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目录第一章考前知识浏览1.1天津外国语大学招生简章......................1.2天津外国语大学专业目录........................1.3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历年报录比....... 1.4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科目解析......第二章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就业前景解读2.1天津外国语大学专业综合介绍.................2.2天津外国语大学专业就业解析.................2.3天津外国语大学各方向对比分析.......第三章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内部信息传递3.1报考数据分析..............3.2复试信息分析..............3.3导师信息了解........第四章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点4.1参考书目分析..........4.2真题分析................4.3重点知识点汇总分析(大纲)....第五章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复习计划分享5.1政治英语复习技巧5.2专业课复习全程详细攻略5.3时间管理策略及习题使用第六章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复试6.1复试公共部分的注意事项6.2复试专业课部分的小Tips【学校简介】天津外国语大学(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TFSU)坐落在天津,是天津市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天津市属重点院校。
天津外国语大学前身之一是始建于1921年的天津工商大学,主体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秦皇岛外语专科学校,后更名为河北外国语专科学校、天津外国语专科学校。
1974年,学校恢复并改名为天津外国语学院,后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外国语大学。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五大道和滨海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40.06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8869.17万元;设有15个教学单位,有57个本科专业,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21个授权方向);有专任教师601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全日制在校生1.1万余人。
【专业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以中国上古至近代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各种文体的嬗变、发展;作家、作品、作家群体和文学流派;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等。
【培养目标】培养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古代文学领域内能掌握坚实广阔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在学科上作出创新性的成果的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很理想,由于此专业研究范围比较特殊,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广泛,所以限制了此专业就业,但是此专业的毕业生在文化界有很高的地位,如果专业知识够扎实找到一份相对对口的工作也不是难事。
【就业职位】(1)适合到大中专院校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化史的教学研究工作;(2)适合到编辑出版、文化宣传部门从事编辑、文秘、管理工作;(3)适合到各级社科研究部门从事科研工作。
【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721)中文专业基础(821)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目】《古代汉语》一、二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不限版本。
2.《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高校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以后版本。
4.《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以后版本。
【学费相关】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滨海校区学费:4400(元)【报录比2013年】2013年汉文化传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报考20人,录取6人,报录比为30.00%。
【初试】说自己复习方法之前,先推荐一下《木糖英语》这个微信公众号以及《木糖英语》微信公众号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真的对我帮助很大,还有专业课推荐大家关注星河文学考研这个公众号,对考文学的各位帮助很大。
政治,我建议大家政治不要复习的太早,因为复习要分主次,过早的复习政治只会让你压缩专业课的时间,得不偿失。
政治我是暑假的时候开始的,听得是李凡的《政治新时器》,都是自己在网上买的课与资料,后期做了一些真题,就和大家的进度保持一致就可以了。
18.对于英语的学习,自己以阅读为主,作文为辅。
阅读就是每天看蛋核英语这个公众号更新的文章。
对阅读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就是背单词和练习翻译的过程,然后对阅读问题进行分析,定期复盘。
这样做到后期可以确保将每篇阅读基本看懂,基本上对里面的单词360°无死角全面清除,我当时还买了木糖真题手译》。
