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求职案例解析-成功

求职案例解析-成功

求职案例解析-----总结经验分享成功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

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

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剜痘敷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扁鹊的医术在三兄弟中最差(也许是他谦虚,我们姑且也这么认为吧),但名气最大。

这是因为他懂得个人营销的技巧。

案例一
“谁聘我。

年薪10万”
2000年1月28日,中央电视台在早间新闻中,向全国播发了一条消息:在福州举行的2000年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自租摊位打出广告:“谁聘我,年薪10万!”紧接着,《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各大媒体相继报道,在一系列轮番轰炸中,杨少锋成了新闻人物。

人才交流会后,杨少锋的口袋里已装着27张各企业老总下的“订单”。

“谁聘我?年薪10万广杨少锋充满自信。

他把自己在大学里做过的精彩事情用一组数字“23456'’痕缩在宣传海报里:
“2”代表他在大学四年期间,共为校内外的各种活动拉到了约27万元的
赞助;“3”代表他在校期间当过3家企业总经理助理等职务;“4”代表他创办了创新协会、绿色工程协会等4个学生社团;“5”代表他在校期间已是一个“名人”,当时在青少年中影响较大的《青年
博览》《辽宁青年》等5家杂志对他进行过专访;
“6”代表他在校期间曾担任校团委书记助理、
校学生会副主席等6个主要职务。

这是一次推销自己的成功策划。

杨少锋不
仅成为全国最受关注的毕业生,还改变了人才
市场一边倒的游戏规则。

“没有疲软的市场,
只有疲软的商品。

”只要有实力,求职者绝对有
资格挑选用人单位。

杨少锋:自我营销第一人求职的关键是证明自己的能力,企业聘用你的唯一理由是你能够为其创造价值。

懂得了这一点,求职就有了成功的基础,剩下的只是求职的策略和技巧了,而这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加以重视。

案例二
“我合成为你手中的一张好牌”
有一位毕业生在准备求职材料的时候,想通过一定的创意来引起招聘企业的注意。

经过反复思考,他将自己的照片贴在一张红桃A扑克牌的背面,并在照片下写道:“我会成为你手中的一张好牌。

”材料寄出后不久,他就收到了企业的面试通知。

面试时,老板问他为什么不寄一张王牌,而是寄一张红桃A。

这位大学生回答说:“我不想做大王,也不想做小王,只想做一名能够为企业冲锋陷阵、建功立业的战将。

”老板大为满意,当即录用了他。

这位求职者的高明之处在于:第一,求职材料别具一格,一下子就引起了招聘单位的注意和重视。

这一点很重要,对许多招聘单位来说,一次招聘可能会收到十几甚至几十份求职材料,怎样让自己的材料脱颖而出,需要一定的技巧。

第二,面试时自信而不张狂。

大学生的话让招聘者相信他有能力,又相信他的这种能力不会给企业带来难以驾驭等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就自然会得到企业的青睐。

第三,红桃A还有“一颗红心”的寓意,招聘者自然满意。

这个案例中所运用的策略是极具指导意义的。

首先求职材料不能干篇一律,没有个性,要知道材料除了反映你的基本情况外,还在显现你的才华。

能否让招聘单位注意,就是你才华的切人点。

其次是自信,任何一个用人单位都会录用有朝气、有干劲的人,但自信不能变成自负,那样会适得其反。

第三是明确自己的定位,不要一开始就瞄准某一个较高的职位,职业发展是一个自然奋斗的过程,而不是充斥口头、到处宣扬的职业野心。

案例三
“休想进哪家报馆都可以”
波西亚是一个文学青年,一心想当一名新闻记者。

他只身来到纽约,人地生疏,不知从何着手。

走投无路之际,他鼓足勇气去拜见报界知名人士柯里蒙先生,希望能得到他的推荐。

“你根本用不着我推荐。

年轻人,我给你一个建议:只要你暂时不要薪水,算是尽义务,你想进哪家报馆都可以,他们是不会拒绝你的。

你获得这个工作机会以后,就要好好学习和表现。

当他们感到少不了你的时候,你就会升任正式的记者或编辑了。

你的成绩、名字在同行间会传开,一旦你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其他的报馆就会聘用你,并承诺给你一定的薪水。

