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应突出和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以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基于课程内容本身,基于儿童个性发展,基于学校地域资源,着力构建一个符合儿童学习兴趣、提高儿童数学素养、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于是,我们在实践中注重对课程内容的开发,注重对课程本质的挖掘,注重对课程效度的开拓,让校本课程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从而提高学校教育的教学效率。

一、基于课程内容本身,有效实施校本课程
课程内容的开发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之一,课程内容的开发丰富了校本课程的建设。

它是实现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我们从孩子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数学并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自然地融入到课堂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中高年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主要侧重于学生对于所学课本知识的综合性运用以及部分知识点的教授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新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要从生活出发,数学也要回归生活。

2014的12月,我校的马凌然老师,王守文老师,刘培培老师分别开设了三节数学校本课—《旅游中的数学》,这三节课均属于中高年段的校本课,都是以“旅游”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马凌然老师执教的是“旅游中的路线规划”,她让学生做小导游,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旅游路线,并通过对路线的实地考察和长度估测,为不同的游客团队选择相应的旅游路线,达到最佳的游玩效果。

课中,还涉及到了关于“搭配”的新知教学。

刘培培老师执教的“旅游费用的预算”。

学生自己设计旅游方案,并对游玩中门票、坐观光游览车、午餐所需的费用进行预算,在此基础上比较交流各自的方案,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王守文老师执教的是“停车场的规划”,针对栖霞山旅游中“停车难”的问题,老师让学生做个小小设计师,为即将使用的停车场规划设计车位。

三位老师的内容设计力求做到趣味性、操作性、现实性、探索性、开放性、思想
性与方法性,体现了“数学是思维、数学是活动、数学是文化”的理念。

二、基于儿童个性发展,有效实施校本课程
在校本课程规划与实施中,我们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先学后教”为突破口,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和反思,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自我提升。

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数学。

2012年8月,我们提出以“指导学生预习,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校本研究活动,这是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教师主要以“预习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的课前研究活动,通过教师对学生预习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观察与研究,探索优化预习作业设计与课堂实施最有效的方法。

课前的预习研究,不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搬运到预习作业的研究单上,再由学生将研究单上的内容搬运到课堂中交流。

在课前的预习研究中,我们首先让学生对第二天的新知有一些直观或直接的感知,然后就他们的已知和未知问题通过具体例子呈现出来。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探究的过程。

(老师在一旁点拨、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学生将自己预习研究所获得的新知用自己的语言讲解给其他学生听,因为“教者慧教,学者乐学”。

所以课堂往往能达到高效。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学生在“教”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思维日臻清晰,同时数学语言得到提高和发展。

两年多以来,我们探索出“课前: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课中:小组交流、全班学习。

课后: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教学流程,让学生真正经历“自主,合作,探究”,感悟数学的思想,探索数学的方法,提升数学的素养。

三、基于学校地域资源,有效实施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二是数学可以解决我们身边许多问题。

我校坐落在栖霞山脚下,栖霞山特有的地理形势和文化特色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栖霞山多条登山线路、各种植物占地面积、树木之间的的行距、露天停车场的设计、以及游人门票用餐等等无一不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它们也均是校本课程的优质资源。

为此我们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从课本知识引向现实生活。

本学期我们让四五年级的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去栖霞山进行实地考察和测算,让学生自己尝试做小导游、让学生合理规划旅游中的费用、让学生合作设计栖霞停车场。

以此增加学生“学数
学,用数学”的实践机会,并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数学和掌握数学。

地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使了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并促进学校的办学特色的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