尽量不要想着没有看懂文章就做题,那样风险太大,毕竟考研一年只有一次,来不得半点闪失,也不要怕自己底子太差,考研考的不是智商,是对知识的积累,只要你能坚持下去,你就有机会考上研究生。
作文的话,大作文背了10篇,小作文背了10篇,大作文10分钟完成默写,小作文6分钟完成默写。
作文要背到脱口而出。
12月的重点是木糖英语公众号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依旧是认真做一遍,选择题每题必会,选择题每题必会,选择题每题必会,然后就要放大招了——每道大题答案必背,每道大题答案必背,每道大题答案必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啊。
当然如果有人实在记不住那么长、那么多的文字,学姐还有一招——背提纲、背提纲、背提纲了,大纲要烂熟于心,这是必须的。
1、复习过程1.1中国古代文学:六月底以前我只看完了一本中国古代文学,以及第一本的部分中文基础,当时觉得时间充足(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时间很紧!),在四五六月我还悠闲地看完了史记以及叶嘉莹先生的三四本书,当时还看了一部分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虽,然有一些帮助,但是现在回想还是浪费了很多时间。
总之想说的是大家不要高估自己,老老实实先看教材和作品,教材是指示津梁的,看好了再多看拓展的书本。
六月底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好像走偏了,开始加紧看教材和作品,教材我是一天看一章,看得很细,看的同时对书上的内容注小标题,标出一二三四,力求有一个完整的框架,比如《诗经》的艺术成就那一节,我就会在一二段前加一个小标题“总述”,在讲赋比兴的那几段之前加一个小标题“一、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写小标题的同时也会把文段中的核心句子划线,后面都是这样,这样我第二遍过书的时候,对书中的内容就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把握,也因为要写小标题,所以会更加认真地看教材,想想我正在看的文字到底在讲什么内容,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这样做的缺点是看书较慢,而且第一次看会有标错的地方,但后期可以完善。
另外,看到书中好的定评。
我会用荧光笔标记出来,对后期的背诵挺有帮助的。
到八月半的时候,我才看完第一遍中国古代文学,后面就开始了第二遍,第二遍是边整理背诵的内容,边背诵,我没有抄笔记,在仔细研究了真题的侧重、出题规律以后,以书本为主,以一个985院校的学长的中国古代文学笔记为辅,并参考之前买的学长学姐的笔记、章培恒版本的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学直通车、三百题、辅导习题集等对书本和学长的笔记做补充,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属于自己的背诵内容。
后期就是对这套自己的东西疯狂背诵了。
我的整理办法是:打开书本,拿出一张白纸,写下每一章的考点有哪些,如楚辞一章,我就会在白纸上写:考点1、楚辞的文化渊源p119,考点2、诗经与楚辞的异同p120,考点3、离骚的艺术特色(成就)p126-129,考点4、九歌的艺术特色p130,考点5,屈原在中国古代文学上的地位和影响p136-137,然后对马版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做整理补充,如果中国古代文学写得比较混乱的,我会直接以学长的笔记为主,学长的笔记以袁版为基础,整理的很清晰,又如马版中有部分内容以阶级史观来评价文学作品的,我会直接参考章版中国古代文学,总之,要基于马版,又不能局限于马版。
后来十一月背完了第一遍。
十二月临近考试背完了第二遍,但是我用的是艾宾浩斯式的背诵,边背,会边复习很多次,所以总共算起来,中国古代文学大概过了五六遍。
1.2中文基础我很重视作品,首先自己把前四本中文基础都逐字逐句地看完了,后两本只看了我认为重要的,都做了很详细的标注。
与此同时,每天早上我都会花四五十分钟的时间背诗,最后一共背了四百多首诗歌吧,从诗经到元散曲,都可以很熟练地背出,背诵是有方法的,后文写,通过这个方法我记得很牢。
另外,我对比了各种鉴赏类书籍,个人觉得最好的是袁行沛先生主编的《历代名篇鉴赏集成》,如果没钱也可以考虑下黄岳州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鉴赏个人觉得看名篇就好(一定看马版中国古代文学中出现过的名篇),不会直接考鉴赏,看鉴赏一方面是因为需要总结重要作品的艺术特色,另外一方面提升大家的鉴赏能力。
在时间方面,我是龟速看完作品的,一天两三个小时也只能看二三十页,但一个暑假也让我看完了大头。
最后,特别强调,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中文基础同步推进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背诵也同步推进就更好了,对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有帮助。
2、复习方法整理(仅供参考,请灵活学习)(1)、背书方法我的体验是,背了之后就放在那里遗忘掉,第二遍背的时候,虽然会有一些映像,但还是会跟背诵新的一样痛苦,所以遗忘是很不划算的。
对于诗词尤其是这样。
大多数人的记忆力可能都差不了太多,如果记性不好,复习是对抗遗忘最好的办法,也是最划算的记忆方法。
我每天背诵的诗词,会在背诵后十分钟再背一次,然后第二天再背诵一次,背诵后第四天、第七天都会复习,以此类推,所以会记得很牢。
另外,专业课的背诵,可以先背书上的大点,再背一两个例子,再背名家评语,可以挑关键词背诵,例子是可以自己阐发的,但要记。
背书的办法每个人都有不同,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
(2)、平时吃饭走路时,推荐大家在喜马拉雅和b站上听一下北京师范大学的古代文学公开课,里面的内容很适合初试的同学,对我们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听过那个课之后看教材会有很多新的启发,尤其是郭英德老师的元明清文学课,对我理解元明清的诸多内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听课可以用倍速,这些课的时间挺长的,但若能抽空听完,定有大益处。
(3)、梳理中国古代文学脉络也是很重要的,在对中国古代文学足够熟悉之后,可以按照文体梳理一下文学发展的脉络,比如诗歌,从诗经开始,到楚辞、到乐府、到文人五言诗,到近体诗……期间脉络是怎样的,都可以认真梳理,打通任督二脉,宏观上清楚脉络,微观上知晓细节,通晓作品,知其妙处,到考场上遇到那种综合性很强的题,方可无招胜有招,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