联“五大”前,他又主动提出不再担任理事。

多年来,他每月与邮友通信不少于百封,最多时给邮友复信、寄赠邮品800多封。

笔者与他一同参加全国集邮联“五大”期间,见他为各地邮友实寄了一大摞“五大”纪念邮品。

区票不了情革命战争年代的特殊经历,使他对解放区邮票情有独钟。

1985年,他编组的《华中解放区邮票集》在中国解放区邮票展览上获银奖。

在区票研究中,他多次到镇江、无锡、丹阳等地寻访,终于弄清了苏中五分区交通站于1945年印制发行两种“平、机”邮票的来龙去脉。

尤其是对“华中解放区毛主席像”邮票(俗称“南通版”)的研究,他花费了更多的心血。

在他的倡导下,省邮协学术委员会将该套邮票列为全省重点研究课题,组织力量攻关。

在对该套邮票的印制、发行和使用情况深入探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华中解放区毛主席像邮票论文资料汇编》一书,向解放区邮票发行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义捐见风范杨勇伟集邮有他的“聚散观”:身外之物,可聚可散;利在社会,去而不异。

多年来,他经常为各地集邮活动和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捐助邮品。

1985年,南京市首次青少年邮展,他献出约1000元邮品,作为发放给参展者和辅导员的奖品。

扬州市群艺馆集邮研究会先后举办了10次集邮知识竞赛,他9次赶赴发奖大会,向所有获奖者赠送邮品。

他以邮品资助泰兴一位年轻人编组了《足球》专题邮集,传为美谈。

1991年江淮大地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灾害,杨勇伟率先在南京发起、由市邮协举办了“邮品义卖会”,并捐邮品近2000元;同时,他又向扬州灾区捐邮品近1000元。

当年,为资助遭洪涝重创的兴化施耐庵陵园修缮工程,杨勇伟又捐邮品近2000元。

1993年,杨勇伟率先为修复高邮盂城驿奔走呼吁,最终促成盂城驿修复,并捐赠邮品数千元,属全国个人捐助之首。

1998年夏,长江流域暴发特大洪灾,他又联络江苏省老干部邮协共同举办邮品赈灾拍卖会,自费印制了拍品目录,并义捐邮品近万元…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东方邮都,是由我市市委市政府英明决策,提出了打造东方邮都,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把我们高邮推上了新的发展道路,,那么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四个大字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高邮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的赵万和先生所题,下面我们参观一下全国集邮会士展厅,所谓的会士,他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设立的最高层次的会员,是终身荣誉,在2003年,在我们高邮举行的全国集邮联五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上,讨论并通过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评选工作会议。

这位孙少颖1929年生,祖籍山东茬平。

诗人、书法家、金石家。

曾任中国邮票总公司邮票设计室主任,中国邮票博物馆第一任馆长。

1990年离休后被聘为中国邮票博物馆顾问,邮票鉴定室专家,全国集邮联集邮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集邮联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史学组组长。

担纲主编《中国邮票史》《中国集邮史》《中国集邮大辞典》《大龙邮票与清代邮史》等。

《中国集邮大辞典》分获1996年、1999年亚洲、世界邮展文献类金奖加特别奖;《中国集邮史》获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文献类大镀金奖加特别奖和评审团祝贺。

策划在香港举办《中国大龙邮票展览》、生肖邮票发行、全国最佳邮票评选等重大活动。

2006年出版《山外集—孙少颖邮文选辑》,收录了孙少颖先生关于邮政史、邮票史、集邮史的文章89篇,45万字。

该书在“全国首届集邮文献及文献集邮展览”上,荣获镀金奖林衡夫 1931年生于浙江杭州,曾任县邮电局副局长,省邮电局办公室秘书组长,省邮电印刷厂厂长,省通讯铁件厂厂长。

历任全国集邮联五届理事、六届常务理事、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和顾问、邮展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邮展评审员,浙江省集邮协会专职副秘书长。

