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及其推广应用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及其推广应用

目前适合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多种,但节水 节到什么程度才算节水,效益高到什么程度才算高 效,用哪些标准来衡量,以往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 此过去修建的节水灌溉工程,质量好坏相差很远。有 不少所谓节水工程,片面追求降低投资,工程很简陋。
尽管工程投资低,但节水效果不明显;有的只在 输水部分采取某种单项措施,而田间却是大水漫灌, 种植粗放,虽然减少了输水损失,但增产效益很低。故 应加强标准的制定,确保节水效果。
只有合作,才会成功。吉林蔬菜杂志,圆您致富之梦!·77·
4 发展节水灌溉的工程技术模式
节水灌溉是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水资源,采取水 利、农业、管理等技术措施,使区域内有限的水资源总
体利用率最高及其效益最佳。由于实施节水增效灌溉 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千差万别,灌溉的对象也 多种多样,不可能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必须遵循因地 制宜的原则,依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不同要求,建 立不同的节水工程技术模式来予以实施。我国发展节 水灌溉的实践,形成了适合我国不同类型区发展节水 灌溉的工程技术模式,并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4.1 新建井灌区节水增效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加强对节水灌溉工程的全方位研究和探索,形成 系统化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达到节水增产增 效的目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让有限的水资源为我国农村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 贡献。
目前,应用推广的是较好的节水技术。如膜下滴 灌、微灌、喷灌等,在设施农业中应用效果较好。节水 省电,保墒,低投入,低能耗,效益高,简便易行。
2 节水灌溉设备的选择与应用
必须把选择优质的节水灌溉设备作为建设节水 灌溉工程的一件大事来抓。当前我国各地生产节水灌 溉设备的厂家很多,良莠不齐,产品质量相差很远,一 旦选用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各地在选购节水灌溉 设备时,一定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选用经过国家法 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产品。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灌溉,大幅度提高 水的利用率,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国外发展 节水灌溉的经验也表明,当前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农 田灌溉用水的效率,包括新的和改进的灌溉技术、农 民和水利工作人员对灌溉较好的管理以及灌溉制度 的改进。这些措施只有在有关的经济政策、法律、规定 都鼓励节水的时候才能实现。目前,要促进我国节水 灌溉的发展,首先要研究制定好投入政策。节水灌溉 带来的直接效益是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 减少水费负担,这部分效益是地方和当地农民可以直 接获得的;而另一方面的效益是农业节水可以支援工 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维护生态平衡,这主要是社会效 益,对整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发展节水灌 溉的投入政策,要体现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负 担的原则。根据实践,采用“三三”制比较合理可行,即 国家投入 1/3、地方投入 1/3、农民自筹 1/3。并要多渠 道积累发展节水灌溉的资金,如基建及房地产开发占 用耕地要对破坏的节水灌溉设施进行补偿,对于工业 及城市用水大户要征收水资源费,投入发展节水灌溉。
·76· 欢迎刊发广告,欢迎种业界商家朋友赞助、协办。
新农村建设
2011.01
抑制农业用水的浪费。我国一方面水资源紧缺, 而另一方面农田灌溉用水浪费很严重;一方面国家花 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引进国外 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而另一方面却推广缓 慢、步履艰难。究其原因,我国现行农田灌溉水价太 低。由于水价太低,导致农民不爱惜水、不舍得在购买 节水灌溉设备上花钱;灌溉管理单位收取的水费入不 敷出,反而鼓励农民多用水;节水灌溉工程难以维修 更新,老化失修、带病运行情况多,节水效益日趋下降 等等。因此,必须理顺水价,按供水成本和水在农业增产中 的作用核定水价、用经济手段抑制农业用水的浪费。
2011.01
新农村建设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及其推广应用
池光玉
(吉林省延吉市依兰镇水利所 133003)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资 源,对于国家农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 要。发展节水农业,意义重大。
节水灌溉是充分有效地利用灌溉水和自然降水, 根本目的是通过采用水利、农业、管理等措施,最大限 度地减少水从水源通过输水、配水、灌水直至作物耗 水过程中的损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耗水量的作物 产量和产值。广义的节水灌溉内涵包含水资源的合理 开发利用、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过程的节水、 用水管理节水以及农业节水增产技术措施五个方面。
