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技巧 一波三折素材 精品

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技巧 一波三折素材 精品

一波三折
【导语】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

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示例】
我的零用钱
我的零用钱不多,一个月才五元,在当今的中学校园里,这可谓是“低薪阶层”!对此,我当然是颇有微词的。

每每到了“发工资”的时候,我总是死缠着妈妈多给些,可她却一味用手戳戳我的脑门儿,半笑半怒地说:“小孩子,要那么多钱干吗?”这时,我只能无奈地撅着嘴,怏怏而走,而对快要步人“花季年龄”的我仍被称作“小孩子”,实在感到不平。

多少年来,我从未享受支配自己“红包包”的欢愉,这些我意外得来的零用钱,总是无情地被妈妈“贪污”了,为此,我总责怪妈妈过于“吝啬”。

就这样,从小学熬到初中,又从初一熬到初三,在口袋空空的日子里、我只好作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直线运动。

因为我知道,商店、小吃街与“贫穷”的我是无缘的。

今年春节又到了,我照例去舅公家拜年,见到了与我同岁的表姐阿芳。

交谈中,阿芳突然问我:“你一个月有多少零用钱呀?没我多吧?”我一愣,不解地摇了摇头。

她伸出一只手。

“伍元嘛,和我一样。

”我心想。

“五元——”她瞪大了眼,吃惊地望着我,“是五十元!”她说着,骄傲地抬起头。

我一听,咋了咋
舌,天哪,竟是我的十倍。

望着她那略带嘲讽的眼神,我只觉得有种莫名的感觉。

在回家路上,我终于忍不住了:“妈妈,我已经不是小孩了,已经有支配零用钱的能力了。

我不想像苦行僧那样的自虐,或许,这样说有些过分,但我确是认真的。

妈妈,请多给我一点吧,好吗?
妈妈笑了,我有些意外。

那淡淡的笑容中,似乎还隐藏着什么,我有些迷惑了
到家了,我还在琢磨着妈妈刚才的笑容。

走进房间,灯一亮,“哇!”我不禁惊呼起来。

在我的床边,竟放着一台崭新的打字机和一把梦寐已求的吉他。

我疾步跑过去,只见在打字机上放着一封信,是妈妈的笔迹,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一行
行娟秀的笔迹跃人我的眼帘:
“……捷,在你面前的打字机和吉他是你的,是用你自己的钱买的,有些意外吧!这些钱,就是你那‘苦行僧’似的自虐省下来的,权作给自己16岁的‘见面礼,吧!你不知不觉已长大了。

今年的压岁钱就由你自行支配吧。

今后每月零用钱上浮10元,我相信你!
我省下来的零用钱?什么时候?噢,近几年来收到的压岁钱竟那么多?我欣
喜若狂了,想不到多年来的“磨难史”竞换来如此丰硕的果实。

忽然间,我发现妈妈在我身后,正慈祥地望着我。

哦!我明白了,一下子全明白了,妈妈平时那样“吝啬”,正是为了
“妈妈,我以后的零用钱依旧五元钱。

我已经习惯了。

余下的,包括压岁钱,还是由你安排吧!我……我还是做我的‘苦行僧’吧!
“傻孩子,你长大了,也懂得节俭了,妈妈放手了。

”说着拍了拍我的肩,笑了。

她笑得那样但然,那样欣慰,我只觉得有一种深深的、强烈的爱扑向我。

爱融化了我。

【借鉴】
①一波三折。

一个关于“零用钱”的故事并没有平铺直叙,报流水账。

一个月五元的零用钱,实在太少,要妈妈“加薪”,妈妈却坚持不答应,文章发端便起波澜。

接着写与表姐阿芳比零用钱,从“不解”到后来的惊诧与尴尬,这是一层波澜;与妈妈力争增加零用钱,得到妈妈一脸无言的笑容,弄得“我”迷惑,又是一层波澜。

床边出现了崭新的打字机与吉他,“零用钱”之迷终于解开,文章结尾再起波澜,妈妈要给我零用钱加码,“我”却希望维持现状,依然照旧。

从闹着要加零用钱到坚持
不要加零用钱,一个小故事被演绎得波澜叠起。

②欲扬先抑。

写“零用钱”的故事,赞扬的是母亲,在母亲身上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教育子女不要乱花钱,积少成多,把钱花在“刀口上”。

母亲确实做到了对子女的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写法上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先写妈妈的“吝啬”,给自己的零用钱少,而文章的结尾却是母亲要给“我”加零用钱,我却坚决不要,坚持“还是做我的‘苦行僧…,此时,母亲对子女拳拳的爱心、教育子女一番苦心获得的效果得到了突现,母亲形象的感染力度就进一步增强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