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以“ 中华古典名著” 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
四篇课文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景阳冈》;有选自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有选自古典爱情小说《红楼梦》第七十回的《红楼春趣》。
口语交际是“怎么表演课本剧”,将课本剧搬上舞台,重现课文中精彩的情节和难忘的对话。
习作以“ 读后感”为主题,要求学生写出自己读书后的感想。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快乐读书吧旨在带领学生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品读精彩故事,感悟百味人生。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情节。
3.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4.引导学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感受名著的魅力。
重点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情节。
难点1.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感受名著的魅力。
《草船借箭》 2 课时《景阳冈》 2 课时《猴王出世》 1 课时《红楼春趣》 1 课时1 课时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习作:写读后感 2 课时语文园地 2 课时快乐读书吧 1 课时5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
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虽然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感兴趣,但对人物形象的感悟比较笼统。
长文如何短教,使学生在两节课里既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又获得语言的积累,是课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想象,将课文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达到长文短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1.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来读一读,或者听人讲讲三国的故事,以帮助学生感知“三国”这段历史,感受诸葛亮的形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2.教学时,可以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围绕题目质疑,根据质疑,学生自主读课文,理解文章的脉络,大体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然后,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可采用读、议、演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最后,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几个人物进行评价,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三国演义》。
3.课文中人物对话较多,特别是第点,对这个自然段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2 自然段,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特别能反映这两个人物的特教学时,可以分角色朗读,进入情境,揣摩内心,加深理解。
【知识与技能】1.会认,会写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4.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过程与方法】读悟法,交流合作学习,体验名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重点让学生读懂课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难点1.从“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
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请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至第四十六回。
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2课时1.默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这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会认,会写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难点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
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片段的视频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
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 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
(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2) 学生交流。
(3) 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1.画出课文的中心句。
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画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2.品感悟。
同学自由文,把你最能表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
画体会。
4.交流、。
以“ 葛亮知天文” 例,教学程想如下:(1)品句子:“ 候大漫天,江上面面都看不清。
”角色位,比体会:大,葛亮、都看到了。
他各自心情会怎?心里会怎么想?分角色扮。
(2) 系上下文来体会。
文中些地方能看出葛亮事先算准了大。
如,第 2 自然段:“ 葛亮:‘只要三天。
’”“ 葛亮:‘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
’”“ 葛亮:‘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派五百个士到江来搬箭。
’”第 4 自然段:“ 葛亮:‘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不能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划就完了。
’”第 6 自然段:“第一天,不葛亮有什么静;第二天,仍然不葛亮有什么静;直到第三天四更候,葛亮秘密地把到船里。
他:‘你叫我来做什么?’ 葛亮:‘ 你一起去取箭。
’”第 7 自然段:“ 候大漫天,江上的人面面都看不清。
”5.小自学交流“ 葛亮懂地理”的情。
教学程想如下:(1)默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
(2)交流体会。
文中的相关句子:第 6 自然段:“ 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索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第 8 自然段:“ 葛亮又下令把船掉来,船朝,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喊,逼近曹水寨受箭。
”本句中“逼近”一尤其能反映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破秘密;理由二:距离曹水寨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不大。
“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外延伸,回重点1.《三国演》第四十回、第四十六回和第九十回。
2.用自己喜的方式重点品“ 葛亮人心”的文内容。
草船借箭天文葛亮:神机妙算懂地理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2.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重点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地原因。
难点深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理,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识人心”。
的确,课文详细描述了“诸葛亮识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
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识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2.学生思考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1)读:有感情地朗读。
(2)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3)演:邀请几个同学,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4)评:评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识人心。
(5)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识人心”的某些场景。
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
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
如:(1)读:“诸葛亮识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地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
(2)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识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交流要点:①主要的情节和内容要讲清楚。
②可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适当地创造,特别是第 2 自然段的对话,要加上一些生动的提示语和有趣的细节等。
③ 语言要自然、流畅。
不同人物的语言,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④ 说话时态度大方,要注意“ 听众” 的反应,能用目光和手势与他们进行交流。
)(3)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识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呢?(交流要点:①要编好“剧本”:把课文内容改为“剧本”,有些语言要适当改变。
②选择好“演员”,分配好“角色”。
③各自熟悉“ 台词”。
④准备好简单的“ 道具”。
⑤注意:可以演具体片段:比如,第 2 自然段的“对话交锋”,第 7 自然段的“饮酒取乐”;也可以串演整篇课文的内容。
)5.请同学们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识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
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 ——识人心进行汇报,教师参与、互动。
以第7 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方式的同学,教学情境可以::“《草船借箭》篇文中,写葛亮的地方有11 之多,但只有个地方写到了葛亮的‘笑’。
你演演看,葛亮会怎么‘笑’?”(可以是:葛亮向北岸望了望,从鼻孔里哼了一声:“ 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只管酒取,天亮了就回去。
” 是曹操蔑的嘲笑。
)(可以是:葛亮面南岸,仰天大笑着:“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只管酒取,天亮了就回去。
”是周瑜心有定数,抑制不住高的心情的爽朗的笑。
)(可以是:葛亮看着眼前的船只,听着擂鼓、喊声,微微一笑,:“ 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只管酒取,天亮了就回去。
” 是自豪、自信的笑。
):在就同学自由朗,把“笑”的不同内涵出来。
二、造“ ”,塑造人物1.同学能不能用恰当的成或四字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上台板)2.用关。
提供几关:因⋯⋯所以⋯⋯如果⋯⋯就⋯⋯只有⋯⋯才⋯⋯然⋯⋯但是⋯⋯一⋯⋯就⋯⋯合才你概括出来的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把“草同学尽量多地用几关,船借箭” 个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完整。
3.歌,体味典。
:把故事成了歌:草船借箭不常,要成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