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后一片叶子__教案

最后一片叶子__教案

2015年5月19日第12周星期二2教时使用班级14(11)(12)备课、执教人章育生最后一片叶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最后一片叶子”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旨的作用,体味小说巧妙的构思。

2.带领学生精读课文,品味幽默诙谐、含义深刻的语句,进而提炼作品主旨。

3.让学生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结合作品所表现的主旨来确定小说主人公。

二、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最后一片叶子”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旨的作用,体味小说巧妙的构思。

2.带领学生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确定小说的主人公。

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三个:贝尔门、琼苏,哪一个是小说的主人公,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作品所表现的主旨来思考确定。

引导学生结合作品所表现的主旨来确定小说主人公。

3.赏析作品幽默诙谐的的语言。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讨论并确定小说的主人公。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生命对于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来说是何其重要,而爱,则是生命中最为温情的存在状态。

珍爱生命的人是值得褒奖的,而那些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在关爱着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人,更是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性光芒的最伟大的赞美诗。

今天,就让我们随美国作家欧·亨利走进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去瞻仰这样一位“生命的歌者”,在感动中接受灵魂的洗礼,精神的升华。

二、小说常识: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三、作者简介: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波特尔,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他和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他经历过的坎坷岁月,不幸遭遇,给了他与各类人物接触的机会,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

他笔下的主人公常常是受人歧视的店员,穷困潦倒的画匠,经济拮据的办事员,一筹莫展的医生,走投无路的小偷等,不仅描写了他们的生活和苦痛,更颂扬了他们的真诚爱情和友谊。

小说的结局以诙谐幽默见长,往往在幽默中揉进辛酸,其中《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形成“含泪的笑”的独特风格,因此他的小说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小说情节生动,构思巧妙,结局往往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因此他的小说结局又被称为“欧·亨利式的结尾”。

四、词语积累:时髦(máo)枯萎(wěi)咆哮(páo)瞅着(chǒu)解馋(chán)蔑视(miè)屋檐(yán)缠附(chán)痊愈(quán)嗤笑(chī)飘拂(fú)疲惫(bèi)鬈曲(quán)羼杂(chàn)精神抖擞(dǒu sǒu)明目张胆:形容公开大胆地干坏事。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行侠仗义:讲义气,肯舍己助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没有动。

形容动作没有丝毫改变。

五、研读课文,释疑探究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分析小说情节结构:第一部分(1—11):开端:年轻的画家琼西,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第二部分(12—36):发展:琼西的病情,琼西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第三部分(37—50):高潮:最后一片不落的常春藤叶重新使琼西燃起了生的希望。

第四部分(51—55):结局:琼西脱离病险,贝尔门病逝,叶子不落之谜被揭开。

2.这篇小说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情节线索是什么?答:“书中共有四个人物(苏琼西医生贝尔门)琼西:是故事发展的起因人物,因为琼西得病,才有了后来老贝尔门舍己救人的故事。

苏和医生:是贯穿书中的线索人,通过他们两人在书中的叙述和对话,把最后一片叶子不落之谜,老画家舍己救人的事迹引出来。

他们对故事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贝尔门:小说中作者极力赞扬的人文,是全文的中心和灵魂。

情节线索是“最后一片树叶”。

3.现在我们重点来看看小说的结尾。

作为短篇小说大师,他的小说的结尾独具特色,被称为“欧·亨利式的结尾”,带有一种“含泪的微笑”风格。

这篇小说也不例外,现在请大家来谈谈你对这种风格结尾的理解?为什么是含泪的微笑?答:笑是为了琼西的新生而感到高兴。

流泪,是被老画家那种舍己救人的行为所感动。

小说的结尾突如其来,构思巧妙,结局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作者并未正面描述贝尔门用生命画出那片藤叶的场景,只是在结尾处以苏之口转述。

谜底一揭开,小说达到了高潮,但高潮即是结尾,小说在此戛然而止。

作者总是平平淡淡地娓娓而谈,如诉家常,既无跌宕起伏也无一波三折,一切都在情理之中缓缓进行,而不动声色地向读者诉说一个故事。

结尾时却重笔一撮,露出机关,使人恍然大悟,叹为观止。

因为前文中我们丝毫看不出老画家画叶救人的,结尾却揭示出一个人生奇迹,作品潜在的艺术光彩奇迹般的闪耀出来,于平静之中掀起波澜,陡笔转势,构思巧妙,结局往往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欧·亨利式的结尾魅力恰在于此。

