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8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8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定位于培养从事机动车维护、修理、检测、技术使用与管理等职业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把职业资格认证、企业认证和驾驶证等职业素养要求融入到学历教育教学计划的各课程之中,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可获得有关证书。

通过系统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科学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培养要求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单位:汽车4S店、汽车维修企业、汽车制造企业、汽车检测站、汽车保险企业等。

从事的职业岗位主要有:
初次就业岗位:汽车机电维修工、车辆检验员、汽车及配件销售、服务顾问;
发展岗位:维修技术主管、质检员、保险理赔专员、服务经理;
拓展岗位:技术总监、销售经理、配件经理。

因此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力本位,三级共进”:
1、专业能力
(1)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2)能够有目的地、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独立分析解决工作任务并评价成果的能力。

(3)获得生产、环保以及汽车法规的知识。

2、方法能力
(1)使学生具有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

(2)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自我控制、管理以及工作评价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中英文应用水平,能熟练的使用和处理本专业的一般性中英文技术资料。

3、社会能力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2)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掌握一定的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学制及招生对象
1.学制:3年
2.招生对象:应届高中生和具有高中文化程度者。

四、课程设置
1、课程体系:“项目模块,课程重构,服务工作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专业内容和工作环境先有一个感性认识(实践),以此来获得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学生可以完成某一岗位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项目的学习,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

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主干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进行全面的重组,构建模块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七个模块组成专业课程体系,在每个学期初,对每个模块开展集中实训,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动手对理论知识提出问题。

再按照每个模块的工作过程组建课程群,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不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优化模块和课程群的组合。

又可根据各机构相对独立的系统和内容,从原理、结构再到检测、维修等划分为若干个可独立进行的工作任务。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实操能力和教学效率。

最后对学生小组的每一个工作任务全过程作出评价,再由学生对评价分数进行内部分配。

学生掌握了这一模块的理论与技能,就可以进入企业定岗实习,并有企业作出评价。

在学生就业前,按照学生的兴趣和技能掌握情况确立“汽车检测与维修”大专业下若干个专门化培养方向。

即“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器维修”、“汽车钣金涂装”、“汽车商务营销”、“汽车保险理赔”,有针对性的进行企业实习。

2.必修课
必修课是本专业的核心部分,包括基本素质类课程、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共124学分。

其中职业技能课是按照专业需要设置的核心主干课程。

3.选修课
选修课是为拓宽、深化学生专业知识面、体现岗位特点、张扬学生个性而开设的课程,学生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度,但必须修满12学分以上。

五、专业主干课程介绍
1. 《汽车构造与维修》共108学时
本课程讲授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基本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讲授现代汽车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燃油供给系(以电控汽油喷射式供给系为主)、汽油机点火系、柴油机供给系的构造与维修;讲授典型发动机和底盘机械维护作业工艺;讲授发动机和底盘大修的工艺和技术标准;讲授发动机各系统和底盘机械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要求学生通过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汽车的结构与原理,能熟练使用汽车维修的常用工具、量具和设备,具备对汽车机械进行常规维护、调整、检修的初步技能,具有分析、判断和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

2.《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共124学时
讲授现代汽车的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照明及信号系统、空调系统、安全气囊系统、智能仪表、中控门锁;自动座椅及常见辅助电气设备的构造与维修,讲授电路图的阅读方法;讲授汽车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要求学生通过理
论教学和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与原理,能熟练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的常用工具、量具和设备,具备对汽车电器设备进行维护、调整、检修的初步技能,具有分析、判断和排除汽车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能力。

3. 《汽车电控系统的检测与维修》共124学时
讲授现代汽车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维护方法、常见故障诊断方式、诊断设备的使用,正确的装配、使用、调整和维护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电控技术的理论知识,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共108学时
介绍汽车燃料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与起动系统典型结构、汽车常见故障诊断、诊断仪器设备的使用,汽车一二三级保养知识,汽车零部件故障修复,总成的维修等知识;汽车底盘装配、调整和维护知识。

使学生掌握现代汽车工作原理、结构构造、常见故障诊断方式和维护方法
5. 《汽车保险与理赔》共36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风险与保险的基本概况、国内外机动车辆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及保险条款、费率等基本知识,车辆的承保、核保、定损、理赔等内容。

此外,还介绍了机动车辆销售保证保险的有关规定和发展现状。

介绍评估报告的格式与撰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电控技术的理论知识,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汽车营销实务》共36学时
主要讲授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涉及了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目标市场的选择、营销组合的规划和运用以及营销道德等问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营销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术。

7、《汽车保养与维护》共52学时
讲授汽车的发展历史,汽车及其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汽车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的内容,维修手册的应用,汽车维护工具设备、配件和用品的使用,劳动安全、事故预防,汽车维护工作常见的垃圾清除和废品的回收利用。

使学生能够对汽车进行一、二级维护,使其保持正常行驶。

能够分析汽车的组成,运用相关知识对零部件的相互关系予以分析并加以描述。

能够利用技术资料开展汽车的维护工作,能够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解释维护工作的重要性,能对客户进行车辆日常维护的指导。

能够在工作中自觉提高安全和质量管理意识,遵守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遵守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

8、《新能源汽车》共36学时
讲授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其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使用,维修手册的应用,新能源汽车工具设备、配件和用品的使用,劳动安全、事故预防,常见的垃圾清除和废品的回收利用。

使学生能够对新能源汽车分类,对动力源有具体的掌握。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零部件的相互关系予以分析并加以描述。

能对客户进行新能源车辆日常维护的指导,能够在工作中自觉提高安全和质量管理意识,遵守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遵守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

六、教学进度安排及学时分配
附表1.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表
附表2.专业教学进程表
附表3.实践环节教学进程表
附表4.资格证书一览表
附表1: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表
附表3:
实践环节教学进程表
附表4:
资格证书一览表
撰搞人:朱杰审核人(教学副院长):逯云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