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0-2021学年高中会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形势越来越紧。
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
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
隔壁人家的_______,我们听得_______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
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
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_______,有人_______坛坛罐罐。
这情景实在可怕。
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
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
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
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1.为引文的空格处选出最合适的一组词语()A.一动一静清清楚楚大声叱骂摔破B.一动一静仔仔细细大声吆喝摔破C.一举一动清清楚楚大声嚷嚷敲打D.一举一动清清楚楚大声叱骂摔破2.巴金送走包弟后的心情是()A.十分轻松B.十分沉重C.十分高兴D.萎靡不振3.下列对“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包弟命运悲惨,不能自己掌握命运,任由人解剖。
B.作者后来也受到“文革"冲击,遭受迫害,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任由政治风暴吹打。
C.包弟成为“我”的包袱,“我”也成为了家人的包袱。
D.“终于”指的是正直的人在那个时代的必然命运,与小狗包弟一样,命运受到了摧残。
4.本文反映的是“文革”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文革”时期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小狗都保不住命。
B.写小狗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是次要的。
C.通过写小狗的遭遇,唤醒人们的自我反省意识。
D.小狗包弟在作者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写此文为了向小狗道歉。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小狗包弟惨遭厄运,是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
B.文中对“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们抄家、捉杀小狗的情形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C.本文中小狗包弟的来历不是主要内容,所以略述。
D.本文讲述了作者家中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的心情。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6.对选段中“气派”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人的态度作风B.指人的精神与面色C.指人做事的魄力D.指人的风度仪表7.对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她的话一举两得,既恭维了黛玉,又讨得贾母的欢心。
B.她的话一箭三雕,既讨得贾母的欢心,又不得罪在场的三位小姑,更主要的是恭维了黛玉。
C.她的话一箭三雕,表面上恭维了林黛玉,更主要的是讨得贾母的欢心,也不忘讨好在场的三位小姑。
D.她的话一举两得,表面上恭维林黛玉,实为讨贾母欢心。
8.选段中写王熙凤“拭泪”后又“忙转悲为喜”,刻画出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A.多情善感B.逢迎机变C.圆滑玲珑D.见风使舵9.对选段文字主要运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B.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C.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D.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10.对选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担心林黛玉在贾府生活不习惯。