回味全篇,老贝尔门才是小说中的主角,全篇的精神和灵魂人物。

那么老画家贝尔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下节课再讲。

六、课堂小结:让我们从普通人身上看到了伟大的心灵,从人生的苦难中见到了人性的光辉,希望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能努力弘扬人性美,使人间充满温情。

七、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温州版练习册2015年5月19日第12周星期三2教时使用班级14(11)(12)备课、执教人章育生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小说中的人物,理清了整篇文章的脉络,对“含泪的微笑”,我们也做了分析。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探讨这篇小说。

二、互动合作,研讨分析:1.老贝尔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找书上描写老画家的段落或者句子。

讨论后,明确,描写的句子:(1)老贝尔门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

他年过六十,有一把像米开朗基罗的摩西雕像那样大的胡子,这胡子长在一个像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的头颅上有鬈曲地飘拂在小鬼般的身躯上。

贝尔门是个失败的画家。

他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远没有摸着艺术女神的衣裙。

他老是说就要画他那幅杰作了,可是直到现在他还没有动笔。

几年来,除了偶尔画点商业广告画之类的玩意儿以外,什么也没画过。

他替艺术区里那些穷得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轻年画家们充当模特儿,挣一点钱。

他喝酒毫无节制,还时常提起他要画的那幅杰作。

除此以外,他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专门保护楼上画室里那两个青年女画家的一只看家狗。

(30节)(2)老贝尔门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十分轻蔑地嗤笑这种痴呆的胡思乱想。

(32节)(3)现在我得去看楼下另一个病人。

他姓贝尔门——听说他是个画家。

也是肺炎。

他年纪太大,身体又弱,病势很重。

他是治不好的了;今天要把他送到医院里,让他更舒服一点。

(52节)(4)没有明写的画叶的场景(55节)讨论后,明确:正面描写:1.外貌描写: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牢骚满腹——一个穷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

2.语言描写(31—36节):“可怜的琼西小姐”“该死的长春藤叶子”——一位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的老人。

侧面描写(医生的介绍、苏的介绍):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门冒雨画上去的,他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人格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得到展现。

教师总结:小说中关于他的语言和行动只有寥寥数笔,从几句对白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脾气暴躁,性格直率的老人,“一双红眼睛不停地流眼泪。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人成了琼西和苏的保护神,伟大出自平凡。

普通的甚至有些丑陋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美好、善良的心灵。

有崇高的爱心和自我牺牲精神。

他用生命换来的杰作,实现了他一生的夙愿。

用他的舍己为人,大爱无疆的精神感动所有的人。

板书:相貌丑陋画技平凡语言粗鲁脾气暴躁艺术生命博爱善良舍己为人2.苏是怎样的一个人?善良、乐观、重感情、富有爱心、同情心3.为什么给小说取名为“最后一片叶子”呢?答:本篇小说构思巧妙的所在,就是从文章题目开始,贯穿全篇的“最后一片叶子”在故事的意义。

这一片叶子关系着两个人的生命,一个人因此而活下来,一个人能因此而死去。

而且作者巧妙地把琼珊对叶子的寄托与玄想放在明处,把贝尔门为这一片叶子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放在暗处,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得暗线明朗化,这片叶子传奇了跌宕起伏的情节,仿佛一首跳跃的诗,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贝尔门崇高的职业成功就是通过这最后一片的叶子实现的。

4.体会欧·亨利小说语言的幽默。

请同学们谈谈这篇小说幽默语言具体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讨论后,明确:例子1:那是5月里的事。

到了11月,一个冷酷的、肉眼看不见的、医生们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悄悄地游荡,用他冰冷的手指头这里碰一下那里碰一下。

在广场东头,这个破坏者明目张胆地踏着大步,一下子就击倒几十个受害者,可是在迷宫一样、狭窄而铺满青苔的“胡同”里,他的步伐就慢了下来。

例子2:年轻的画家为了铺平通向艺术的道路,不得不给杂志里的故事画插图,而这些故事又是年轻的作家为了铺平通向文学的道路而不得不写的。

作用:幽默、诙谐、俏皮、夸张、比喻的语言,渲染了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

三、课堂拓展:谈谈读后启示:1.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哭,他就对你哭。

3.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4.要战胜困难,首先要战胜自我。

5.友谊,需要用心去呵护。

希望是生命的灵魂,心灵的灯塔,成功的向导。

四、课堂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希望同学们能够体会欧·亨利小说的精巧的构思艺术,幽默而有诗意的语言艺术,并且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希望之于生活的意义,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我们还要明白在危难中要帮助他人,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逆境中,要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态度,不放弃希望;对于自己的理想,要执着的追求。

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温州版拓展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