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
项目名称珠江口湾区地理国情重点专题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广州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地质测绘院
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刘小丁、教授级高工、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主要贡献:项目总负责,主持珠江口湾区地理空间格局演变监测、广东省城镇化格局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监测、面向广东省碳汇能力评估的地理国情监测应用等专题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对技术研究、成果质量全面负责。

2.史文中、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监测指标体系,利用基本时空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城市扩张分析,有利于将来对珠三角的城镇化发展质量与速度进行量化分析、比较,准确地掌握广东省城镇化发展总体变化趋势、空间布局,以及不同区域之间城镇化进程差异性及原因。

通过对城镇化格局和土地规划实施的时空演化过程、特点及其内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描述珠三角地区的城市扩张规律,发现城市发展现状的存在问题,促进城市区域协调发展。

3.赵耀龙、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主要贡献:提出了基于地理国情监测信息的植被碳汇评估技术体系的研究方法、原理设计方案,并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实施。

4.李少英、副教授、广州大学、主要贡献:提出了适宜珠江口湾区海岸线变迁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与应用框架;分析了海岸线与近岸土地利用/覆盖格局—过程演化时空特征和驱动因素。

5.刘光盛、讲师、华南农业大学、主要贡献:在学科带头人的帮助下,提出了一套由宏观到微观、由过程到结果、由指标到效益的三维的全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评估体系和方法模型,首次利用第一次地理国情调查数据,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状况、动态过程以及实施效果进行了时空分析,揭示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及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善对策,为规划实施的监测和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6.丁华祥、教授级高工、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主要贡献:项目实施负责人,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进度管理、技术咨询与管理,人员协调等。

7.李更尔、高级工程师、广东省地质测绘院、主要贡献:提出了InSAR、水准及GPS 数据融合处理方法。

针对地面沉降灾害制约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不同技术方法在精度、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上的缺陷,综合其优点,提出了对InSAR、水准及GPS数据进行精密处理和高效融合的理论方法,获取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沉降监测成果,在广州南沙试验区数据实例验证了理论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8.杨志刚、高级工程师、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主要贡献:项目主要参与者,负责技术路线设计、技术支持与疑难技术问题攻关等。

9.张海涛、教授级高工、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主要贡献:项目质量负责人,负责项目组织实施,项目经费保障、质量监督与控制及项目检查验收。

10.王海云、工程师、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主要贡献:项目主要参与者,负责技术路线设计、技术支持等。

项目简介
珠江口湾区地理国情重点专题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充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对普查和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监测对象的发展规律与趋势,为相关领域的规划发展提出前瞻性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由五个重点监测专题组成,分别是:
1、珠江口湾区地理空间格局演变监测
通过多时相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图、历史地图等数据,对珠江口50年来的海岸线及重点近岸区域水下地形变化、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开展定量化、空间化的全面监测,结合湿地资源空间分布与景观生态变化分析城市空间扩展引起的珠江口生态景观现状问题,总结出适宜湾区海岸线与围填海监测的研究框架与技术方法。

2、水乡片区主要水系水质变化监测
利用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水质采样分析、历史资料调查,对片区河流形态特征、来水量特征和水质变化特征等要素进行定量化分析和统计,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与意见,为湾区水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3、面向植被碳汇能力评估的地理国情监测应用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估算区域范围内的植被碳汇总量,获得碳汇的时空格局,把握碳汇水平的时空演化规律,形成基于地理国情监测信息的植被碳汇评估技术体系,为政府在碳排放和温室气体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监测
采用InSAR方法开展系统全面的沉降监测工作,辅以水准测量、GPS测量方法,持续开展地面沉降的实时动态监测。

通过年度、阶段地面沉降监测资料分析,掌握监测区地面沉降的动态发展规律,提出地面沉降防治方案,为政府制定城乡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规划以及决策大型基础项目的建设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

5、城镇化格局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监测
充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结合高分影像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构建综合统计分析指标、方法与模型库,深入挖掘城镇扩张与地表覆盖、人口分布、交通管网布局以及经济指标空间分布等时空上的相关关系,揭示其内在动力,为城镇化内涵提升及外延拓展提供技术和指标支持;并建立多尺度、长跨度、多角度的全程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评估体系和方法模型,以典型地区为例,揭示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进而提高规划在国土空间统筹管控及城镇化发展中的支撑性、控制性作用,促进珠江口湾区城镇化高效、集约、可持续发展。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论文1:A spatial assessment of urban waterlogging risk based on a Weighted Naïve Bayes classifier.
论文2:Assessment impacts of climate and LULC changes on urban carbon sequestration a case study in Guangzhou.
论文3:Spatiotemporal Variance Assessment of Urban Rainstorm Waterlogging Affected by Impervious Surface Expansion: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China. 论文4:Spatiotemporal Analysis to Observe Gender Based Check-In Behavior by Using Social Media Big Data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China.
论文5:Tree Species Classification by Employing Multiple Acquired from Integrated Sensors.
论文6:High Resolution Mapping of Cropping Cycles by Fusion of Landsat and MODIS Data.
论文7:The impact of rural out-migration on arable land use intensity: Evidence from mountain areas in Guangdong, China.
论文8:Security Patterns and Resistance Surface Model in Urban Development:
Case Study of Sanshui, China.
论文9:Study on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Urban Development Boundary in a
Special Economic Zone: A Case Study of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Doumen in
Zhuhai, China.
专著10:珠三角区域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知识产权名称无
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立足珠海口湾区的实际需求,紧抓地理国情重点专题监测研究,在湾区地理空间格局、水系水质变化、碳汇能力估算、地面沉降监测、城镇化格局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

项目成果经专家会议评价,对推动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应用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相关技术方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项目分别从五个不同专题出发,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指标体系和模型,本项目研究人员共凝练了专著1本(已出版)、论文21篇(均公开发表),为国内同类型监测应用的工作开展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接下来,其他区域的湾区监测、水系水质变化监测、区域碳汇能力评价、沉降监测、城镇化发展及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监测,可完全或部分借鉴本项目的技术研究成果开展工作,可节约研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实施单位,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紧密联系,深入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技术交流关系。

本次项目实施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教育宣传和单位合作等方面的影响明显,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学生,深刻认识到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性和社会经济意义,该项目实施过程中,近两年的测绘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即有志从事与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培养了一批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应用人才。

本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已与各地市普查办密切联系,开展了多次技术交流,取得的研究成果陆续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项目结合地理国情监测的实施项目,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对珠江口湾区内急需监测的地理国情重点专题类型进行了梳理,提出地理国情重点专题监测内容和关键技术,并选取湾区内典型地域开展应用研究,旨在为在大湾区全面开展地理国情重点专题监测提供技术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建设提出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建议,为政府决策供科学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