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媒体互动式教学课堂设计

多媒体互动式教学课堂设计

[摘要]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当前国内外比较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媒介,促进师生间、生生间和人与情境间的全面交流和集体学习。

该模式要求教师充分备课、注意案例素材的积累、具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并且辅助各种现代教学设备,采取课堂讲授、启发思考、提问回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互动互动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互动”是一个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阶段组成的过程,其实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往返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

这是一个从社会心理学引入到教学领域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互动”的概念被引入课堂。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特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如何教”,是一种“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违背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互动式教学模式(Interaction)是目前西方普遍采用和推崇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同时亦要求教师不再只是专业知识的提供者,而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以便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

互动式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媒介,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促进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全面交流和集体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以教材、教学课件等为媒介,教师的讲授活动为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目标的三者互动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征:全面的互动。

它包括师生间互动、生生间互动、以及人境的互动。

教师精心准备和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向学生提问、共同讨论、作业批改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强化师生交流;教师通过案例引导、问题提出、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集体学习、分工合作等,推动学生间信息和知识的流动,鼓励学生间的互动学习;除了基本教材、讲义外,教师通过引入补充资料、视频文件、教学卡片等多种教学材料和器材,充分利用教学环境,推动人与物、情景的互动。

开放的互动。

它是灵活多样的,是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是课堂内外有机结合。

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互动为原则,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为目的,通过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时与考试相结合,监测与督导相结合,把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为“教师学生轮流讲,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知识和现实实践的有效结合,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的互动。

它的教学手段是综合的、多样的、灵活的,凡是能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方式和手段都可以适当利用。

可以通过传统的口授和板书,也可以通过现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可以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可以适当进行实验教学、室外教学、网络讨论、模拟大赛等。

通过多种教学中介和教学手段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阶段的互动。

它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引导阶段,由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思考和提问为辅,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前沿动态、基础应用,激发学生思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是交流阶段,在基础知识和相关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补充材料发现问题(或者教师结合学生兴趣和意见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方式查阅资料、反复思考、集体讨论,再通过讲课、演讲、辩论、作业、模拟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最后是应用阶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运用课堂知识观察生活,分析现实,解决问题和反思,促使学生在实践和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进而巩固课堂知识。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要求互动是教学模式旨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思考,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行互动式教学有以下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作为教师不仅要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还应该熟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尤其是能够丰富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兴趣的相关素材和案例资料。

课前,教师需要根据讲授内容及其特点,对课堂需要讲的内容、方式等进行设计和“彩排”,并对课堂需要的材料、道具等做好准备,如需要播放的视频文件,角色扮演需要的卡片、纸条等道具,课堂练习需要的材料等。

其次要求教师平时注意案例素材的积累。

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引入的案例是否合适就需要教师的专业判断。

教师不能仅仅依照教材照本宣科,而应该在日常的阅读、研究以及生活中有目的的去搜寻和积累,在课堂上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案例进行现场修改或演绎。

再次,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讲课不同于舞台表演,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需要与学生这群没有事先排练的演员进行现场互动。

这就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掌控教学进程,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通过巧妙提问,适时讲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在课堂沉闷时讲几句纯粹为消除学生疲劳或引发学生注意的小笑话,或者在学生交头接耳时故意停止讲课以施加压力等来活跃课堂气氛。

最后要求具有完善的现代教学设备。

互动式教学不仅仅是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还是人境(或人物)的互动。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为互动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是互动式教学不可缺少的。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采取课堂讲授、启发思考、提问回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

利用多种教学媒介,充分调动学生在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碰撞、实际应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人与情境之间的互动。

课堂讲授要求摈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可以由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提出关键问题,或者提前下发相关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主动思考。

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可以分组完成,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率先阐述预习所得,并可提出新的问题,并根据学生讨论结果,着重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容易理解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或者采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完成。

讲授过程也要综合利用提问回答、启迪思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教师充分驾驭课堂进程,保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最大限度的思考问题,吸取知识。

课程结束前,可以让学生对课前的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分组讨论课堂所得,加深印象。

除了传统的“教材+板书”的教学方式外,可采取多元化教学工具。

如介绍案例时可采取发放案例材料、PPT演示、视频文件演示等方式;集体讨论除课堂讨论外,课下还可以通过QQ、邮件、面谈、电话等方式,每个小组可分别建QQ群或讨论组,实施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1] 高垣麻由美:教学研究的前哨[M].京都:北大路书房,2005:124、56[2] 何浩峰:简论课堂互动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 2002(7):3-5[3] 时光张绍学罗晓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24(10):164-168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

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

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

30本词条百科名片缺少图片, 无参考资料, 无基本信息模块, 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30个积分。

目录1 基本概念2 方法介绍3 主要特点4 主要作用5 基本要素6 基本原则7 教学本质1 基本概念2 方法介绍3 主要特点4 主要作用5 基本要素6 基本原则7 教学本质1 基本概念编辑本段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产生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

2 方法介绍编辑本段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

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3 主要特点编辑本段其优点是:1. 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 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 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 主要作用编辑本段任务型教学法则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

此类教学法主要关注二语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语言学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

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任务履行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交流获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其学习过程是沿着开放的途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