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 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
第五章 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
**二、确定管辖的原则
(一)便于当事人进行诉讼 (二)便于法院行使审判权 (三)有利于案件公正审判 (四)均衡各地各级法院职能和工作负担 (五)确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六)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
三、民事案件管辖的分类
(一)法定分类 1、级别管辖 2、地域管辖 3、移送管辖 4、指定管辖
(二)理论分类
送货方式:货物送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行 地
地
未约定交货地 点
地 自提方式:提货地
代办托运:货物发运 地
(二)适用情形
5、侵权纠纷 被告住所地、侵权行为地 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
权结果发生地 6、交通事故纠纷 被告住所地、事故发生地、车辆船舶最
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
(二)适用情形
7、海事损害事故纠纷 被告住所地、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
辖权不受当事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变更的影响。
《适用意见》35条: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
后,不得以行政区域变更为由,将案件移送给变更后有管 辖权的人民法院 。
(二)管辖恒定的适用
2.级别管辖的恒定 诉讼中根据诉讼标的金额确定的级别管辖 不因为诉讼标的数额的变化而变化。
**(三)诉讼请求变更是否导致管辖变 更
有管辖权的法院。 4.不得重复立案。
七、牵连管辖
牵连管辖——又称合并管辖或者连带管 辖,是指对某个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 可以一并审理与该案有牵连的其他案件。
第五节 裁定管辖
一、移送管辖 (一)概念
移送管辖——是指已经受理案件的人民 法院,因发现本法院对该案件没有管辖 权,而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 院审理。
1.被告的变更 2.诉讼请求数额的变更 3.诉讼请求质的变更
第三节 级别管辖
一、级别管辖的概念及确定标准 (一)概念 级别管辖——是指上、下级人民法院之 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它解决哪些一审案件由哪一级人民法院 管辖的问题。
(二)确定标准
1、案件的性质 2、案件的繁简程度 3、案件影响的大小
二、一般地域管辖
(一)概念 一般地域管辖(普通管辖)——以当事 人住所地与法院辖区的关系来确定管辖 法院。 (二)一般地域管辖的原则规定
原告就被告 (三)一般地域管辖的例外规定
三、特殊地域管辖
(一)概念
特殊地域管辖——指将当事人所在地、 诉讼标的、诉讼标的物和法律事实等因 素结合起来,以这些因素与法院之间的 关系为标准确定的管辖。
(二)适用条件
1、移送法院已经受理了案件 2、移送法院对该案件确无管辖权 3、受移送法院对该案具有管辖权
二、指定管辖
(一)概念 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根据法 律规定,以裁定的方式,指定其辖区内 的下级人民法院对某一民事案件行使管 辖权。
(二)适用情况
(1)接受移送案件的法院无管辖权 (2)有管辖权的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
(二)适用情形
1、一般合同纠纷 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 2、保险合同纠纷 被告住所地、保险标的物所在地 3、票据纠纷 被告住所地、票据支付地 4、运输合同纠纷 被告住所地、运输始发地、目的地
购销合同履行地的确定
与实际履行一致,从
约定交货地点 约定
合
与实际履行不一致,
同交
按实际
履货
(一)本案当事人 (二)在法定期间内提出 问题:如果当事人在答辩期间届满以后
才知道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事由,是 否允许? 如何处理?
