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部管理制度班主任管理(分册)版本号 1.0试行发布时间:2003年10月22日发布单位:行政部执行单位:学生工作部前言日常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石。
明确班主任日常管理的工作内容,可以学会从本质上,而不是简单地从形式上掌握科学的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从简单的日常管理入手,可以培养科学的职业化的工作意识和工作习惯。
注:1、班主任工作规范参见《xxxxxx授权中心教学质量管理部工作规范》;2、ACCP班班主任工作目标参照《xxxxxx授权中心教学质量管理部工作规范》;3、学历班班主任工作目标为:通过率100%,学员满意度80%。
1、开学前做好开学准备工作,查阅《咨询学员登记表》,并完成有关工作表格(新生情况调查表、学员信息分类统计表、学员名册、学员通讯录),建立学员档案;并根据学员信息,制定初步班级工作计划;(1)发放教材时,与学员进行第一次沟通沟通目的:班主任与学员相互熟悉,增进相互了解,便于日后的交流与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沟通内容:了解学员的基本信息、计算机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期望、学费来源、工作状态、家庭背景等内容(2)仔细查阅《咨询学员登记表》开课前从咨询师处获取《咨询学员登记表》,仔细查阅并与咨询师交流,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填写《学员信息分类统计表》。
开学前一定要熟悉学员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要记住学员的姓名。
这样再与学员交流时,学员就会有一种亲切感。
(3)准备开学典礼见附件一:《开学典礼(S1)》(4)开课前与教员沟通把《学员信息分类统计表》提交给教员,并向教员介绍班级学员的基本情况,以便教员能根据班级学员的特点备课、准备教案。
2、举行开学典礼见附件一:《开学典礼(S1)》3、开课后(三部曲)第一部曲听课,成立班委会,建立《学员档案》时间要求:开课后两周内(1)听课a.填写《听课记录表》,监督、检查教员是否按规范要求授课。
b.观察学员上课的情况,如课堂的纪律,有无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以及课堂上学员的反应。
通过听课,了解哪些学员基础好、哪些学员基础差,做到心中有数。
c.课后听取学员对教员的反馈,并及时与教员沟通。
(2)建立《学员档案》(开课后两周内)按照总部规定的《学员档案》标准模板录入学员详细信息,并提交总部。
(3)成立班委会(开课后一周内)a.选举班长;b.给学员分组:与教员协商,根据学员特点进行分组,一般5人一个小组,选出小组组长,以增强学员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c.成立班委会:班长与组长组成班委会,协助教员、班主任做好学员的日常管理和学员活动的组织。
(4)建立班级通讯录建立班级通讯录,以加强学员间的联系,在学习上能够相互帮助。
第二部曲组织班级活动,加强与学员的沟通时间要求:学期总学时的1/3到学期总学时的2/3(1)组织班级活动见《班主任工作手册》相关内容(2)进行“学期第一次学习情况调查”时间要求:学期总学时的1/3时间a.按照《学期第一次学习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
b.对于调查发现的问题,应认真对待。
能马上解决的,立即解决。
不能马上解决的,向学员解释原因,并考虑如何解决,争取给学员一个满意的答复。
(3)加强与学员沟通沟通目的:了解学员目前的学习情况,帮助学员解决学习、生活困难,鼓励学员努力学习,增强学习信心。
沟通内容:了解学员目前课程学习有无困难、作业完成情况如何、学习时间如何安排,对教员讲课和中心管理有何意见或建议,重点强调必须复习学过的内容,并完成课后及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才能消化、吸收教员的讲课内容。
第三部曲组织升学考前准备活动,做好考试转化工作时间要求:学期总学时的2/3以后到结课(1)进行“学期第二次学习情况调查”,制定考试转化方案时间要求:学期总学时的2/3时间按照《学期第二次学习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制定考试转化方案,向教学质量管理经理汇报。
日常坚持开展的工作(贯彻始终):(1)加强学员考勤管理从开学初就必须严抓学员考勤,发现有迟到、早退、旷课情况,立即解决。
对于缺勤的学员,及时与其联系,确认缺勤的原因,以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学生工作部制定具体的学生考勤管理制度;操作规范:a)、每天进行学员考勤,统计每个班的出勤率,于当天下班前上报学生工作部经理;b)、每周进行学员缺勤跟踪处理记录汇总,于每周最后一个工作日下班前上报学生工作部经理;c)、每月进行学员考勤汇总,于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下班前上报学生工作部经理;(2)了解学员情况,加强与学员的沟通班主任必须了解所带班级所有学员的日常学习情况,坚持主动与学员沟通,可与学员预约,也可每天上课前,主动到教室、机房去,与早到的学员谈话,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操作规范:a)、每个月最后一个工作日下班前,班主任向学生工作部经理上报所带班级所有学员当月学习情况反映表,和根据学员学习情况作出的班级通过率预测(填写《学员学习意向跟踪分析记录》);b)、每个班,每门课开课后一个月内,作出特殊学员汇总表;c)、每周至少对六学员进行访谈,并做有记录;d)、每周至少对六位特殊学员进行转换工作(可与学员访谈工作结合进行),并做有记录;e)、每周至少与两位学员的亲友进行访谈交流,并做有记录;(3)听课,配合教员工作;检查教案、作业和内部测试批改情况,监督教员工作;填写《听课记录表》,与教员配合,共同提高学员的学习质量;填写《作业批改检查记录表》、《教案检查记录表》、《内部测试结果检查表》,了解和分析学员学习情况,监督和跟踪教员工作及改进情况;操作规范:a)、每周对两位教师进行听课, 听课前检查教案,听课时做听课记录,听课后填写班级教员问题反馈及跟踪表;b)、每月组织一次学员代表与班级任课教员的座谈会,并做会议记录;c)、每周至少抽查一门课的学员作业,填写检查记录;d)、每次内部测试后一天内,作出内部测试成绩汇总表及分析表;e)、分析学员的测试情况,对于成绩好的学员,及时给予表扬;对于成绩差的学员,应与教员、学员一起分析原因,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帮助学员尽快提高学习成绩。
