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简爱的爱情观汉语言文学本科傅金莲指导教师葛桂录【内容简介】:《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惊世之作,自1847年10月出版以来,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在世界文坛上,仍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书中女主人公对自由平等的爱情的执着追求可以从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及简爱与圣〃约翰的交往中得到体现。
多年来,人们关注、歌颂着简爱敢于反抗的精神及对自由平等的爱情的追求,却往往忽略了隐藏在简爱那自由平等的爱情观背后的自私与顽固。
【关键词】:自由平等自私固执一、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简爱对自由平等的爱情的追求可以从她和罗切斯特的爱情和与圣·约翰的交往中得到印证。
(一)简爱与罗切斯特简爱是孤女,出身低微,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罗切斯特出身名门,家财万贯,受人仰慕。
尽管地位悬殊,但在粗暴专横的罗切斯特面前,简爱表现得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充分表现了她追求平等的反抗性格,而正是这一不寻常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了罗切斯特,对罗切斯特来说,可谓是前所未见的。
“要是这个陌生人哪怕只是对我的问话报以微笑并且态度和气,要是他对我提出的帮助乐哈哈地加以谢绝,我也准会继续走我的路,不再觉得自己有什么义务要进一步询问下去了。
可是这位过路人那种厌烦和无礼的态度,却反而使我感到无拘无束。
我不顾他挥手叫我走开,仍站着不动,并且断然说道:‘在看到你确实能够骑马以前,先生,我是决不会让你这么晚独自留在这条荒凉的小路上的。
'”(146页)简爱与罗切斯特偶遇时,罗切斯特的那种厌烦无礼的态度越激起了她的反抗性格。
“但它毕竟是个主动的行为,而我对于完全被动的生活已经感到乏味了”(149页)。
简爱不想被动接受,她有自已的思想,她要坚持自已的原则,她坚持在没看到罗切斯特确实能骑马前不会走开。
“我说这话的时候,他看了看我,在这以前他的眼睛几乎从来没有朝我看过。
”(146页)。
其貌不扬的简爱的古怪的不屈不挠的劲头、不容违抗的神气引起了罗切斯特的注意。
到了桑府,在罗切斯特与简爱的第二次交谈中,有这样一句话:“要是他指望我只是为说话而说话,或者只是为了炫耀而说话,那他就会发现他是找错了人啦”(174页)。
罗切斯特认为自已有权摆点主人的架子,要简爱和她多说话以使自已高兴,但简爱断然拒绝了。
她没有察言观色迎合主人的意图,她更没有因为自已地位低下而攀龙附凤,甚至没有因为自已未见过世面而在粗暴高傲的主人面前张惶失措、俯首贴耳。
在后来的交往中,简爱沉着应对,继续显示出谨慎、自尊、真实、本分、善良、聪慧的独特个性。
罗切斯特在简爱的身上看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理想。
简爱像一颗火星一样,把他熄灭了的希望之灯重新点燃。
罗切斯特为了考验简爱对他的爱情,引来了英格拉姆小姐。
罗切斯特对英格拉姆的假装亲密、甚至是即将结婚的假消息对初涉爱河,也是深涉爱河的简爱来说,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
但她仍极力地保持自已的自尊。
她把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在喝茶吃午餐和傍晚的散步,她尽可能地若无其事、平静处之,尽管她内心正处妒忌与绝望的煎熬之中。
当罗切斯特要求她留下来时,就有了下面一段经典的对白:“你以为我会留下来,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个机器人?━━━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受得了别人把我仅有的一小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仅有的一滴活命水从我的杯子里泼掉吗?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曾赋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一样。
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337页)。
简爱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在爱情面前,她表现出了超凡的勇气,惊人的大胆——她勇敢地向爱人表达爱意,但并不卑躬乞怜、阿谀献媚。
相反的,她义正辞严地表达了主张婚姻独立自主以及男女平等的主张。
罗切斯特正是爱上了她这样的独特的个性。
正像罗切斯特所说的:“可是对于清澈的目光,流利的口齿,对于那种热情如火的心灵,既多情又稳重,既温顺又坚定的宁折不弯的性格,——我却永远温柔而忠实的。
”(348页)多么精妙的概括。
罗切斯特正是深爱着简爱那善良聪慧自尊坚定的性格。
简爱与罗切斯特要结婚了。
罗切斯特带着简爱逛绸缎店、首饰铺。
“他给我买得越多,一种烦恼和屈辱的感觉就越使我脸上发热。
”(359页)“我不愿做你的赛莉纳·瓦伦。
我要继续作为阿黛尔的家庭教师,我要凭这个来挣我的食宿,外加一年三十磅薪水。
我要从这笔钱里开支我的衣着,你什么也不用给我,除了……”(361页)“你的敬重,而且反过来我也用我的敬重来回报你,要能这样,这笔债就算两抵了。
”(361页)。
热恋中的简爱并没有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她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矜持的自尊,罗切斯特那“土耳其皇帝的全部后宫嫔妃”的比喻刺痛着她,她是有自尊有智慧而且有自知之明的简爱,不是男人的玩物。
在嫁给罗切斯特之前,甚至是结婚后,她始终是自尊独立的简爱,她不要那些一向用来讨好女人的珠宝绸缎,她不是玩偶,所以那些东西给了她烦恼屈辱的感觉。
她坚持不做赛莉纳·瓦伦那一类的轻浮拜金的女人。
在嫁给罗切斯特之前,她还要做自食其力的家庭教师。
她是多么地希望获得平等、获得尊重,她也一定要罗切斯特对她尊重,这比什么珠宝都重要。
