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工 业 三 大 趋 势
制造运行管理系统 (MOM)将帮助 生产价值链中的供 应商获得并交换实 时的生产信息。供 应商所提供的全部 零部件都将在正确 的时间以正确的顺 序到达生产线。
4.0
三大趋势
在未来的智能工厂中,产品信息都将被输入到 产品零部件本身,他们会根据自身生产需求, 直接与生产系统和设备沟通,发出下一道生产 工序指令,指挥设备进行自组织生产。这种自 主生产模式能够满足每个用户的“定制需求”
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以重振制造业 为核心、以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应用为重点, 旨在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制造业新的制高点的“再工业 化”战略
人口成本 上升
从事制造业 意愿降低
中国的“世界工厂”面临双重挑战
发达国家正在进行“再工业化”运动 东盟国家、印度和拉美国家则拥有更低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
2015年第二次“悦读XX”读书研讨活动
中国制造2025与 德国工业4.0
2015年7月13日
工业1.0:机器制造,机械化生 产; 工业2.0:流水线,批量生产, 标准化; 工业3.0:高度自动化,无人/少 人化生产;工业4.0:网络化生 产,虚实融合。
1959年第一个可编程 逻辑控制器PLC
第四次工业革命
人口红利 消失
劳动力 供给减少
中国制造业现状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咨询项目对8个国家: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印度和中国,从1946年到2012年制造业的数 据进行趋势分析。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还处在世界第8位。现在已经到了第4位,和德国、日本还有一定的差距。
优势。

第一,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 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中 国 制 造 现 状
第二,在于“亚洲工厂”本身。部分低端 经济活动的确由于工资增长从中国转移,却 强化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供应链。
第三,内需在不断扩大。
不足: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二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比较突出; •三是资源效率利用比较低,能耗 比较高,污染比较严重; •四是产业结构不是很合理,低端 产品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品能
要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在 解决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 现有研究院所、大学和企业基础上,以产业联盟 形式来承担制造业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然后市 场化的组建,阶段性地形成成果 材料比较落后
1
2、大力推进智能制造
4、绿色发展工程
带动各个产业提高数字化水平和 智能化水平。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 心,也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的主攻方向。
破解环境和资源制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特别提到节能减排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中心任务。因为工 业占我国整体能源消耗的73%。
中国制造2025重点
四大转变
• • • • • • 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 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 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 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 务业。

力比较差。
借鉴了德国的工业4.0计划,我国也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
中德签署《中德合作行动纲领》 2014年10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 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德国期间和德国总理默克 尔,联合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领》,重点 突出了双方在制造业就“工业4.0”计划的携 手合作。双方将以中国担任2015年德国汉诺 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合作 伙伴国为契机,推进两国在移动互联网、物联 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
工业自动化,主要在机械制造和电气工程领域。

内涵:实现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在商 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
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该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而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会诞生。
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完美融合 生产网络 在未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将在虚拟世界被设计、仿真以 及优化,为真实的物理世界包括物料、产品、工厂等建立起一个 高度仿真的数字“双胞胎”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 用 中 一 国 路 制 一 造 带 眼 光 ︾看 2025
对内:
两个核心区:新疆(陆)、福建(海) 四门户:西北、东北、广西、云 南。 八高地:西安;兰州、西宁;宁 夏;重庆;成都、郑州、武汉、 长沙、南昌、合肥;西安、宁夏、 重庆、上海自贸区;前海等开放 合作区;
德国工业4.0 VS 《中国制造2025》
节能 与新 能源 汽车
电械 装备
国家效益:20年3万亿美元GDP增量。企业效益:效率↑20%,成本↓20%,节能减排↓10%。
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
1、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
3、工业强基工程
5、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核高基” 、互联网、数控机床、 大飞机等专项已经在做 还要推进一些新的专项来启动, 来提高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水平。
一条主线 八项战略对策
培养全球眼光、世界格局迫在眉睫!
对外:
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 • 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 • 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 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 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 • 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 到南太平洋。
谢谢
借鉴了德国的工业4.0计划,我国也制定了 《中国制造2025》计划,目前初稿已经完成, 在部分地区已经展开了试点工作,要在2025 年对制造业完成升级转型。随着劳动力供给的 减少,用人成本的上升,我国的制造业亟需转 型。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 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 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
4.0
远程维护服务
在工业4.0之下,生产系统将如同“社会机器”,以类似于社交网络的方式运转,自动连接到云平 台搜索合适的专家处理问题。专家将通过集成的知识平台,通过移动设备更有效地进行传统的远 程维护服务。
工 业 应 用 场 景
4.0
德国工业4.0三大主题
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务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
总体规划:三十年,三步走

世界强国 强国领先地位 强国中位 制造业强国 强国之列 制造业大国
中国制造2045 中国制造2035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
强国战略规划:远超制造本身
2015年 一条主线 核心关键
已通过近期印发 《中国制造2025》+“1+X”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高端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绿皮书
相同点: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不同点
中国:工业2.0、3.0和4.0同时推动。 更加复杂、更加艰巨
德国:直接实施工业4.0
仅与《中国制造2025》中的“1+X”规划体系 既要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里的个体规划,比如说智能制造规划、两化融 还要实现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合规划相当 是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 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产业技术比较好。在两 化融合,在信息化推动“互联网+”各方面具 有优势。 《中国制造2025》始终贯穿应对新科技革命、推动信息 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思想理念和措施。但不是专门为应对 新一轮革命制定的一个规划。需要顾及规模庞大的传统 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
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 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 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 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
系统基于信息物理 融合
用电子和IT技术实现 1870年第一条生产线 制造流程的进一步 美国辛辛那提屠宰场 自动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
随着基于劳动分工 的、电力驱动的大 1784年第一台纺织机 规模生产的出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随着蒸汽驱动的机 械制造设备的出现
18世纪末
20世纪初
20世纪70年代 现在
生产均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当前产品设计已被高度固化,客户不可以将跨一款车的雨刷器用于跨厂商的其它车型。工业4.0之
下,设计、生产均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完成端到端的从客户需求到加工制造等各方面的配置, 以较低的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产量很低仍能获利的一次性生产,为客户生产该款雨刷器。
工 业 应 用 场 景
大国战略 当“工业4.0”上升成为德国的民族战略、由总理默克尔 亲自代言,并把这一概念迅速风靡全球时,中国工信部 正在狠狠推动“中国制造2025”,总理李克强也担任起 了“中国制造2025”的超级推销员,五次出访累计带回 了近1400亿美元大单。与此同时,美国的科技业正在一 旁虎视眈眈,准备随时一网打尽……
互联网+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智能转型
智能制造
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 工业强基 工程 绿色发展 工程 高端装备 创新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