f)、为缺考及考试不合格学员安排补考。
(4)接待家长或亲友来访要积极、热情、耐心,重视他们反映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进行来访记录。
(5)班级宣传栏建设班级宣传栏可包括以下几个版块:学习园地、学员活动、软件明星、就业信息、中心快讯、行业动态、学习心得等。
班主任负责安排相关版块内容的更新工作,每周更新一次。
(6)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日常班级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做到工作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养成每项工作记录、分析及反馈的良好日常工作习惯。
操作规范:a)、每个班开班两周内,提交班级工作计划;b)、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提交班主任工作总结表,总结开学初班级工作计划地开展情况以及进行必要的调整,及相关工作记录汇总;c)、组织好班级的开学典礼、结业典礼、毕业典礼、升学活动及班级活动,并做有班级活动记录表;每次班级活动一定要提交活动申请,批准后提交活动计划,活动完成后提交活动总结;d)、每学期结业考试前一周,举行班级评优;e)、每班结业考试后一周,完成结业成绩表及总成绩表,填写学员评价表及班主任学期工作总结,加上班级日常的所有记录资料,交给教务专员归档;f)、每周召开一次班委会,并做会议记录;4、结课后(1)安排课程串讲通知学员参加课程串讲及结业考试的时间、地点,领取准考证,同时向学员强调考试需携带的证件及用品。
(2)结业典礼见附件三:《结业典礼(S1、S2)》(3)班级结课总结总结班主任带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详细分析学员未能升学的原因、针对未能升学学员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填写《班级结课报告》、《班级升学情况统计表》,并将分析结果向教学质量管理经理汇报。
(一般在结业考试后一周内完成)工作考核方法及奖惩制度一、考核类型1、每个月进行班主任日常工作考核;2、每个季度进行班主任阶段工作考核;3、每个学期末进行班主任学期工作考核;二、考核方法1、日常工作考核(见附件1)i.考核方法:由学生工作部经理独立实施,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工作周结束前,实施上一个月的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ii.考核点:班主任工作制度里要求的每项日常工作完成情况及质量;iii.考核结果占绩效权重:45%2、阶段工作考核(见附件2)i.考核方法:由学生工作部经理主持,在班主任工作周期不定时实施考核,无须公布考核结果;ii.考核点:学员满意度调查汇总;教学部门满意度调查汇总;iii.考核结果占绩效权重:20%3、学期工作考核(见附件3)i.考核方法:由学生工作部经理主持,在每个学期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实施并公布考核结果;ii.考核点:日常工作考核结果汇总;阶段工作考核结果汇总;班级结业考试通过率;班主任自评;部门经理评价;iii.考核结果占绩效权重:35%三、考核与绩效挂钩的方式:4、非学历班采取每班分别考核,分别计算考核结果的方式,绩效与每班升学率挂钩。
5、学历班采取平均考核方式,即多带班级情况下,每月每班的考核单独计算,绩效与平均考核结果挂钩。
考核补充说明(一)非学历班考核1、班级升学率/通过率的计算公式:班级升学率=升学人数/(入学人数-中心校长核准的休学或转学人数+中心校长核准的转入人数)2、ACCP升学人数的计算时间:参加结业考试后一个月为限3、各学期各种类型班级的基数第一学期S1晚班、周末班升学率初步定为60%脱产班升学率初步定为70%第二学期S2晚班、周末班升学率初步定为70%脱产班升学率初步定为80%4、奖励方案在上述基数的基础上,超过基数的升学率均给予奖励,以下奖励均按超过基数的人数计算(人数四舍五入)。
具体奖励数额如下所示:第一学期S1提高10%以内(包括10%):每超过基数1人奖励100元;提高10%-20%(包括20%):在提高10%以上的每超过1人奖励150元;提高20%以上(不包括20%):在提高20%以上的每超过1人奖励250元;第二学期S2提高10%以内(包括10%):每超过基数1人奖励150元;提高10%-20%(包括20%):在提高10%以上的每超过1 人奖励200元;提高20%以上(不包括20%):在提高20%以上的每超过1人奖励300元;5、惩罚措施在基数以下10%以内,不奖不罚低于基数10%(不包括10%),罚款200元6、月工资的计算方法:基本工资+奖惩数额基本工资=工资标准基数+非学历班班主任每带一个班所增加工资。
(二)学历班考核1、班级通过率的计算公式:班级通过率=通过人数/(入学人数-中心校长核准的休学、停考、缓考或转学人数+中心校长核准的转入人数)2、月工资的计算方法:基本工资*业绩系数+津贴注:基本工资=工资标准基数+学历班班主任每多带一个班所增加工资。
3、绩效的计算方法:绩效为按照考核结果折算出的工资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