这时你可以将这一情况
向所在报馆的负责人汇报,如果他想留住你就会开出同样或更高的薪水,’你就可以在那里继续干下去。


波西亚接受了这个建议,申请到报馆实习,果然一家报馆接受了他。

仅仅一个月后他便接到了另一家报馆的聘书,而且承诺给他一定的薪水。

他所在的报馆知道后,立刻按那聘书上薪水的两倍付给他报酬。

他继续留在这家报馆。

后来他又相继接到了两家报馆的聘书,承诺的薪水一个比一个高。

他还是用老办法,结果原报馆连续给他加了两次工资,升任他为主笔。

如果你觉得你有某一方面的才能或潜力,暂时又没有机会让别人赏识,这种义务实习是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法。

没有一个老板会拒绝一个愿意义务为他服务的人,这样你就获得了一次宝贵的能够展示自己才华、潜力和品质的工作机会。

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企业的员工都是流动的,职位时常会出现空缺。

如果此时你已经在这份工作中展示了你可贵的一面,并且能够独当一面,那么一般情况下,企业不会再费钱、费力地去招聘一个对该行业业务完全陌生的新手,因为你就是最适合那个职位的人选。

案例四
“您看我还有哪些差距,我一项一项来弥补”
松下幸之助年轻时,家境贫寒。

他到一家电器厂去谋职,恳请经理能够收留,哪怕是很少的薪水也愿意干。

看到他身材矮小,衣冠不整,经理搪塞道:“公司现在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


一个月后,松下幸之助真的来了。

经理又说:“你这样脏兮兮的,怎么能进工厂呢?”松下幸之助回去借钱买了一身新衣服,再次来找这位经理。

经理问了他几个问题,然后说:“你缺乏电器方面的基本知识,我们工厂不能录用你。


两个月后,松下幸之助来到这家工厂,对经理说:“我学了一些电器知识,今后还会不断地学。

您看我还有哪些差距,我一项一项来弥补。


人事部经理为松下幸之助的执着所打动,终于录用了他。

正是这家工厂.成就了松下幸之助后来辉煌的事业和人生。

求职过程就是一个意志磨炼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综合能力的过程。

松下幸之助在求职过程中,始终没有放弃,相反却越挫越勇。

“您看我还有哪些差距,我一项一项来弥补。

”这句话中透露的不仅是一种对求职的执着,更是对自我提高与发展的执着,没有这种执着,即使有求职的成功,也不会有后来的事业成就和辉煌的人生。

案例五
“我会为成为贵公司的一员而骄傲”
小林应聘某外资企业文秘一职,初试、复试都比较顺利,可在最后的面试中被淘汰出局。

不过,小林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他提笔给这家外资企业主持招聘的人力资源经理写了一封短信:
“贵公司是我向往已久的工作单位,文秘是我最理想的职业。

在最后的面试中,我对您介绍的公司发展规划印象深刻,也更增添了在您指导下工作的决心。

如果情况有了变化,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我会为成为贵公司的一员而骄傲。


两周后,小林收到了该公司的录用通知书。

正是最后这封信改变了小林的求职命运。

面试结束后,如果已经被拒绝,不要气馁,再给公司写一封这样的信,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有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发生:
(1)被该公司选中的人,可能同时被别的公司选中,这样尽管当时愿意加盟
该公司,可后来又放弃了。

(2)还是这个被选中的人,因为对这个职位不适应或不够满意,最后没干几天就离职了。

(3)该公司发现选错了人,立即辞退了此人,于是出现了职位空缺。

(4)公司急需一个更加忠诚的人来接替某一职位,如果你对公司表示了这份忠诚,就成了当然的人选。

(5)又出现了新的职位空缺。

(6)面试中,本来对淘汰你就心有不甘,这封信增加了对你的好感,让公司觉得放弃你非常可惜,于是增加一个名额,作为公司的人才储备。

所以,无论哪种情况发生,都将对你有利。

因为如果再组织一次费时费力的招聘,还不如从落聘者中选一个,何况你又是已经进入了最后面试的角逐者,职业素质是可以信赖的。

试一试
一家知名企业招聘一名销售主管。

有3位应聘者进入了最后的面试。

主考官给出的题中有一道是这样的:
假如你们3位去沙漠探险,在返回的中途汽车出了故障,你们不得不徒步而归。

这时,你们只能在下列物品中选择4件随身携带。

你会选择哪4件?这些物品是:一把刀、一顶帐篷、一瓶矿泉水、一只打火机、一根绳子、一个指南针、一包饼干、一个急救包。

如果你是3位应聘者中的一位,你将如何选择?请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