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家园》课后反思
浦东新区德州一村小学卓静我所执教的第六课《绿色的家园》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从“水清、地绿、居佳”三个角度向学生展现上海在不断地“追求卓越”,使我们的居住环境改善。
通过三个部分让学生知道苏州河治理工程是改善环境、造福人民的重大工程;初步了解城市园林化和城乡居住条件改善的情况,用实际行动爱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教材通过三个部分完成教学目标:“水变清”:以苏州河的治理为例,让他们运用已经熟悉的外滩、黄浦江、浦东、浦西等知识,学习新的知识,第一课时中的一个未来的想象视频,更能直观的让同学们对未来的苏州河面貌有个大致的了解。
“地变绿”:让学生列举绿地与公园,从而了解绿化的好处,知道上海的人均绿地在不断扩大。
“居更佳”:让学生以自己身边的实例作介绍,让他们感受到上海人的住房越来越宽敞,越来越舒适。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家庭、班级、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应该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并积极投入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在教学中,我参考教参中的目标,并根据自己设计的课时,拟定的教学目标分别落实到两个课时中。
我公开教学的是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苏州河和黄浦江在哪里汇合,了解苏州河的流向和名称的由来。
2、了解苏州河经过治理已经基本消除了黑臭现象,现还在继续治理。
3、知道保护苏州河的志愿者,用实际行动来爱护苏州河保护苏州河。
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在了知道苏州河治理是改善环境、造福人类的重大工程。
了解了解苏州河治理的一些方法。
根据学生的学情,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来解决教学难点。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讲,直观的教学更易于他们接受。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苏州河等录像,不但能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更能激发他们爱护家园的情感。
同时我还用了实践体验教学法,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说,议议,观看虚拟的录像,想象苏州河的未来会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领悟到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也有益于健康。
学生的学法我用了参与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观看媒体在参与中加深认识,激发情感。
学生生活经历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各有不同,因此本课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同桌学习,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