在教堂上,理查·梅森的出现使得婚礼被迫中止,一切真相大白之后,简爱选择了出走。
虽然笔者不尽赞同简爱出走的举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出走的举动的确突显了简爱的反抗性格及其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执着追求。
(二)简爱与圣·约翰简爱离开了罗切斯特,她身无分文地飘到了荒原庄。
在她几乎被冻死饿死的时候,她被表兄圣·约翰救活了。
圣·约翰把她当亲妹子看待,并为她找了一份乡村教师的工作。
论人品,圣·约翰比罗切斯特漂亮,他身材修长、相貌堂堂,象尊大理石雕像。
虽然简爱对圣·约翰献身宗教的精神表示敬佩,并对他的关怀与照顾时时怀着浓厚的情谊,但她并不爱圣·约翰,圣·约翰也不爱她。
但圣·约翰却向简爱求婚,他说“上帝和大自然是打算让你做传教士的妻子的。
他们给予你的不是外貌是而精神上的禀赋,你生来就是为了工作,而不是为了爱情的。
你必须——你一定要成为我的,我要你,——并不是为了使我自已愉快,而是为了我主的事业。
”(544页)。
圣·约翰,一个英国殖民主义的忠实奴仆,他完全可以把自已的爱情欢乐献给上帝,但简爱怎么肯当一个“生来就是只为了工作”的传教士的妻子呢?是的,她不美、矮小、低微,但这并不能泯灭她对平等自由美好的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她有她的原则,她有她的尊严,她怎么能苟同圣·约翰“你生来就是为了工作,而不是为了爱情”的断言呢?她是决不肯当圣·约翰完成他到印度传教使命的工具的。
“被一辈子和一个男人拴在一起,而他只是把你当作一件有用的工具,这不奇怪吗?黛?”(562页)“明明知道他给予的每一个亲热表示都只是为了原则而作的一种牺牲,这我容忍得了吗?不,这样的殉道实在太可怕,我决不愿忍受。
”(547页)简爱清楚地知道圣·约翰不爱她,她如果以殉道的精神一辈子守在他的身边,是永远得不到自由平等的,这是她最不可忍受的。
当圣·约翰步步逼她就范的时候,愤怒屈辱的她终于爆发了:“我瞧不起你对爱情的看法……我瞧不起你奉献的这种虚假感情,是的,你奉献它的时候我也瞧不起你。
”(552页)。
简爱和圣·约翰的爱情观截然不同。
圣·约翰可以把爱情献给上帝,但简爱则认为夫妇的结合应以爱情为基础,感情必须真实,否则不应结合。
而且婚姻必须是平等的,任何一方不能以另一方为工具去达到某种目的。
因此,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追求爱情的平等,她断然拒绝了那没有爱情的结合,拒绝了圣·约翰的苦苦追求。
二、自由平等背后的自私与固执自《简爱》问世以来,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书本仍然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书中女主人公那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平等的爱情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里。
在人们一味地关注歌颂简爱对自由平等的爱情的执着追求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略隐藏在简爱那自由平等的爱情观背后的自私与固执。
(一)简爱不该出走教堂里,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婚礼正在进行,理查·梅森突然出现,宣布了罗切斯特和简爱的婚姻无效,因为罗切斯特的发妻还活着,婚礼被迫中止。
事后,罗切斯特把自己的满腔苦水一下子倒了出来,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简爱,并虔诚地向她表示忏悔。
但简爱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后,还是毅然地出走了。
“我自己在乎我自己,越孤单,越无亲无友,越无人依靠,我越是要尊重自己。
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
我要坚守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原定的想法,已下的快心,是我眼前唯一必须坚持的东西,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
”(426页)。
简爱的这段内心独白历来被认为是简爱维护自己人格尊严,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及其反抗性格的最强烈的表现。
的确,从某个方面讲,简爱出走这样的行为,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的英国是应大加赞赏的。
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妇女受到歧视,这必然使她们丧失独立自尊的地位,使她们沦为对男人在思想经济上的依附地位。
简爱的出走的确表达了一种理想,一种抗争,能给人们鼓舞和力量,这样的设计无疑是非常积极的,有意义的。
但我们也不可否认隐藏在简爱那自由平等的爱情观背后的自私,冷漠和固执。
在简爱得知内情后,对罗切斯特隐瞒真情不无谅解和同情,也完全理解他的难言之苦。
既然寄予了谅解与同情,又有那坚不可摧的爱情信念,为什么不留下来呢?就为了爱情的自尊与平等吗?这种置爱人于绝境之中而不顾的自尊与平等,在出走的途中,简爱自己都觉得可憎。
“鸟儿们都忠实于它们的伴侣,鸟儿是爱的象征,可我呢?在我饱受内心痛苦和疯狂地坚持原则之中,我隐隐地对自己感到厌恶。
我从自命正确,甚至从自尊自重中,丝毫得不到什么安慰。
我损害了——伤害了——离弃了我的主人。
我在我自己的眼里看来都觉得可恨。
”(432页)。
为了坚决不处于罗切斯特的情妇的地位,为了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为了所谓的爱的平等,简爱坚决地选择了“损害”“离弃”。
虽然她也十分清楚自己在罗切斯特心中的地位。
“我可以回去,成为他的安慰者,——他的骄傲,把他从苦难中,甚至说不定是从毁灭中拯救出来。
唉,担心他会自暴自弃,还远比担心我自己更厉害得多,这种心情正在竭力驱使我这样做!”(431页)在罗切斯特心中,简爱是一位天使,是一位能引领她早走出地狱的天使,可这位天使最终还是为了维护自已的自尊,置他于“炼狱”“毁灭”“自暴自弃”之中而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