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4)地球上的水 训练题

福建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4)地球上的水 训练题

福建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4)地球上的水

车尔臣河是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昆仑山北坡的木孜塔格峰,全长约813千米,其中山区段长约353千米,最终注入台特玛湖。下图示意车尔臣河流域。据此完成1—3题。

1. 正常情况下,与甲处相比,丙处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①流量大 ②含沙量小 ③无结冰期 ④流速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历史上车尔臣河在乙处曾三次改道,推测其改道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和流沙堵塞河道 B.河流自然裁弯取直

C.引水灌溉绿洲农田 D.地震使河道连续突变

3. 调查发现,车尔臣河有的季节断流,但冬季却有水流入台特玛湖,主要原因是该河( )

①流量大 ②地下水补给稳定 ③蒸发弱 ④农业引水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格尔木河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南部,下图示意格尔木河流域内干流及附近河流分布,图中数字为某一时期内洪水期地下水水位平均上升幅度。据此完成4-5题。

4.甲处水位上升幅度较高,主要是因为( )

A.降水丰富,地下水补给量大 B.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耗水量少

C.地下岩层埋藏深,储水量大 D.沉积物厚度大颗粒粗,下渗强

5.本区农场的灌溉水源主要是地下水而不是河水,主要原因是( )

A.河水污染较严重 B.河水携带盐分较多

C.地下水水量大 D.地下水水温高

青藏高原地区湖泊分布众多,色林错便是其中之一,色林错属于构造湖。色林错所处的盆地南北两缘新构造发育,盆地随青藏高原的隆升而抬升。随着时间的推移,盆地内大湖缩小,且受某些因素的影响逐渐发育成现代湖泊散分布的格局。阅读下图完成6-7题。

6.下列有关色林错说法正确的是( )

A.色林错分散布局的原引是板块上升隆起,大湖被分割而成

B.色林错的补给水源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流量季节变化大

C.色林错为淡水湖,冬季结冰期长

D.色林错地区年温差大,昼夜温差大

7.有关资料记载色林错不停地长大,据2014年数据显示, 其面积约为2 391平方千米,一跃超过纳木错成为西藏最大的湖泊,也是青藏高原第二大湖泊。下列有关色林错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面积增大后,植被覆盖率下降

B.湖泊面积增大主要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C.湖泊面积增大,导致色林错流域面积增大

D.湖泊面积增大主要是农业灌溉等人类活动用水减少

博斯腾湖位于天山南麓,属于山间陷落湖,主要补给水源是开都河(如图中甲河)博斯腾湖的湖体面积季节变化大,同时湖陆风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据此完成8-10题。

8.开都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 B.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水

9.影响博斯腾湖面积变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

A.大气环流 B.气温 C.积雪厚度 D.地形

10.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干旱地区常发育深根系植被,其根系深达地下潜水面;可直接吸取地下水,这类植物被定义为地下水依赖型植物,也称“抽水机式植被”。据研究,这类植物在生长季的蒸散过程(水分由叶片蒸发过程)能引起浅层地下水位的周期性昼夜波动。下图为干旱区河岸带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昼夜波动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干旱区植被蒸散速率最快的时段是( )

A.5—6时 B.9—10时 C.12—13时 D.17—18时

12.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 )

A.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增大 B.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减小

C.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小 D.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大

土壤水分是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马尾松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松树,对土壤要求不高,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成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荒山造林首选的先锋树种。但近年来研究表明,“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的“林下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下图示意马尾松覆盖下各层土壤含水率对大雨的响应。据此完成13-14题。

13.土壤水分与下列水循环环节相关性较小的是( )

A.降水 B.地表水 C.地下水 D.水汽输送

14.马尾松覆盖下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受降水影响正确的是( )

A.降雨强度与土壤含水率同步增长

B.各土层土壤含水率由大到小—般依次为:15cm、5cm、30cm、60cm层

C.强降雨2小时后,5cm、15cm、3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呈快速下降趋势

D.降雨强度越大,土壤含水率增长速率越慢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流量补给类型,其中甲表示浅层地下水补给。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 ) A.a表示深层地下水补给 B.h表示冰川融水补给

