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政府与市场
在2002年的最后一个周日,中国为电力行业的垄断画上了句号。
拥有占全国46%发电资产和90%输电资产的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为11家独立的公司,这些公司在12月29日同时宣布正式成立。
从1987年持续至今的中国民航业改革在2002年也有突破性进展。
随着6大民航集团10月11日的成立,中国民航总局与下属的民航企业彻底脱钩。
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基础组建的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其资产总和将占据中国民航总资产的80%。
问题: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纠正。
案例二、促进竞争
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向最高法院递交诉状,控告微软公司利用其“视窗”操作系统来迫使消费者使用它的其它软件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探索者”Internet浏览器。
1999年,该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在长达270页的判决中,法官杰克逊列举了微软一系列反竞争,保护垄断势力的行为。
微软一直在努力拓展其势力范围,使其超越软件行业,而进入日趋有利可图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连接行业,他们已经投资数以百亿计的资金在通讯和科技公司中(如A T&T)。
由于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具有垄断状态,把Internet 浏览软件“网络探索者”(Internet Explorer)与“视窗”捆绑在一起也就相当于垄断了消费者和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厂商上网的交通通道。
问题:
1、结合该案例分析垄断和反垄断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2、美国的反垄断法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案例三抑制外部性
在小镇上,该镇的人从事的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养羊。
镇上的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羊群,并出实用以做衣服的羊毛来养家。
大部分时间羊在镇周围土地的草场上吃草,这块地被称为镇共有地。
没有一个家庭拥有土地。
相反,镇里的居民集体拥有这块土地,所有的居民被允许在这块地的草场上放羊。
集体所有权很好地发挥作用,因为土地很大。
只要每个人都
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有良好草场的土地,镇共有地就不是一种竞争性物品,而且,允许居民在草场上免费放羊也没有引起问题。
时光流逝,镇上的人口在增加,镇共有地草场上的羊也在增加。
由于羊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土地是固定的,土地开始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
最后,土地变得寸草不生。
由于共有地上没有草,养羊不可能了,而且,该镇曾经繁荣的羊毛业也消失了。
许多家庭失去了生活的来源。
问题:什么原因引起这种悲剧?
案例四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者免受学费”。
虽然经过长期努力,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地方义务教育都作到了免收学费,但其他如书费、杂费、住宿费、补课费、校服费、报刊费、校舍维修基金等收费项目却是名目繁多。
为此,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陆续实施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广东省从2001年起,每年拨出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免收农村困难家庭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北京市从2002年9月1日起,将有约6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免交杂费。
它意味着在北京109万名接受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中将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问题:1.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2.义务教育的外部性。
案例五、促进公平分配
案例:
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为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开征了环保税。
进入80年代后,环保税受到各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经历了一个从零散的、个别的环保税种开征,到逐渐形成环保税收体系的过程。
包括对废气排放课征污染税,对废水排放课征污染税,对垃圾排放课征污染税,对噪音课征的污染税。
对农业污染物课征的污染税等。
另外,对援用税制的调整主要包括:一是取消了原有税制中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规定;二是在原有税种中采取新的有利于环保的税收措施。
从调整的税种看,比较突出的是消费税、所得税和机动车税。
问题:1.税收的替代效应 2.税收与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