三、管辖权异议的处理程序
(一)审查裁定 异议成立的,裁定移送 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异议 (二)救济 不服可在10日内提起上诉
使管辖权的 (3)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不能
协商解决的
三、管辖权转移
(一)概念 管辖权的转移——经上级人民法院的决 定或者同意,将某一案件的诉讼管辖权 由下级人民法院转移给上级人民法院, 或者由上级人民法院转移给下级人民法 院。
(二)适用情况
1、管辖权向上转移 上级自行决定转移 下级请求上级转移 2、管辖权向下转移
案件的争议标的金额
二、各级法院管辖的一审民事案件
(一)基层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审案件原则上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二)中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重大涉外案件 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法院管辖的案件
二、各级法院管辖的一审民事案件
(三)高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
五、协议管辖
(一)概念 协议管辖——又称合意管辖或者约定管 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之前或 发生之后,以合意方式约定解决他们之 间纠纷的管辖法院。
(二)协议管辖的条件
1、案件范围——第一审合同案件 2、选择范围——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
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 地 3、协议形式——书面合同形式 4、单一选择 5、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及专属管辖
四、管辖恒定
(一)概念
管辖恒定——在某些情况下,以原告起 诉时为标准确定管辖权后,即使诉讼中 管辖根据发生变化时,也不影响已经确 定的管辖。
(二)管辖恒定的适用
1.地域管辖的恒定 在诉讼过程中,不因为确定地域管辖的根据发 生变动而改变案件的管辖法院。 《适用意见》34条:案件受理后,受诉人民法院的管
案件 (四)最高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第四节 地域管辖
一、地域管辖的概念及确定标准 (一)概念
地域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辖 区内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二)确定标准 当事人住所地 诉讼标的物所在地 法律事实所在地
1、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 以是否由法律直接规定作为标准
法定管辖——法律由明确规定的管辖。 裁定管辖——法院基于一定的事实和理
由,以裁定方式确定案件的管辖法院。
2、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
以是否由法律强制规定或任意规定为标准 划分。
专属管辖——法律明确规定某类案件专 属于特定的法院管辖,其他法院无权管 辖,当事人也不得以协议变更。
(三)与移送管辖的区别:
(1)性质的不同 是否转移管辖权 (2)作用不同 是否调节级别管辖 (3)程序不同 是否须经上级法院决定或同意
第六节 管辖权异议
一、管辖权异议的概念 管辖权异议——法院受理民事案件以后, 当事人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不服该法院对 本案行使管辖权的意见或者主张。
二、管辖权异议的条件
协议管辖——又称约定管辖或合意管辖, 是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协议 方式而产生的管辖。
3、共同管辖与合并管辖
以诉讼关系为标准划分。 共同管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法院对
同一案件都具有管辖权。 合并管辖——又称牵连管辖,指对某个
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可以一并审理与 该案件有牵连的其他案件。
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 8、海难救助费用纠纷 救助地、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 9、共同海损纠纷 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航
程终止地
四、专属管辖
(一)概念 专属管辖——是指对某些特定类型的案 件,法律强制规定只能由特定的人民法 院行使管辖权。
(二)适用情形 1、不动产纠纷 2、港口作业纠纷 3、继承遗产纠纷
(一)与刑事诉讼交叉
(二)与行政诉讼的交叉
1.争议的主要矛盾和焦点是否涉及行政 机关行政行为合法性问题
2.法律关系的公私法性质
第二节 管辖概述
一、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一)概念
管辖——是指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和 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 的分工和权限。
(二)管辖的意义
1、便于各级各地法院确定管辖权限 2、便于当事人行使诉权
**(三)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的变化
1.受实体法律的规定 2.受审判机构的政策调整
三、法院受案范围与其他机构处理民事争议的 关系
(一)原则——司法最终解决 (二)具体关系 1、与人民调解委员会 2、与仲裁机构 3、与行政机关 (1)行政程序先行 (2)行政最终解决
**四、与刑事诉讼、行政诉讼交叉的处 理
3、经济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因经济关系发生 纠纷而引起的案件
(二)民事诉讼受案范围
4、劳动法调整的部分劳动关系发生的纠纷 5、其他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争议,法律明
确规定依照民事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 宣告失踪、宣告死亡 认定公民无民事能力或限制民事能力 认定财产无主 选民资格案件 督促程序 公示催告程序
二、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的标准与 范围
(一)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的标准
概括性标准——法律关系的性质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 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提起的民事诉讼。
(二)民事诉讼受案范围
1、民法(狭义)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 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而引起的案件
2、婚姻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因婚姻家庭关系 发生纠纷而引起的案件
六、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
(一)含义 共同管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法院对
同一案件都享有管辖权。 选择管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法院对
同一案件都享有管辖权时,当事人可以 选择其中一个法院起诉。
(二)适用注意事项
1.当事人可以向其中一个法院起诉。 2.当事人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的,由最先立案的法院管辖。 3.先立案的法院不得将案件移送给另一个
第五章 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
第一节 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 第二节 管辖概述 第三节 级别管辖 第四节 地域管辖 第五节 裁定管辖 第六节 管辖权异议
第一节 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的含义
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依 法受理和解决一定范围内民事纠纷的权限, 也即明确人民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 组织之间解决民事纠纷的分工,其实质是 确定人民法院行使民事审判权的范围和权 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