过去发展节水灌溉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单项工程
技术,而没有注意将农业增产技术措施予以配套,虽 然节水但产出效益并不高。当前农业节水增产技术一 般包括:水肥耦合技术、蓄水保墒的耕作技术、适雨种 植的作物合理布局、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 秸秆或地膜覆盖技术、采用化学药剂的抑制作物蒸 腾、抗旱、吸水、保水技术以及耐旱品种的选育技术 等。今后应特别强调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将节水灌溉 工程技术与农业增产技术组装配套,发挥综合的节水 增产效益。
我国水资源日益短缺,节水灌溉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1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及应用
目前可供选择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多种,但都有 一定的适宜范围,必须因地制宜,作好调查研究,进行 充分论证和多方案比较,特别要考虑我国农村土地承 包延长 30 年不变的国情,选择最适合本地发展的节 水灌溉技术措施。如经济实力强、灌溉水源特缺的地 区宜发展喷灌或微灌;如经济实力弱,则可考虑采取 简易的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即平整土地、划小畦块、细 流沟灌和隔沟沟灌、坐水点种等,或采用节水灌溉制 度;如灌溉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等产值高的作物,可 考虑采用喷灌或微灌;如灌溉大田作物宜选择渠道防 渗或低压管道输水;如连片种植、又实行规模经营管 理的,可考虑采用喷灌;如高扬程灌区节水即节能,宜 选择喷灌或微灌等等。
进行防渗衬砌,平整土地,采用小畦灌、沟灌、长 畦短灌和波涌灌等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并通过开展 非充分灌溉、水稻控制灌溉、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深 度和采用覆盖保墒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实现渠灌区 全方位节水。 4.3 北方井渠结合节水灌溉模式
开展地面水与地下水在时间上及空间上的联合 调度。渠灌部分进行适度防渗输水渠道,井灌部分采 用管道输水;田间采取长畦改短实施小畦灌溉及覆 盖、化学节水、节水灌溉制度等 农艺和管理节水措施, 实现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和农业高效用水 。 4.4 城郊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在新建的井灌区发展节水增效灌溉。以开采有稳 定可靠补给来源的浅层地下水为主,将井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和节 水灌溉结合起来,建设成节水型井灌区,做到既促进 农业的发展,又防止地下水超采、环境恶化的结果。这 种模式是:合理布井,采用先进的成井工艺提高机井质 量,配套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等节水灌溉设施 。 4.2 北方渠灌区田间工程节水改造模式
3 加快节水灌溉技术开发
我国当前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 比较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 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已呈现出明显的后劲不足。因此, 要重视节水灌溉技术的科学研究,加大科研投入,加 强提高水利用效率的综合技术研究和开发,很有必 要。如:①节水灌溉发展宏观决策研究,包括不同类型 区节水灌溉发展的途径、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技 术经济政策等。②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包括农 业水资源对农业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研究、农业水资 源联合利用调控研究、灌溉回归水转化机理和重复利 用技术研究。③以提高水的利用率为目标的灌区技术 改造研究,包括不同类型灌区技术改造标准与评价方 法研究、节水潜力和改造模式研究、改善灌区运行管 理研究。④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研究,包括低投 入、低能耗、高效益的喷灌、微灌设备研究,田间地面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大型灌溉工程施工机械和施工技 术研究。⑤灌溉用水管理现代化研究,包括灌溉水量 适时调控理论及计算机管理技术研究,灌区用水管理 数据库系统与动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灌溉自动 化管理设备研究。
城郊农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产值高、生产效率 高、为城市生活服务。因此,必须发展高效农业,即资 源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的农业。这类地 区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为:大田粮食作物建设喷 灌、管灌工程发展喷灌、小畦灌,蔬菜、果园及经济作物发 展微灌和喷灌,灌溉用水管理实施自动化控制。
节水灌溉,就是要改变千百年来人们的农业用水 习惯,改变粗放灌溉为精细灌溉、改不重视降雨的利 用为充分利用降雨。按作物的最佳需水要求,在高效 利用降雨的前提下,适时适量地进行科学灌溉,用较 少的水取得较高的产出效益。发展节水灌溉要促进农 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耕作制度的转变,促进大幅度提 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 的现代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