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工程与科学概论一

安全工程与科学概论一


与安全相关的概念
灾害:灾害是指由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给人类生存 和社会发展带来危害,造或损失的灾难、祸害,是 阻碍或破坏了人的生存、发展条件,超过了人的承 受能力,使人的正常需要满足过程非正常中断的自 然或社会变故。 灾害的分类: 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混合型灾害 损失:本意是指没有代价地消耗或失去,但安全科 学中则是指意外、额外发生的损失,不包括故意 的、有计划的、预期的损失,如原材料消耗,设备 磨损、折旧等。 伤害:对人和其他生命体的损害
三块钢板--美国空军流传的故事
第二块钢板的故事,来自一位将军。
诺曼底登陆时,美军101空降师副师长唐普 拉特准将乘坐的是滑翔机。起飞前,有人自作聪 明,在副师长的座位下,装上厚厚的钢板,用来 防弹。由于滑翔机自身没有动力,与牵引的运输 机脱钩后,必须保持平衡滑翔降落,沉重的钢板 却让滑翔机头重脚轻,一头扎向地面,普拉特准 将成为美军在当天阵亡的唯一将领。
集合
任风险 政治责
任风险
城市--安全生产问题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扩大
吉化公司双苯厂胺 苯车间爆炸事故
厂区周围群 众紧急疏散
松花江 水污染
国家安全 国际争端 政治稳定 社会安定 社会稳定 生态灾难
各种的评价 俄罗斯关注 局长辞职 中小学停课 市民在抢水 江边的死鱼
2004年我国公共安全事件情况
•自然灾害255次,受灾3.3亿人次,死亡2250人,伤残 96.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600亿元; •安全事故80.4万起,死亡13.7万人,伤残70.6万人,直 接经济损失2500亿元; •职业病患者63万人,包括0+为122万人; •艾滋病感染者84万人,死亡13万人; •乙肝感染者2000万人,丙肝感染者6500万人; •重大食物中毒200起,死亡200人;农药中毒5万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45起,发病6.3万人; •自杀25万人,自杀未遂350万人(英《独立报》); •社会安全事件478.8万起,死亡7.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444.8亿元; •职业危害场所2000万点,受害人数1亿多人。
新中国的安全发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全生产法规和方针、 政策被彻底破坏,安全生产管理全面瘫痪, 到1971年,全国工业企业事故死亡人数上升 到17610人,成为建国后第二个事故高峰期。 1976年粉碎“四人帮”,虽然恢复了生产,但 由于不尊重科学,盲目追求高速度,安全工 作的不到重视,企业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状况 继 续 恶 化 , 到 1978 年 形 成 第 三 个 高 峰 期 , 1971—1978年,年平均死亡人数为13829人。
什么是安全
安全: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 险的伤害。指健康与平安,或免除了危 害、伤害或损失。
安全与危险是相对的。
安全不能被人直接感知,能被人直接 感知的是:危险、事故、灾害、损失、伤 害。
与安全相关的概念
危险:就是不安全,即遭到财产损失或 人身伤害的可能性。 事故:指违背了人的意愿而发生的,使 系统或人的有目的活动发生阻碍、失 控、暂时停止或永久停止,造成人员死 亡、疾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 的不正常事件。
沃尔德告诉大家,明显违反规律的地方,往往就是 问题的关键点。飞行员们一看就明白了,如果座舱 中弹,飞行员就完了;尾翼中弹,飞机失去平衡, 就会坠落———这两处中弹,轰炸机多半回不来, 难怪统计数据是一片空白。
因此,结论很简单:只给这两个部位焊上钢板。
课程内容
1 安全的历史发展 2 安全管理 3 安全管理体系 4 人机工程 5 安全行为 6 安全评价 7 事故案例分析 8 应急救援
怎么办呢?