B.对林黛玉进贾府表示欢迎。
C.既讨好了老祖宗,又在林黛玉和众人面前表现了自己在贾府的权势之大。
D.表示自己在贾府的主人翁地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除夕•甲鱼清冷的一个早上,老萧被妻子支出门办年货。
老萧是个作家,全村人都知道。
但没人知道作家是做什么的。
问过,做“反革命”被贬到这麻雀都不搭巢的地方来之前,你老萧挣谁的钱?他答:作家协会管饭。
简称就是“作协”。
人咬着问:做什么鞋?老萧笑,心里却委屈着什么。
雪残了,烂絮一样这处那处地摊着。
天不清爽,没云也没太阳。
老萧烦这片又浑又脏的天,路边的死草全黑了。
树全精瘦,这里的土地把它们也饿着。
进了集,头家是个馄饨铺,老萧想买一碗烫烫冷的腑脏,转念又愧怍了。
他工资被停发后,全家每人每月十二元生活费。
他饭量大,抽烟,夜里读啊写地熬灯油,已经开销掉全家收入的一半还多。
离开馄饨铺,他安慰自己:这种东西还有个吃头吗?中间那点肉馅像用挖耳勺填进去的。
难怪这里人把“吃馄饨”叫成“喝馄饨”。
集上只有几个卖狗肉的。
几条瘦狗腿朝天蹬着,肉冻黑了。
问问价,老萧走开了。
常纳闷这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狗,会养得活这么多狗?老萧回到家,妻子堵他在院里,说有人等他回来帮忙写对联。
老萧懂她意思:在这地方吃点好东西得瞒人。
“买着肉了吗?“她低了嗓子问。
“看看去啊。
”老萧下巴指向自行车后的一只麻包,只拿眼觑她。
妻子凑近,见里面一团东西正运动。
她一下子半张开嘴,转脸向老萧。
老萧从自行车后架上拎下麻包,然后对妻子掐着板眼说:“八斤一只鳖!”妻子还要有话,两个候在屋里的村邻迎出来。
老萧两笔字写得不坏,但他怕偷写对联。
不论城里革掉多少东西的命,作田人却仍坚持要喜要福要发财。
他们要什么不碍事,手迹却是他老萧的。
一旦有人告发,这个萧某某被发配到穷山恶水仍不干好事,写这种封建思想糟粕,他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于是他写“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村人期期艾艾请教:连根发财的毫毛也不见啊?他恐吓地粗起喉咙:哎,这是毛泽东诗词。
快半夜时,来求老萧写对联的人稀落了。
老萧提了把板斧开始围着那巨大的一只甲鱼打转,妻子孩子鼓励又恐惧地看他转。
他边转边谋划:这样大个家伙该分三下里烧,中间腔膛里填上八宝清蒸;四肢头颈可以炖个汤,裙边要精致些烧,来个酿的。
妻子扫他兴:锣齐鼓不齐,砧了大块一锅烩了事。
儿子想帮他,花了一个钟头,终把这只寿星老甲鱼逃露了头。
起初拿枝筷子引它咬,但眨眼它便顺着咬折的筷子缩回甲里去了。
二次用只铁勺柄,它却无论如何不睬。
最后用截干玉米棒温存地捅、戳、诱,它才慢慢露头。
那头一露,女儿“哇!”凄号一声跑了。
那是副又阴险又悲哀的头脸,高高扬起时,颈上叠起极密的皱纹。
斧落下时,以脚踏住它脊梁的儿子被它掀翻,重重仰摔在地上。
老萧振作起来:“好好烧它!烂烂地炖!”他恶狠狠地指着它。
大家伙被挖净血后放进一只大盆,之后浇上热水,老萧妻子奓着头皮去触碰它。
她伤着脑筋:能入锅的似乎并不多。
裙边生满寄生虫,不得不扔。
四肢也吃不得,厚硬得像箍了甲胄。
只剩一只大壳,她横洗竖洗,才敢放它进锅。
半夜一点,一村人都来过,又走了。
老萧搁下短掉多半的墨,快活着进了厨房。
“咳,吃年夜饭喽!”两个孩子从火边抬起脸,焦急和兴奋已使他们目光发直。
“还在烧。
”妻子答道:“这只老家伙要熬尽咱家一冬的柴!”掀锅盖看看,浮着葱、姜、蒜的沸汤下面,那东西在锅底俨然不动,色未变,形也未变,老萧劝两个孩子先去睡,到时叫他们起。
两个孩子不肯,眼期盼得更直。
算算,他们有一年未见过荤了。
又过一小时,一股厚厚实实的荤腥气捂上了人脸。
天灰灰亮时,荤腥已折磨得一家四口坐卧不宁。
当一只盛着全部汤和体骸的大盆被端上桌时,人被这气味弄得有些晕眩了。
它太浓太醇,逼人太甚,因此人近乎要窒息在它之中。
一切就绪,人正要朝桌中央的盆下手,院里传来闷闷的热闹。
老萧站起身,掀窗帘一看,立刻木在那里。
妻子孩子连问什么事这样惊吓他,他没话。
全都挤到窗前,于是全没了话。
一院子满是狗,满是饿得走样的狗。
它们一律微仰着脸,憧憬、膜拜般朝向这气味的来源。
蓝的晨光中,它们闷声不响地坐着,卧着,亮着眼。
11.请对文章中以下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1)作家老萧为何被下放到穷山恶水的地方?(2)为何老萧家想吃点肉得瞒着大家,帮人写对联怕写要喜要福要发财的内容?12.简要说说文章第二自然段景物描写的特点与作用。
13.作家老萧为什么粗起喉咙恐吓地对村人说“哎,这是毛泽东诗词”?请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
14.小说题目是《除夕•甲鱼》,结尾却写一院子狗的情形,你认为这样结尾恰当吗?请谈谈你的观点与具体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