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_不良事件案例(1)
三、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措施 1、认真学习护理核心制度,并严格执行。 2、护士长坚持每日5查房及环节质量的监督,对低年资护士、新招护士进行培训及临 床跟踪指导。 3、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严格按护理操作流程完成每一项护理工作。 4、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护士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 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5、提高护士安全防护意识,对每一项可能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安全隐患的加强防范和 管理。 6、加强新上岗护士、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不定期抽查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处理 办法。
(6) 护理不当 为病人使用便盆、坐轮椅、清洁皮肤等方法不当而导致压疮形成。不正 确翻身牵拉皮肤、不正确按摩等,亦可造成压疮出现。
(7) 知识缺乏 有些病人或家属,不知道压疮的诱因,故也不会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旦形成压疮,又不懂的如何去治疗和护理,使得压疮越来越严重。
(8) 社区护理和专职家庭护理欠完善 医疗费用的上涨使大多数经医院治疗病情稳定的 患者及慢性病患者需要在家中接受康复治疗,但社区护理和专职家庭护理欠完善,造成在家中 发生压疮的比例高。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案例分享二:化疗药物外渗
主要原因分析 1、 药物本身因素 与药物本身的刺激性、渗透压、酸碱度、浓度有关。当药物在很短时 间内量或快速进入血管内,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超过了血管本身应激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 积,而对血管内膜产生不良刺激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2、患者因素 (1)患者血管。由于长期输液,反复大剂量化疗,经常采集血标本,对患 者血管内膜有不同程度损伤,使血管壁变薄,脆性增加,弹性下降,容易造成药物外渗。(2) 患者活动。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或者进食、大小便,增加了患者活动的 机会,针头容易滑出血管,引起药物外渗,或者患者没有按正确的方法移动输液肢体,导致针 尖穿破血管。(3)患者年龄。老年人的行为失控容易导致注射针头移位,老年人的生理性退 化——反应迟钝、痛阈降低、皮肤松弛、静脉脆弱也增加外渗的可能。(4)沟通障碍。如气管 切开患者、听力障碍患者难以表达自己的感觉。 3、护理操作技术因素 (1)护理人员专科知识缺乏,对化疗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 了解。(2)没有经验的低年资护士进行化疗操作,未做到定时巡视静脉通道。(3)静脉穿刺 技术水平差,穿刺时针尖刺破对侧血管壁或针尖斜面未能完全进入血管,药物经破口和针尖斜 面渗至皮下组织。(4)穿刺成功后,针柄固定不牢固,随肢体的活动,针尖滑出血管。(5) 对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止血带结扎过紧、时间过长都可能造成血管损伤。(6)选用了局部血管 有病变的肢体,由于血管收缩,导致血管内壁压力增加,而发生外渗。(7)选用钢针,钢针外 渗率是留置针的2倍。(8)选择肘窝、手腕等关节处穿刺,这些部位感觉迟钝,早期渗漏不易 及时发现,容易导致血管、神经损伤。(9)用力推注化疗药液,拔针后按压时间太短习护理核心制度,并严格执行。 2、护士长坚持每日5查房及环节质量的监督,对低年资护士、新招护士进行培训及临 床跟踪指导。 3、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严格按护理操作流程完成每一项护理工作。 4、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护士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 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5、提高护士安全防护意识,对每一项可能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安全隐患的加强防范和 管理。 6、加强新上岗护士、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不定期抽查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处理 办法。
压疮的预防措施: 1、 避免组织长期受压 应经常更换卧位,要正确的移动病人,采用30°角斜卧位, 翻身是卧床患者最简单而有效地解除压力的方法,卧床病人应该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次。 2 正确摆放体位 在早期采取患侧卧位,可以拉长患侧,降低痉挛,增加患者对患侧
3、 增加营养 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制订合理的膳食表,注意增加蛋白,少食多餐, 保持糖类、脂肪、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合理供给,必要时可根据医嘱补充白蛋白、复 方氨基酸。 4、 失禁的护理 要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和干爽,尿布、衣物或床单有尿湿或弄脏时要 勤加更换。也可使用大小便收集器或吸水纸,使用保护性霜剂或膏剂,使用保护性敷 料如透明敷料、薄型水胶体类敷料。 5、 建立系统完善的社区护理和卫生服务体系 各大医院应选派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 的护士到定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工作,实行轮岗制度,护理部和健康教育人员定期给 予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使社区护理由被动转为主动。 6、加强健康教育 要形式多样,对于压疮高危人群又需要回家继续康复治疗的患者要 给予重点指导,使患者及家属、陪护者了解患者发生压疮的后果和易发因素,提高其 自护能力,使患者及家属、陪护者掌握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和预防护理知识、方法, 了解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减少院外压疮的发生。 7、 加强疾病知识宣教 患者入院后给予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病因临床 表现和注意事项,并评估其接受能力。