三块钢板--美国空军流传的故事
空军请来了数学家亚伯拉罕沃尔德。沃尔德的方 法十分简单。他把统计表发给地勤技师,让他们把 飞机上弹洞的位置报上来,然后,铺开一张大白 纸,画出飞机的轮廓,再把那些小窟窿一个一个地 添上去。画完后,大家一看,飞机浑身上下都是窟 窿,只有飞行员座舱和尾翼两个地方,几乎是空 白。
三块钢板--美国空军流传的故事
第三块钢板的故事,来自一位数学家。
二战后期,美军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展 开大规模战略轰炸,每天都有成千架轰 炸机呼啸而去,返回时,往往损失惨 重。对此,美国空军十分头疼:如果降 低损失,就要往飞机上焊防弹钢板;如 果整个飞机都焊上钢板,速度、航程、 载弹量等都要受到影响。
新中国的安全发展
5个阶段 安全生产工作初创和“一五”计划发展期:由于国家 十分重视劳动保护工作,安全投人逐年增加, 1950—1957年8年间,全国工业企业事故年平均死亡 人数为3148人 ;
大跃进挫折与调整期 :由于大量企业“土法上马”, 因陋就简,盲目追求产量,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秩 序,严重削弱了安全生产管理,死亡人数从1957年 的 3704 人 猛 增 到 1958 年 的 12850 人 , 1960 年 达 到 21938人,且职业病也日趋严重,形成建国后第一个 事故高峰期。1961—1965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紧 急调整措施,加强了安全生产监察管理,才使伤亡 事故逐年下降,1965年恢复到较好水平。
安全检查
安全培训
事故发生中的安全
安全报警 安全装置的起动 安全设备的连锁
特点:以制止事故为第一目标,以减少事故发 生后可能带来的伤害为第二目标
事故发生后的安全
救援 恢复
特点:以救人为第一目标,以挽救经济损失为 第二目标
希 腊 森 林 大 火
华 航 客 机 日 本 那 霸 坠 机
山 东 新 泰 煤 矿 淹 井
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事故
分类: 物的事故、人身事故; 生产性事故、生活性事故、科技事故; 工业事故、交通事故、建筑事故、医疗事故; 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 自然事故、责任事故; 造成损害的既成事故、未造成损害的称为未遂事故 或者准事故、险肇事故。
安全科学主要研究的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突然发 生的导致人员死亡、疾病、伤害或财产损失、环境 破坏、工作中断的意外事件。
安全的含义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 狭义的安全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消除可能导致 人员伤亡,职业危害或设备、财产损失的因素,保 障人身安全、健康和资产安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 说的安全生产。 广义的安全是指除了生产安全外,还包括人们从事 生产、生活的一切活动领域中的所有安全问题,如 生活安全、家庭安全、公共安全、旅游安全、消防 安全和生存安全(各种自然灾害)的防范等等。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 无患。”孔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安全的历史发展
1913年,美国工业部门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国 家安全委员会(NSc),开始进行工业事故预防 研究和安全教育活动; 1916年,法国的法约尔首先提出了安全管理的 概念; 1917年,日本成立安全第一协会,创办《安全 第一》杂志。 1928年,日本将每年7月第一周定为安全周, 开展全国性安全宣传教育,主要研究设备安 全 。 从 20 世 纪 30 年 代 起 注 意 研 究 人 身 安 全 健 康,并开始设置专职安全技术人员。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王福成、陈宝智主编. 安全工程概论. 北京:煤炭 工业出版社,2002
[2]张兴容,李世嘉. 安全科学原理. 北京:中国劳动 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3] 毛海峰主编.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 北京:首 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4] 宋存义,金龙哲主编. 安全原理. 北京:冶金工 业出版社,2003
安全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安全的解释为:没有危险; 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辞海》中对安全的解释有三层意思: 平安无损害,不受危险或损害的,如安全门、安全 带等; 保障和平安或不出事故的,如安全条约、安全措施 等。平常人们讲到的安全,通常是指各种事物对人 不产生危害、不导致危险、不造成损失、不发生事 故、运行正常、进展顺利等安顺祥和、国泰民安之 意。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就是不发生工伤事故、职 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况,即人不受伤害,物 不受损失。
第1章 安全的历史发展 1.1 安全及相关概念 1.2 安全的历史 1.3 安全科学的发展
1.1 安全及相关概念
事故发生前的安全 事故发生中的安全 事故发生后的安全
事故发生前的安全
安全检查 安全培训 安全教育 个体防护设备的发放 安全设备设施的设计安装 设备安全检验检测 安全设备的检修维护
特点:以防止事故发生为第一目标,以减少事 故发生后可能带来的伤害为第二目标
1.2 安全的历史发展
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关于安全的记录 源于甲骨文记载; 中国最早的关于我国安全机构及措施的 记载为公元前564 年春的一段记录,出自 [左传. 襄公九年],是针对火灾的消防机 构; 汉代城市防救火灾措施基本上处于非专 业阶段,而罗马帝国初期,有了一支专 业消防队伍;
安全的历史发展
安全的历史发展
产业革命兴起后,在大工业生产中,安全 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安全问题的措施也逐步 发展起来。19世纪,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 先后颁布了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例如: 英国1802年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德 国1839年颁布的《普鲁士工厂矿山条例》,法 国1841年颁布的《童工、未成年工保护法》。 1906 年 , 美 国 钢 铁 公 司 董 事 长 凯 利 首 先 提 出 “安全第一”的口号,美国的一家矿山也提出“安 全第一、质量第二、生产第三”的原则。 3.2
安全的特点
安全具有相对性:世界上只有相对安全,没有 绝对安全;只有暂时安全,没有永恒安全 ;
安全活动是为了获得安全而进行的一种投资活 动,但这种投资的特殊性在于:安全投入(安全 费用)是确定的,而安全产出则是不确定的,其 直接产出只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事故间 隔期延长,其间接产出是人们心理上的安全感 增强。作为安全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安全活 动投入产出比(安全效益)很难准确计算。安全 投资决策不能仅仅考虑或主要考虑经济效益, 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