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ppt课件
圆明园 (清代著名皇家园林)
•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 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
• 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
•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 圆明园。”(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 “世界”不能改为“中国”,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 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 珐琅 (fàláng)
脂粉 (zhī)
惊骇 (hài)
• 箱箧 (qiè)
野蛮 (mán)
瞥见 (piē)
• 晨曦 (xī)
眼花缭乱 (liáo)
朱鹭 (lù)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 不可名状: 不能够用语言说明。 • 荡然无存: 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 眼花缭乱: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 富丽堂皇: 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
细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 【交流点拨】总评:“世界奇迹”;分述:①与巴特农神庙比 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②具体讲园中之物;③耗 费了巨大劳动;④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 盛赞的词语:“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 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 明的剪影”。
就是这样一个“言语无法形容的 建筑”,“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 杰作”却被毁于一旦。雨果又是 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呢?请找出文 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齐读,并
思考、探究下面的问题: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 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
•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有什么特殊含 义?)
• 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属于人类的,雨 果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这表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 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结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 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径,义正词严,批判力强。
圆明园 (清代著名皇家园林)
•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 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被 法 国 作 家 维 克 多 ·雨 果 称 誉 为 “ 理 想 与 艺 术 的 典 范 ” 。
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 勒上尉称:1860年远征中国是体面 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 那么雨果先生对这个事情持怎样的 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雨果先生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
•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 之题匾“圆眀园”,“圆眀”为雍正法号。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 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 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 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 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 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 的改建和装饰。
• 贯穿雨果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 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 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长篇小 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和《就英 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等。
写作背景
•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 凡是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 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还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 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后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与法国签订《天津条 约》,和俄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一次又一次丧失 大量的领土和主权。
拓展延伸:请你给雨果先生写一 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 中的地位。”(这里为什么要提“巴特农神庙”?)
• 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 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 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人类最杰出的成就,却都被强盗毁 灭,强盗的行径之卑劣,令人发指。
• 1870年法国不流血革命推翻拿破仑三世后,雨果返回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涉及文学所有 领域,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至哀,被安葬在聚集法 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 雨果最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浪漫事迹是:他于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并坠入 爱河,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雨果每天都要给她写一封情书,直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 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
•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 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人道主义、反对暴力、 以爱制“恶”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省城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 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 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他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 赛会得奖,17岁时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 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之后写了大量异国情 调的诗歌。之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 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几部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 (4)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 语句并说说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 【交流点拨】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慨之下,用反语 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如“漂亮”“丰功伟 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抨击强盗的口吻,有辛辣 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 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 (2)文中的两个强盗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例。
• 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 箧。
• (3)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 【交流点拨】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 强烈的抗议,并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
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
• 4.“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 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含义?)
• 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 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 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 罪行。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 1841年雨果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上任院议员,1848年二月 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 而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 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 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