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林德布洛姆最早提出“政策分析”
2. 勒纳和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学科的诞生
3. 政策链的概念源于列宁
4. 宋代苏轼《教战守策》
5. 公共政策学产生于20 世纪60 年代初
6. 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
7. 博弈论的提出者是诺依曼
8.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9. 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10. 德洛尔是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做了全面批评的政策研究学者的代表人物
11. 公共政策学科的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德洛尔
12. 中国公共政策学学科教材,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
13. 美国四大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布鲁金斯学会,美国企业研究所,传统基金会,胡夫研究所
14. 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
学探索:概念与使用》,《政策科学构想》
15. 中国大陆高校系统中最早成立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是北京大学
16. 1918 年在洛杉矶成立、现今仍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智库是兰德公司
17. 公共政策研究中集体访谈的觉形式是焦点团体座谈会、德尔菲函询法、头脑风暴法
18. 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
一系列政策被称为政策链
19. 我国最早的史书,也是周天子一系列重要决策记录的著作是《尚书周书》
20. 从产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为公共决策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的是:亚
当斯密、克劳塞维茨、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
21. 公共政策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是建制化
第二章
1. 艾斯顿: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2. 安德森:由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所制定的政策
3. 拉斯韦尔: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4. 公共政策包括公共问题,目标,利益
5. 公共政策产生的三个初始条件:问题形成,决策机关产生,强制机构出现
6. 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有赖于公共权力的强制性
7. 我国行政法规以总理令形式发布
8. 我国司法解释分为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
9.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管制,引导,调控和分配
10. 公共政策的政治性是灵魂
11. 社会正义,公正,协调和稳定是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
12. 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是公共政策在纵向结构上的划分
13. 丘昌泰把政策工具归纳为管制类,财务类,沟通类,组织类
14. 美国总统决策的内容:国情咨文,立法否决,外交决策
15. 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将公共政策划分为实质性和程序性
16. 将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者是伊斯顿
17. 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包括社会正义、公正、协调、稳定
18. 中国的人大决策主要采取的形式有宪法、基本法律、人大决定,其他法律
19. 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的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乡政府
20. 在当代中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属于狭义的法
21. 依横向的形式特征进行划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立法决策、司法决策、国家元首决策
22.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应然与实然的统一,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23. 高科技推动政策不直接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
24. 美国司法决策的主要形式有:推翻先前裁决、司法审查、司法命令
25. 休斯从经济方面把政策工具进行了分类:管理类、财务类、沟通类、组织类
第三章
1. 查尔斯•琼斯和马瑟斯《政策形成》,公共政策主体分为政府内部和政府外部
2. 政策主体系统包括政策制定系统,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政策制定系统居核心地位
3. 政策网络本质特征:资源的相互依赖和交换
4. 政策评估系统由评估主体、对象、目的、标准和方法构成
5. 公共政策是环境的产物
6. 政策支持系统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构成
7. 公共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权力
8. 政策系统的核心是公共权力
9.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
10. 法国:中央集权型单一制
11. 英国:地方分权型单一制
12. 政策问题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
13. 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代议机关
14. 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次国家政策行为者,跨国政策行为者,全球性政策行为者
15. 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包括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公共舆论,社会政治运动,
公民等
16. 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
17. 社会团体具有非官方性,自在性和自愿性
18. 象征性联邦制的国家是巴西
19. 强调权威的多元化、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双向互动的理论是治理理论
20. 能使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决策规则是全体一致规则
21. 社会团体对公共政策发生影响的环节有利益聚合、表达、传递、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