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合理的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内,共24分)1.(3分)对于一位初三的学生,其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身高为160m B.质量为500kgC.人体密度为103kg/m3D.体温约为27℃2.(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B.露珠逐渐消失C.电水壶冒出“白气”D.树枝上形成“雾凇’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说热量是毫无意义的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C.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也一定相同D.热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给热量少的物体4.(3分)将一瓶酒精用去三分之一,则剩余酒精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A.都不变B.都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C.热值不变,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D.热值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密度、比热容不变5.(3分)某次物理课上,老师将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放在讲台上,同学们很快观察到容器的外壁出现了一层白霜。
接着老师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翻滚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霜是凝固现象B.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D.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6.(3分)下列关于气体压强说法正确的是()A.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B.大气压强越低,液体沸点越高C.最著名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D.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换用粗细不同的玻璃管来做,测量结果不同7.(3分)甲、乙两个自重不计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液体中,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液面相平。
则()A.甲中液体密度比乙中液体密度小B.小球在甲中所受浮力比乙中所受浮力大C.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较大的是乙D.容器对桌面压力较大的是甲8.(3分)如图所示,台秤的托盘上放一个装有水的平底烧杯,一个不吸水的木块用细线系在烧杯底浸没在水中,剪掉细线以后,木块上浮至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剪断细线前,木块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B.剪断细线前,托盘受到的压力等于烧杯与水的重力之和C.整个过程,水对杯底的压力变化量等于木块浮力的变化量D.整个过程,托盘受到压力的变化量等于木块浮力的变化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9.(2分)导体之所以可以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的,下列物质中属于导体的有。
(选填编号)A.人体B.铜C.陶瓷D.塑料E.水银F.玻璃。
10.(2分)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擦过的镜面因摩擦起电,而具有了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在摩擦起电现象中,得电子的物体会带上电(选填“正”或“负”)。
11.(2分)如图,把一块固体金属“镓”放在手心,很快就变成了一颗晶莹的液滴,像雨后荷叶上的水珠,在手心滚来滚去。
在这个现象中,金属“镓”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中镓的温度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2.(2分)在如图实验装置中,加热试管使水沸腾后,观察到小叶轮可以转动。
该现象中水的内能增大是通过(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实现的。
小叶轮转动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叶轮的机械能,这与内燃机的冲程中的能量转化的过程是相同的。
13.(2分)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60kg初温20℃的水,接受太阳光的面积为0.84m2.太阳光的热辐射功率为7.5×104J/(min•m2),水箱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为50%.如果在不考虑水散热的情况下,水晒4h后温度将会升高到℃.太阳能是新型优质能源,它是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除此之外还有的优点。
(填一个优点)14.(2分)底面积为S B=200cm2的圆柱形容器内盛有适量的水,现有一底面积为S A=120cm2,高H=20cm的圆柱体A,一开始圆柱体的下表面恰好贴着水面,如图所示。
若圆柱体A相对于容器下降高度h=10cm时(圆柱体未触底,水没有溢出),容器底部所液体压强增大了Pa,圆柱体A所受浮力为N。
三、实验探究题(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对应的横线上,每空1分,共22分)15.(7分)丽丽同学用甲图装置实验测得0.2kg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
设该物质每分钟从水中吸收的热量恒定不变,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除了图中所示实验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根据图象判断该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4min时物体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min时物体的内能。
(3)丽丽通过实验过程发现:该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完成熔化过程共用时间为min。
(4)已知该物质在固态下的比热容C1=1.8×103J/(kg•℃),丽丽通过计算判断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C2=J/(kg•℃)16.(6分)小容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水和煤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同时测量水和煤油的温度。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图甲中):先调整固定位置(选填“A”或“B”)。
(2)下表是小容记录的数据,由表格第1、3次实验数据(或第2、4次实验)可知,小容是通过观察比较的多少,来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小容得出的结论是:物质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t/℃加热的时间t/min水10.110220.2104煤油30.110140.2102(3)爱思考的小容经过分析思考,将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乙所示。
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相同。
图乙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没有控制。
17.(9分)小南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以下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约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测温度质量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2)加热时,小南看到烧杯上方出现一些“白气”,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3)小南经过观察,发现图乙中(选填“①”或“②”)是水沸腾前的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4)水沸腾时的温度计示数如图丙,为℃,为证明水沸腾时要持续吸热,小南接下来的操作是,然后观察水是否沸腾。
(5)已知图丁中的a图象是小南根据实验过程绘制的,大刚同学也用同一套实验装置对水进行加热至沸腾。
大刚所用水的质量比小南用的多,则是大刚同学绘制的图象(选填“b”、“c”或“d”)。
(6)实验时,小南同学将一杯刚停止沸腾的水立即放进能抽气的密闭玻璃罩中,如图戊所示,接通抽气机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沸腾起来。
通过分析,他知道了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重新沸腾。
四、论述计算题(第18题6分,第19题8分,第20题8分,共2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给分)18.(6分)小鑫用一个炉子把5kg初始温度为10℃的水加热至70℃.求:(1)该过程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2)若不计热量损失,且燃料完全燃烧,该炉子需完全燃烧焦炭多少千克?[q=3×107J/kg]。
19.(8分)一辆豪华家用小汽车,质量为1.6×103kg,该车在平直公路上以36km/h匀速行驶100s,若汽车所受阻力是汽车重力的0.045倍,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25%,(汽油的热值为4.5×107J/kg,密度为0.8×103kg/m3).求:(1)这段时间内该汽车行驶的路程(2)这段时间内该汽车发动机所做的有用功(3)请根据汽车在这段路程的行驶情况估算该汽车的耗油量[耗油量是指每行驶100km汽车耗油多少升]。
20.(8分)一正方体塑料块A边长L A=0.3m,密度ρA=0.5×103kg/m3;另一正方体B边长L B=0.2m,但密度未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求:(1)塑料块A的重力是多少?(2)如图所示,将B置于A上表面后放入一个水平放置、底面是正方形的水槽,B对A的压强比A对水槽底部压强大1000Pa,B的密度是多少?(3)向水槽内缓慢注水,当水深为多少米时A的底面刚好能离开水槽?重庆市南开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合理的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内,共24分)1.C;2.C;3.A;4.A;5.B;6.C;7.D;8.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9.自由电荷;ABE;10.吸引轻小物体;负;11.熔化;不变;12.热传递;做功;13.50;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14.1.2×103;24;三、实验探究题(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对应的横线上,每空1分,共22分)15.使物质受热均匀;秒表或钟表;晶体;小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8;3.6×103;16.B;吸收热量;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需要的加热时间长,故水的吸热能力强;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17.热胀冷缩;水银;液化;①;气泡随着上升,体积越来越大;96;撤去酒精灯;c;减小;降低;四、论述计算题(第18题6分,第19题8分,第20题8分,共2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给分)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