现任浙江省集邮协会顾问、常务理事、省老年集邮协会会长、省邮展委员会主任。

邮集《中国的航邮(1920年-1941年)》世界邮展金奖加特别奖,《华东人民邮政》世界邮展镀金奖,《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全国邮展大镀金奖、全国首届老年邮展金奖加特别奖,《猛禽》全国邮展镀金奖,《我们生肖》全国生肖邮展镀金奖,《冬季运动》奥博会邮展银奖、全国体育邮展大银奖。

出版集邮文献近300万字:《集邮天地博览》《怎样收集与鉴赏邮票》《世纪的太阳--毛泽东邮票大典》《精彩纷呈的邮票世界》《楼外楼--林衡夫集邮文选》《钱塘邮谭--林衡夫集邮文选之二》《西湖邮谭--林衡夫集邮文选之三》《林衡夫集邮文学选》《集邮世界150问》《集邮世界250问》《外国童话故事邮票》。

浙江省优秀科普工作者、优秀企业家。

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创作电视连续剧剧本《邮票奇案》(天津音像公司拍摄)、《珍邮奇缘》(沈阳电视台拍摄)。

王宏伟 1963年生,《中国集邮报》主任记者,国家级邮展评审员,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集邮新闻宣传联谊会副秘书长,华夏专题邮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1979年开始集邮。

专题邮集《水》先后获得全国邮展、国际邮展和世界邮展大镀金奖及特别奖,2010年,获全国邮展金奖加特别奖。

多次参加全国和北京市组织的学术征文活动,并获得奖励。

2009年在洛阳世界邮展上,《国际性邮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征文)获得二等奖。

近年来参与了全国和国际重大集邮活动的宣传报道,文章多次获得全国集邮联、《人民邮电报》、《中国集邮报》好新闻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每年撰写集邮文章都在30万字以上。

出版《有幸集邮》《记录集邮》《职业集邮》《坚持集邮》《生命集邮》《美丽集邮》《王者之好》《因为所以》八本集邮图书。

其中《王者之好》获得了“2010年最受集邮者欢迎的10本集邮图书”评选的第一名。

《美丽集邮》入选“2011年最受集邮者欢迎的10本集邮图书”之列。

参与《现代集邮指南》《中国现代集邮》的编写,并为《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集邮史》等集邮图书提供了大量的照片。

曾先后策划、组织、参与了多项影响全国的集邮活动,“相聚狗跑泉,盖戳过大年”“鼠年迎奥运,集邮万里行”集邮活动,2010年个人完成了“中国极地邮局集邮之旅”集邮活动。

2012年个人完成了“寻访邮票上的长城”集邮之旅活动。

于2017年开始,已举办了六次“王宏伟个人集邮摄影展览”,计划举办100次。

李秋实 193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青岗县。

1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从教36年,历任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校长,1987年获全国首届中教高级教师职称。

1956年高中一年级时开始集邮,1990年任黑龙江省集邮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

1993年移居山东,任淄博市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3年任山东省集邮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5年被聘为山东邮展评审员,同年被聘为全国集邮联全国邮展传统集邮指导小组成员,是新中国普票的早期收藏者、研究者、推行者。

《中国普通邮票(1950-1954)》获1989年北京全国邮展银奖;1997年重庆全国邮展大镀金奖;2001年香港第15届亚洲国际邮展镀金奖;2010年杭州全国邮展金奖加特别奖。

《中国普通邮票(1955-1975)》新币值邮集获2014年长沙全国邮展大镀金奖加特别奖;《中国普通邮票(1950-1954)》旧币值邮集吉隆坡·马来西亚第29届亚洲国际邮展镀金奖。

2016年《中国普通邮票图鉴(1950-2013)》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填补了普票研究领域的空白。

葛建亚 1954年生,江苏海安人。

1972年参军,先后任海军指挥学院宣传部干事,学员队政委、组织办主任等职。

1994年转业,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

1964年开始集邮,1983年任南京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

1992年以来陆续担任江苏省集邮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集邮联理事、学术委员、国家级邮展评审员;文献集邮研究会会长、《文献集邮》主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