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项,芬兰是北欧植被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木材加工业发达,故D项正确。
A项,芬兰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四季分明,故A项错误。
B项、C项,芬兰植被覆盖率高,山区水土流失少;人口稀疏区以林业为主,木材加工业发达,故B项、C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2. 北大西洋暖流可通过卡特加特海峡到达波罗的海,使芬兰南部和西部气温偏高;同时东部丘陵较多,导致东部温度较低。
因此燕麦种植北界呈东南-西北走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均耕地=耕地总面积/人口总数,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但人均耕地面积增加,说明其人口数量减少,且人口减少幅度大于耕地减少幅度。
耕地面积与粮食单产和城市化率无关,土壤质量下降不会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增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4.A项,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耕地面积*粮食单产,即人均耕地面积越大,或者粮食单产越高,则人均粮食产量越高。
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人均粮食产量增加,故A项正确。
B项,耕地面积与农业生产总投入大致呈正相关关系,1992-200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则农业生产总投入有可能减少,故B项错误。
C项,人均耕地面积增加,则人均粮食产量可能增加,相应地,粮食进口总量可能减少,故C项错误。
D项,亩均农业产值与当前的农业技术和市场价格有关,与人均耕地面积无关,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5. C项,7、8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两地均位于太阳直射点之北,伦敦比北京的纬度高,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小,故C项正确。
A项,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7、8月份(夏季)伦敦比北京的气温低,日较差小,故A项错误。
B项,7、8月份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控制华北地区,北京降水较多,伦敦降水比北京少,故B项错误。
D项,夏季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伦敦比北京的纬度高,白昼较北京长,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6. D项,英国面积较小,多数河流较短;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而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少;冬季气温高于0 ℃,河流没有结冰期,故D项正确。
A项,英国地处亚欧板块内部,故A项错误。
B项,珊瑚礁发育于热带浅海环境中,而英国沿岸海域纬度高,水温低,没有珊瑚礁,故B项错误。
C项,根据图可知,英国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故C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7. 英国附近的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该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
A项,北大西洋暖流流向大致与北美洲至欧洲的航向相同,可加快航行的速度,故A项正确。
B项,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因此对于西欧而言,会使该地区气温升高,湿度增加,故B项错误。
C项,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北冰洋海域,会与来自北极的寒流相遇,易形成海雾,造成能见度降低,影响海上航行,故C项错误。
D 项,北大西洋暖流与来自北极的寒流在北海交汇,形成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渔场,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8. 根据解读可知,挪威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势能大,所以水电站的建设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建设成为高水头电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9.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关知识。
挪威纬度高,气温低,人口密度小,山地海拔高的地区更是人烟稀少,所以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利用山地地形建设高水头电站,一般是大坝和发电厂房分离,上游库区可利用天然冰川作用而形成的湖泊,淹没面积小。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 根据解读,挪威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所以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取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 本题考查欧洲的气候。
西欧地区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冬季最低气温在0℃以上,是因为西欧常年受到西风带的影响,同时附近海域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使其冬季最低气温在0℃以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2. 本题考查板块的运动。
乙地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隆起形成阿尔卑斯山,岩石在板块运动中受挤压,在高压情况下石灰岩层变质成为大理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3.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地区人烟稀少,安全性好,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解析:选择仓库的位置需要受到人类的影响较小地区.14.解:由题,芬兰地处高纬度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差,因此选择走科技立国的道路,成为科技发达、高科技产业发达的国家.②项明显不符合题意,用排除法可选C项.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解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主要的五种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和动力指向性.15.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
A项,读表可知,美国该产区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属于亚热带,年降水量470~520 mm,30°N-40°N西海岸是地中海气候类型,符合这一气候特征,故A项正确。
B项,30°N~40°N东海岸受洋流、飓风等的影响,年降水量较大,故B项错误。
C项,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大于表中产区,故C项错误。