2.2 专业技能培训 (1)合理选择血管:①长期化疗患者,应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 计划,注意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输注选用小血管;②对于发泡性、刺 激性药物,一般选用臂静脉或远离关节2~3 cm处的血管交替给药,不宜选用手足背 小血管,应避开肌腱、神经、关节部位,且护士必须在床旁密切观察至药物完全输入 患者体内;③呕吐频繁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能防止针头滑出血管;④腋窝淋巴结 清扫术后的患者应避免在患侧上肢进行化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患者,应避免在 上肢化疗。虽然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较慢,易发生栓塞,一般不采用下肢静脉,但在上 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患者化疗必须选择下肢[3]。(2)熟练穿刺技术:①穿刺前热 敷血管,使局部静脉扩张,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如穿刺失败,不能使用同一 静脉的远端,以免药物从前一次穿刺处外渗;②对脆性血管采用小力度、小角度、缓 慢平行进行,见回血后不再进针的方法;③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脱 和刺破血管壁,拔针后按压针眼2~5 min;④外周血管穿刺困难者,可行中心静脉置 管或外周深静脉置管,以杜绝化疗药物外渗。 3、管理制度 (1)健康教育制度化,化疗前宣教工作由专业组长担任。(2)化疗 操作规范化,化疗操作由经过培训的高年资护士实施。(3)增强观察力度,每15~ 30 min巡视患者1次,检查注射部位有无回血及外渗现象。(4)严格交接班,每班交 接内容包括:化疗药物名称、注射部位、输注时间、药物余量、输液通畅情况等。
3、 增加营养 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制订合理的膳食表,注意增加蛋白,少食多餐, 保持糖类、脂肪、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合理供给,必要时可根据医嘱补充白蛋白、复 方氨基酸。 4、 失禁的护理 要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和干爽,尿布、衣物或床单有尿湿或弄脏时要 勤加更换。也可使用大小便收集器或吸水纸,使用保护性霜剂或膏剂,使用保护性敷 料如透明敷料、薄型水胶体类敷料。 5、 建立系统完善的社区护理和卫生服务体系 各大医院应选派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 的护士到定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工作,实行轮岗制度,护理部和健康教育人员定期给 予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使社区护理由被动转为主动。 6、加强健康教育 要形式多样,对于压疮高危人群又需要回家继续康复治疗的患者 要给予重点指导,使患者及家属、陪护者了解患者发生压疮的后果和易发因素,提高 其自护能力,使患者及家属、陪护者掌握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和预防护理知识、方法, 了解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减少院外压疮的发生。 7、 加强疾病知识宣教 患者入院后给予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病因临床 表现和注意事项,并评估其接受能力。
案例分享一:新发压疮
主要原因分析 (1) 压力 压力是发生压疮的最主要外源性因素。局部组织处于持续不减轻的压迫下, 产生血液循环障碍,毛细血管及微静脉扩张、水肿、吞噬细胞浸润,继而血小板聚集,组织细 胞肿胀及血管周围出血,同时汗腺及皮下脂肪出化,表皮坏死脱落。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 良而导致软组织溃烂坏死。 (2)感觉和自主运动功能丧失 由于感觉功能减退,瘫痪肢体反应迟钝,感受冷、热、硬、 潮湿等物理因素的能力下降,对疼痛不敏感,长时间没有改变体位也未觉得受压部位疼痛;病 人不能或不愿意活动,不能通过变换体位来减轻局部压力,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发生压疮。 (3) 营养不良 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病人,胃肠蠕动慢、消化功能差或由于无法进食,也 易造成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低蛋白血症;皮肤的基本物质是蛋白质,低蛋白血症使皮肤抵抗 力下降。 (4) 年龄 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皮下脂肪萎缩,易受损伤。 (5) 潮湿 皮肤受潮湿刺激可导致表皮角质层的保护能力下降,使皮肤松弛,弹性和光泽
(一)压疮的预防措施: 1、 避免组织长期受压 应经常更换卧位,要正确的移动病人,采用30°角斜卧位, 翻身是卧床患者最简单而有效地解除压力的方法,卧床病人应该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 次。 2 正确摆放体位 在早期采取患侧卧位,可以拉长患侧,降低痉挛,增加患者对患侧 感知。健侧卧位是一种较好的体位,可防止压疮发生及促进患侧的胸式呼吸。
(二)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1、 患者宣教 (1)签署化疗同意书时,从化疗方案、化疗副作用、药物外渗的原因、外渗 后的处理原则进行全面宣教,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自护能力,且在护理病历上记录宣教的内容。 (2)讲解强刺激性药物首选中心静脉途径给药的优点,取得患者配合。(3)教会患者识别药物 的刺激性,化疗当天向患者交代清楚哪一袋液体是强刺激性药物,哪一袋是一般刺激性药物,切 勿自行调节输液速度。(4)叮嘱患者在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尽量减少去卫生间、就餐等躯体 移动,注意输液肢体的活动,避免注射针头移位,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 药物外渗。(5)指导患者自我观察,询问患者输注化疗药物时有无疼痛、肿胀的感觉,如有立 即关闭输液开关,向护士汇报,且护士、患者共同观察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有无滴速明显减慢现 象,以尽早发现化疗药物外渗。 2、 护士培训 2.1 专科知识培训 (1)掌握化疗药物的相关知识:①化疗药物刺激性的分类,区分强刺激性 与一般刺激性药物;②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③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方法。(2)掌 握化疗给药的注意事项:①负责化疗输注的护士必须经过专业训练,未取得护士执照,不能进行 化疗操作。输注强刺激性化疗药物由高年资护士操作,输注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回血、疼痛等情况; ②不能用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应先输入等渗溶液,确认有回血再输注化疗药 物,输注完毕后用等渗溶液冲洗,使输液管中的残余药液全部输入;③联合用药时,先输入非发 泡性,再输刺激性发泡性药物,如均为发泡性、刺激性药物,应先输入低浓度,2化疗药物之间 用等渗液快速冲洗;④在外用血管输注发泡性、刺激性药物时可用三通输液装置,一路输入发泡 性、刺激性药物,一路快速输入等渗液;⑤化疗药物推注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20 ml药液至少3 min以上或用5 ml/min的速度注入,每注射3~4 ml应回抽1次,检查有无回血,避 免血管在短时间内受强刺激而出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