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一步,到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 列;第二步,到 2035年中国制造 业整体达到世界制 造强国阵营中等水 平;第三步,到新 中国成立一百年时, 综合实力进入世界 制造强国前列。
1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 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提出了8个 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2016年4月6日国务院 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 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要求 对接《中国制造2025》。7月19日国务院常务 会议部署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专家指出,“中国制造2025”提至国家级,较 以前城市试点有所升级。“7月19日部署的‘中 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相当于此前‘中国 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的升级版,”工信部 赛迪研究院规划所副所长张洪国对《21世纪经 济报道》表示,此前是以工信部为主来批复“中 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国家制造强国 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的;今后将由 国务院来审核、批复国家级的示范区,相关文件 也将由国务院来统一制定。
1
到2020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 家绿色示范园区,部分重化工行业能源资 源消耗出现拐点,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 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 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着力点——十大领域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重
点突破体系化安全保障、节能环保、数字 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制先进可靠适用
1.生产率悖论:新技术的进步并没有给我们带来预期的生产 率的增长。
2.创新悖论:有新的技术创新带来更大的社会收益,但同 时会让旧产业消亡,通过这种毁灭,使社会不断进步。
对未来工作的颠覆。
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美 国2010年的各项职业中,将近一半 的工作在今后十年到二十年有可能 被机器或人工智能替代。其中很多 工作在今天是高级白领在做的,比 如律师助手、房地产评估师等等。 未来,也许很多人在同时做很多的 临时性工作,传统意义上的稳定工 作将不复存在。
2
3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简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自2014 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 的讲话,李克强提出,要在960万平 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 “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 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 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国务院常务会议和2015年《政府工 作报告》等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 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 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他希 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料、机器人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一是攻关键
以高端装备、短板装备和智能装备为 切入点,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 化知识经验积累,持续提升自主开发
和系统集成能力。
四是促融合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分类推进智能工厂、 数字车间、智慧园区建设。积极培育“互联 网+制造业”新模式,加快推动构建基于互
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
七是优环境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 “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引导各地围绕优 势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切实 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2
中国制造2025———核心技术攻关
装备制造业是制 造强国的核心, 经过多年持续攻 关,我国取得了 一批有影响力的 标志性成果。下 一步,狠抓关键 核心技术攻关, 主要采取以下三
第四次工业革命
目录
1 背景介绍 2 第四次工业革命介绍 3 中国举措
背景介绍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发起,“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日等,“电气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信息时代”;
前三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前三次工业革 命对世界的影 响
3 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密 不可分的整体。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 日益紧密。
都使世界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端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制造业以英
4 国为核心大规模地组织起来,西欧国家同中国的差距不断缩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作为主要策源地的美国,借此机会超过了英国,成为新的头号强国。这一阶段,欧 美等少数国家普遍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格局形成。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国 际竞争力进一步获得提升,继续在世界各国中保持引领地位。
4
前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三次工业革命均未对中国的经济 现代化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 命开展时,中国处于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锁国; 鸦片战争后,洋务派虽然学习西方科技,创办近代企业, 但没有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帝国 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政局动荡不定,民族 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 国资本主义的压迫。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国内长期采用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和“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国 家长期受到资本主义阵营的孤立、封锁、包围。此外, 从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规律来看,谁的科学技术水平发 展 的越好,谁将会成为世界的中心,也可能成为某次 战争的发起国(两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中的英国,二次大战中的德国,以及二战后的美国 与苏联)。
1.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可能更加困难 2.政府对社会的有效治理更加困难 3.政府对公共安全的保障会更加困难
2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简介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 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 坚持“创新驱动、质量 为先、绿色发展、结构 优化、人才为本”的基 本方针,坚持“市场主 导、政府引导,立足当 前、着眼长远,整体推 进、重点突破,自主发 展、开放合作”的基本 原则,通过“三步走”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 标。
1 都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工业布局的新变化。
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第一次导致近代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即工业无产阶级
2 和资产阶级产生,并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第二次,垄断组织产生,并与国家政权结合 。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第三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化,使第三产业 比重上升。
都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殖民扩张造成
技术革新
人工智能技术
• 深度学习的智能AI
芯片技术
• 芯片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命脉 • 整体计算能力提高
数据储存与传输 • 5G通信技术超高速的数据传输效率 • 海量数据的安全储存、快速查询与分析需

工业机器人技术
• 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
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机遇
1. 第四次工业革命 催生了数据分析、 云计算、人工智能 等新兴行业,软件、 机器人、互联网等 行业也进入了快速 发展阶段。
中国制造2025———着力点
1
着力点——五大工程
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 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 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重点 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 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制定完善制造业创 新中心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
制造业创 新中心建 设工程
智能制 造工程
工业强 基工程
绿色制 造工程
高端装 备创新 工程
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 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 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 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 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 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 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5
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由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及人工 智能等技术所驱动的社会生产方式变革。核心是网络 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
第四次工业革命
特点一
以深度网络化为重要特征。
特点二
一场重大的能源和资源利用效 率提升的革命
特点三
人类将迈向与智能机器人共存 的时代
特点四
将推进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变革。
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
作业能力,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
化整体解决方案。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
5
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 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
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
应用。
2
中国制造2025———具体措施
三是抓示范城市(群)和 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鼓励
因地制宜、先行先试。择优创建一批“中国制造 2025”示范区,争取在金融、土地、人才以及改革
创新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
二是强基础
深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重点领域一 揽子突破和一条龙应用计划,启动实施新 材料研发及应用重大工程,加快建设新材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1
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
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
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
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
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
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
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3
农机装备
2
的产品和轻量化、模块化、谱系化产品。
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
装备系统,围绕系统全寿命周期,向用户
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
轨道交通产业体系。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