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部物理治疗

胸部物理治疗


方法 • 张口深吸气后用力 呼气或吹气 • 呼气时收缩腹肌和 肋间肌使肺容量降 低 • 放松呼吸后重新开 始
作用 • 帮助呼吸道内分泌 物由远端移向近端 • 提高咳嗽的有效性 • 主要用于支气管扩 张、肺囊性纤维化 及慢阻肺患者
-13-
2、咳嗽训练
( Directed cough,DC)
•患者取坐位,上身可略前倾,缓慢深吸气,屏气3秒、 然后进行爆发性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收缩腹肌或 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停止咳嗽,缩唇将剩余气体呼出。缓慢吸气重复以上 动作。 •连做2~3次后,休息或正常呼吸后重新开始。 •对咳嗽无力的患者,应给予手法辅助,双手掌放在病 人的下胸部或上腹部,在咳嗽时加压。
-32-


特性:穿透性、功效性、稳定性 特性:
将面罩紧扣患者口鼻,使用自动档模式,机 械性吸气压力由20 cmH2O加至40 cmH2O大 气流,时间为2 s,呼出压力25~45 cmH2 O,时间为1 s,治疗5个片段,休息30 s, 重复4~5个循环.
-33-


俯卧位通气是指在实施机械通气时, 俯卧位通气 把患者置于俯卧位,从而使肺内的分泌物 清除更有效,肺内分流减少及肺内功能残 气量增加。此法可在改善氧合的前提下, 降低气道峰压和吸入氧浓度,减少肺损害 和氧中毒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用 • 增强腹壁肌肉的收 缩力 • 适用于呼吸肌无力 而导致无效咳嗽的 患者
-9-
4 、深呼吸训练器
• 帮助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或较慢频率的 胸式呼吸,通过练习能增加呼吸肌的 收缩力和耐力,增强肺功能。
• 常用装置:多属吸气或吸呼二相通气阻 力器。
-10-
• 使用方法:锻炼时吸口含 在口中应保持与唇周的密 合,呼吸锻炼时间一般限 制在5~20min,每天2~3 次。
震 颤
操作者双手掌重叠, 操作者双手掌重叠,置于要引 流的胸廓部位, 流的胸廓部位,嘱患者深呼吸 ,在呼气时手掌紧贴胸壁,施 在呼气时手掌紧贴胸壁, 加一定压力, 加一定压力,并作轻柔地上下 抖动。震颤频率为 抖动。震颤频率为3~5次/秒 次秒 ,每一部位重复6~7个呼吸周 每一部位重复 ~ 个呼吸周 分钟。 期,每次时间15~20分钟。 每次时间 ~ 分钟
-3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排痰机使用注意事项
• 操作时间选择在清晨、临睡前及餐前或餐后1~2h ,2~4 次/天,避免引起消化液返流。 • 操作前15~20min行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后及时吸痰,避 免脱落的痰栓随呼吸气流堵塞下一级支气管。 • 对于体弱及术后病人,开始采用较低频率,建议从20CPS 开始,频率不能超过35CPS。 • 叩击头应避开胃肠、心脏,脊柱等部位。 • 建议使用一次性纸制叩击头罩,避免交叉感染。

俯卧位时心脏纵隔对背侧肺区的压迫减少,有利
于萎陷的受压肺泡复张。
-38-
俯卧位通气时的护理要点
1 2 3 4
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保持气道通畅
保持各管道通畅
注意患者体位, 注意患者体位,保证通气效果
-39-
早期功能锻炼种类
主动性活动
被动性活动
-40-
主动及需加 辅助的活动
-25-
胸部扣击、震颤注意事项 胸部扣击、

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咯血及低血 压、肺水肿患者,禁用胸部叩击、震颤。

胸部叩击时应避开乳房、心脏、肩胛骨、 脊柱、拉链、钮扣处。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反应。
-26-
5、体位引流治疗
(Postural drainage therapy, PDT)
-2-
目的
1、防止气道分泌物潴留, 促进排痰,预防肺部并发症 2、改善通气功能, 促进肺膨胀,增加肺活量 3、通过功能锻炼, 改善心肺功能,防止深静脉血栓
-3-
适应证
• • • • • • 急性呼衰伴分泌物潴留 肺不张、单侧肺疾病致V/Q比例失调 慢阻肺伴无效的呼吸方式 长期卧床、危重患者 某些大手术后预防性应用 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患者
体位引流注意事项
• • • •
餐前或餐后2h进行,以避免发生呕吐。 每次体位引流时间10~15min。 根据临床情况,每天维持2~6次。 有明显呼吸困难伴发绀的患者,近1~2周内 有咯血,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及高龄患者 禁止体位引流。

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2-
4、胸部扣击、震颤
(Chest percussion vibration and shaking) 原理
山东省立医院 杨丽娟