C.c表示雨水补给 D.d表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16.该河流所在地区( )

A.流水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 B.夏秋季洪涝频发

C.水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D.属于太平洋流域

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北大西洋温盐环流是以风力驱动的海面水流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在高纬海域受密度的影响下沉到海底,深层海水向南返程流动。全球变暖将会威胁到该环流的正常运转,甚至可能导致其停滞读“北大西洋温盐环流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 造成图中甲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②海水结冰

③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蒸发弱

④洋流在向北流时不断蒸发

⑤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18.全球变暖对北大西洋温盐环流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北美东部沿海地区气温降低 B.欧洲西部地区水温升高

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D.北大西洋深层洋流流量增加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如图)是我国第五大湖泊,属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水系,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湖水补充来源除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外,主要依靠地下水的补给和地表径流。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为其主要补给河流。湖泊东北部的新开河长25千米,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伦湖已经呈现富营养化状况。

(1)新开河吞吐受图中其他河流流量影响较大,据此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推断在新开河以吐为主的年份呼伦湖盐度变化并说明理由。

(3)2012—2015年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径流量增加,但呼伦湖水位涨幅并不大,分析其原因。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

(1)结合图示信息,描述由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

(2)说明托素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

(3)有专家认力,随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请你为该专家提供合理的解释。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D; 2.A; 3.B

解析:1.读图可知,甲位于山麓地区,丙位于下游沙漠地区,甲处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含沙量大,②④正确。甲至丙,河流流经沙漠地蒸发、下渗严重,丙处流量较小,①错误。车尔臣河位于新疆南部,处于暖温带,冬季河流有结冰期,③错误。故选D。

2.乙处位于山区和沙漠的过渡地带,既有河流从山区带来的泥沙,又有沙漠的流沙,都会堵塞河道.导致河流改道,A正确。河流自然裁弯取点出现在水流平缓的河段,B错误引水灌溉,会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不会导致河流改道,C错误。地震使河道连续突变的可能性较小,D错误。故选A。

3.车尔臣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气温低,补给少,流量小,①错误。冬季,仍有地下水补给;气温低,蒸发弱;农业引水少,②③④正确。故选B。

答案:4.D; 5.C

解析:4.甲处为洪积扇扇顶,扇顶沉积物颗粒较大,空隙多,水流下渗强,且该地地势较高,因此地下水水位高,埋藏深,洪水期水位上升幅度较高,D正确。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农业活动大多以畜牧业为主,并非只有甲处,因此甲处水位上升幅度高不是畜牧业活动成的错误。此处位于柴达木盆地,降水较少,A错误。地下岩层埋藏深,会导致水位上升幅度小,C错误。

5.该地地处我国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农业少产所需的灌溉水源多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本区地貌为洪积扇,高山冰雪融水沿洪积扇向下流,同时也在下渗,地下径流受地势影响流向扇缘,故扇缘地下水丰富,扇缘自然条件优越,本区农场主要位于扇缘,C正确。本区人口稀疏,人类活动少,河水污染轻微,A错误。河水净能力比地下水强, 携带的盐分比地下水少,B错误。在灌溉时节,地下水水温较河水低,D错误。

答案:6.A; 7.B

解析:6.读材料可知,色林错分散布局的原因是板块上升隆起,大湖被分割而成,A正确。色林错地处青藏高原,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B错误。色林错为内流湖,盐分逐渐积累,为咸水湖,C错误。色林错地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年较差小,D错误。

7.色林错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界融水和夏季降水,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化速度加快、融水量增加以及大气降水增多,入湖水量增加,使湖泊面积增大,B正确。湖泊面积增大后,流域的水源条件变好,气候变湿润,植被覆盖率会有所上升,A错误.流域面积受地形因素影响,湖泊面积增大不会导致流域面积增大,C错误。色林错是咸水湖,湖水无法进行农业灌溉,且人类用水减少不是湖泊面积增大的原因,D错误。

答案:8.C; 9.B; 10.D

解析:8.开都河发源于天山南坡,主要补给水源为天山的冰川融水,C正确。

9.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开都河,而开都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冰川融水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气温高低。故影响博斯腾湖面积变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气温,B正确。

10.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