D项,五大湖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在0 ℃以下,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6. ①,中国产区年平均气温为8-12°C,属北半球最适宜区;中国产区年降水量与美国产区相比,和最适宜条件接近,故①正确。
②,水果糖分积累与日较差有关,与年较差无关,故②错误。
③,表中没有提到夏季光照条件,故③错误。
④,中国产区生产成本为0.64元/千克,低于北半球平均水平,远低于美国产区,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④,正确答案为C。
17. 法国巴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雨,用砂石铺就地面可方便雨水下渗,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8. 巴黎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9.B 提示: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城市20.巴尔干半岛包括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希腊、马其顿等国家的全部国土,以及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与土耳其的部分土地。
亚平宁半岛上面有意大利、圣马力诺和梵蒂冈。
印度半岛有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索马里半岛有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吉布提。
民族复杂、国家最多的是巴尔干半岛,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1欧洲西部是指包括习惯上的西欧、中欧、南欧和北欧在内的欧洲西半部地区,这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地理区域。
欧洲西部就好像是从亚欧大陆向西伸出的一个大半岛,其海岸线非常曲折,多岛屿和半岛,它具有冰川作用下形成的地形和较为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北大西洋暖流对气候影响很大,东西气候有明显差异;欧洲西部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世界著名的大工业带横跨东西,有多种多样发达的农、牧、渔业,有“亚欧铁路大陆桥”连通亚欧大陆,又位居世界海运的中枢,还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胜地。
当我们分析并熟悉了欧洲西部上述区域地理特征之后,再同本题的备选答案加以对照,便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为A。
22.读图,根据经纬度,图示区位于俄罗斯,M地位于乌拉尔山脉以西,主要的地形区为东欧平原,A对。
西欧平原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B错。
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在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C、D错。
23.根据经度,N地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地表特征表现为地势低平,多沼泽地,B对。
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是山地的地形特点,A错。
森林广布,树种单一,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C错。
森林广布,以外流河为主,D错。
【考点定位】区域地形类型,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24.本题主要考查内陆地区河流的补给方式。
由图可知乌拉尔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春季,因此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
综上所述,C 项正确25,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
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注入里海。
由水文站径流量可知鸟拉尔河从源头到下游流量先增加后减少;①至②河段汇入支流多,河流流量大,B正确;②至③河段自北向南流不易发凌汛;①至⑧河段纬度降低,气温升高,蒸发量逐渐增加综上所述,B项正确26.(1)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
(2)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3)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4)集中分布在匈牙利西北部。
汽车工业基础好;劳动力素质高;汽车工业生产地域联系紧密;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主要面向国外消费市场。
解析:(1)据图可知,匈牙利境内大半范围为匈牙利大平原,中部为山脉和巴兰尼亚丘陵,所以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根据多瑙河的流向,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可知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低。
(2)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主要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
据图和图例可知,巴拉顿湖周边为断块山,所以湖泊为断层中相对下陷的岩块,地壳下陷后,雨水汇集形成湖泊。
(3)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水位季节变化,结冰期及含沙量等角度分析。
应结合该地的地形及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甲河段位于上游山区,乙河段位于下游平原区,与甲河段相比,乙河段有更多的支流汇入径流量大;乙河段位于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水能不丰富;乙地人类活动频繁,植被覆盖率低,导致含沙量大;乙河段纬度较低,结冰期短;乙地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甲地有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因此乙地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第(4)问,据图可知,匈牙利西北部汽车工业分布较多,该地区更靠近欧洲发达的核心地区;西北部地区交通发达,利于汽车零部件的运输;西北部也是匈牙利城市密度较大的地区,经济较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也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协作基础等。
答案详解27. (1)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藏;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垂直差异(水热组合随海拔不同而不同)和地形雨(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一侧形成雨影区),结合具体情形进行说明即可。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某种生物的数量多少主要受食物多寡、生存空间大小、适合繁殖的环境条件等方面因素影响,结合具体情形分析即可。
第(3)问,近距离拍摄熊的地点选择主要需考虑熊的出现概率大小、拍摄人员的隐蔽条件、拍摄点的气候气象条件等,结合具体情形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