胸部物理治疗( physiotherapy,CPT) 胸部物理治疗(Chest physiotherapy,CPT) 又称支气管清洁疗法(Bronchial hygien e therapy,BHT)或胸部生理疗法(Chest phy siotherapy),是一类非药物的以简单的手法 或以改变病人体位、训练病人调整呼吸的动作 或咳嗽的技巧为基础的治疗手段的总称。
• 注意事项:使用中应切实 做到频率慢、吸气慢,注 意防止过度通气导致的呼 吸性碱中毒,对肺过度膨 胀者应禁忌。
-11-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
1、用力呼吸技术 2、咳嗽训练 3、体位引流 4、胸部扣击、震颤 5、体位引流治疗
-12-
1、用力呼吸技术
( Forced expiration technique,FET)
• 通过扣击、震颤可间接地使附 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 液松动脱落。 • 振动肺泡、肺泡管及细支气管, 促使气流进入侧支及小气道内。
-23-
胸部扣击
• 时间:宜在餐后2小时或餐前30分钟进行
叩击频率约每分钟60次,2~3 次/天 每侧肺叩击1~5分钟
• 扣击同时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咳嗽、咳痰
-24-
-36-
俯卧位通气的研究进展
• 观点3 : 经过动物试验发现, 俯卧位形成 的区域肺组织之间的压差对肺膨胀不全、 肺内的分流、通气与血流灌注比例失调 的改善有益。
-37-
俯卧位改善氧合的可能机制

患者的俯卧位,减小了重力性胸腔压力梯度的变
化,改善了肺部V/Q比值,减少分流,促使各部分 的通气趋向均匀,改变局部膈肌运动,从而改善氧 合。
作 用
-7-
作用
有利于改善患者通气和换气功能
气时间 长,气
续开
-8-
3、用力腹式呼吸
(Forced exhalation abdominal breathing)
方法 • 卧位时双膝向上屈 曲放松前腹壁 • 用鼻吸气时腹部膨 出 • 呼气时嘱患者紧缩 上腹部,尽可能延 长呼气 • 将手放在腹部感受 呼吸运动
-29-
•振动 振动:20~30CPS ,可使 振动 支气管扩张,淋巴管扩张, 使气道通过性增强。 •叩击:所具有的垂直力可 叩击: 叩击 松弛、击碎、脱落粘性分泌 物;水平力可推动分泌物定 •向移动。 •时间: 时间: 时间 10~20min/次,tid 或qid
-30-
禁忌证
• • • • • • • • • 出血部位 皮肤及皮下感染部位 肺结核、气胸、胸壁疾病 肺部血栓、胸部肿瘤 肺出血及喀血 肺脓肿 急性心梗 凝血机制异常的病人 不能耐受震动的病人
原 理
利用重力调整患者体位,使各肺叶或肺段分 泌物流入大气道内,借助于咳嗽而排出体外,因 而又称重力引流。基本原则是使病变部位放在高 位,引流支气管的开口方向朝下,以促进分泌物 的引流,改善动脉血氧合,缓解呼吸困难。
-18-
体位引流
基础在于了解支气管 树的解剖,左右支气管进 入左右两侧肺内,右肺分 为上、中、下3叶,左肺分 上、下两叶,在每叶中的 区域划分是体位引流中正 确位置设置的重要参考资 料。
• 常规翻身
• 定时采取特殊的引流体位
• 引流时结合胸部扣拍、震颤
• 引流结束时进行咳嗽或气道内吸引以清除分泌物
-27-




高频

物理治疗 新进展
卧 气


特性: 特性:穿透性、功效性、稳定性
临床作用: 临床作用:对排除和移动肺内、细小 支气管等小气道分泌物和代谢废物 有明显作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改善肺部血液循环,预防呼吸道并 发症。
-14-
3、体位引流
( Postural drainage,PD)
体位引流是指对分泌物的重力引流,通 过配合使用拍背、振颤等胸部手法治疗,多 能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
-15-
体位引流
目的
原理
生理影响
注意事项
-16-
目 的
促进排痰,改善日常的通气功能,促进 肺膨胀,增加肺活量,预防肺部并发症。
-17-
-4-
传统胸部物理治疗方法

控制性呼吸技术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
-5-

控制性呼吸技术
• 训练患者控制呼吸的频率、 深度和部位,改善通气,减 轻呼吸困难症状。 • 用于长期治疗和肺康复锻炼。
-6-
1、控制性深呼吸
(Controlled deep breathing,CDB)
方法:训练病人有意识 地进行慢而深的呼吸, 呼吸频率减慢,吸气容 量增加,有意识地控制 吸气、呼气时间的长短 和吸呼比,在吸气末停 顿1~3秒再行呼吸。 有利于肺内气体分 改善V/Q V/Q比 布,改善V/Q比, 消除肺内气体陷闭 预防肺不张。 ,预防肺不张。
-34-
俯卧位通气的研究进展
• 观点1 : 当病人处于俯卧位时, 横膈肌 向下移动, 比邻的腹腔脏器也下移, 肺能较大的扩张, 从而改善肺部的 功能性通气量, 利于气体交换。
-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