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名人

化学名人

化学名人目录1 最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2 伟大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3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4 20世纪最伟大的化学家:莱纳斯·卡尔·鲍林5 中国化学家:黄鸣龙6 诺贝尔奖创办者:诺贝尔化学家最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个人简介:门捷列夫门捷列夫:俄国化学家。

1834年2月7日生于西伯利亚托博尔斯克,1907年2月2日卒于圣彼得堡。

1850年入圣彼得堡师范学院学习化学,1855年毕业后任敖德萨中学教师。

1857年任圣彼得堡大学副教授。

1859年他到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

1860年参加了在卡尔斯鲁厄召开的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

1861年回圣彼得堡从事科学著述工作。

1863年任工艺学院教授,186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

1866年任圣彼得堡大学普通化学教授,1867年任化学教研室主任。

1893年起,任度量衡局局长。

1890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国会员。

重大成果:门捷列夫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

今称门捷列夫周期律。

1869年2月,门捷列夫编制了一份包括当时已知的全部63种元素的周期表(表1)。

同年3月,他委托N.A.缅舒特金在俄国化学会上宣读了题为《元素的属性与原子量的关系》的论文,阐述了元素周期律的要点: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呈现明显的周期性。

②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特征。

③应该预料到许多未知单质的发现,例如,预料应有类似铝和硅的,原子量位于65~75之间的元素。

④已知某些元素的同类元素后,有时可以修正该元素的原子量。

1871年门捷列夫又发表了《化学元素周期性的依赖关系》论文,对化学元素周期律作了进一步阐述。

他还重新修订了化学元素周期表(表2),把1869年竖排的表格改为横列,突出了元素族和周期的规律性;划分了主族和副族,使之基本上具备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形式。

门捷列夫在发现周期律及制作周期表的过程中,除了不顾当时公认的原子量而改排了某些元素(Os、Ir、Pt、Au;Te、I;Ni、Co)的位置外,并且考虑到周期表中合理的位置,修订了其他一些元素(In、La、Y、Er、Ce、Th、U)的原子量,而且预言了一些元素的存在。

在1869年的元素周期表中,门捷列夫为4种尚未被发现的元素留下空位。

1871年他又发表论文《元素的自然体系和运用它指明某些元素的性质》,对一些元素,例如,类铝、类硼和类硅的存在和性质以及它们的原子量做了详尽的预言。

这样的空位共留下6个。

门捷列夫的这些推断为后来的化学实验所证实。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激起了人们发现新元素和研究无机化学理论的热潮。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在化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几百年来关于各种元素的大量知识系统化起来,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系,进而使之上升为理论。

门捷列夫还曾研究气体和液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于1860年发现气体的临界温度并提出了液体热膨胀的经验式。

1865年研究了溶液的性质,提出了溶液的水合物学说,为近代溶液学说奠定了基础。

1872~1882年,他和他的学生准确地测定了数种气体的压缩系数。

门捷列夫因发现周期律而获得英国皇家学会戴维奖章。

他还曾获英国科普利奖章。

1955年科学家们为了纪念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

门捷列夫运用元素性质周期性的观点写成《化学原理》一书,曾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

化学家伟大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个人简介:居里夫人居里夫人Marie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Marie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

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

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

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Curie)所影响。

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

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

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居里:她的一生》(MariaCurie:A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生平经历:如果只看简历,很容易使人觉得玛丽亚·居里只是一帆风顺的成功科学家。

她于1867年11月在波兰华沙出生。

有一兄三姊,父母亲都是教师。

她15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中学毕业。

其后当了几年家庭教师,于1891年到法团巴黎大学索邦分校(Sorbonne)接受大学教育,1894年毕业,获得数学和物理两张证书。

1895年,她与任教于巴黎市工业物理和化学学院的皮埃尔·居里(PierreCurie)结婚,1897年秋长女伊伦(Irène)出生。

此前。

她跟索邦的李普曼(GabrielLippman)做磁学研究,并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此时,为了博士学位论文作准备,她开始在皮埃尔的实验室进行新课题,皮埃尔也很快便加人了妻子的工作。

他们的实验笔记从1897年12月6日开始,到1898年2月17日记录了第一次观察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polonium)为止。

经过几个月追踪和分析,他们在7月18日正式提交法国科学院宣读的报告中提出两个重要发现:一是元素钋、二是r放射性」(radioactivity)这个概念。

钋的纯化和另一新元素镭的分离等现象的发现,对化学研究有很大刺激;而放射性研究,则是物质本质研究的突破性发现。

1903年6月,居里夫人通过论文答辩,获颁物理科学博士。

11月初居里夫妇获颁英国皇家学会的戴维奖章(HumphreyDavyMedal);11月中旬更获悉与贝克勒尔(HenriBecquerel)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最高荣誉,以表彰他们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

1905年他们得次女伊芙(Eve)。

1906年皮埃尔去世。

1911年居里夫人获诺贝尔化学奖。

表彰她发现钋和镭。

1934年居里夫人去世。

1935年她的长女伊伦和女婿的里奥·居里(FrédéricJoliot-Curie)获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科学发现,居里夫人在世时就知道了)。

1937年次女出版的《居里夫人》,成为风靡全球的一本传记.化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个人简介:巴斯德巴斯德于1822年出生在法国东部的多尔镇。

他在巴黎读大学,主修自然科学。

他的天赋在学生时代并没有显露出来,他的一位教授把他的化学成绩评为“及格”。

但是巴斯德在1847年获得博士学位,不久便证明了教授的裁判还为时过早,年仅二十六岁的巴斯德因对酒石酸的镜像同分异构体的研究而一跃跨入著名化学家的行列之中。

重大成果:巴斯德并不是提出疾病细菌学说的第一个人,类似的假说以前就由吉罗拉摩·费拉卡斯托罗、弗里德里克·亨利及其他人提出过。

但是巴斯德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论证有力地支持了细菌学说,这种支持是使科学界相信该学说正确的主要因素。

如果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那么通过防止有害细菌进入人体就可以避免疫病,这看来是合乎逻辑的。

因此巴斯德强调防菌方法对内科临床的重要性,他对把防菌方法引入外科临床的约瑟夫·李斯特有着重大的影响。

有害细菌可以通过食品和饮料进入人体。

巴斯德发明了一种消灭饮料中的微生物的方法(叫做巴斯德氏消毒法),这种方法在使用之处几乎把受污染的牛奶传染源彻底消除了。

巴斯德年过半百又开始潜心研究炭疽──一种侵袭牛和许多其他动物包括人在内的严重传染病。

巴斯德证明有一种特殊的细菌是这种病的致病因素。

但是远比这更为重要的是他发明一种弱株炭疽杆菌,用这种弱株给牛注射,会使这种病发作轻微,而无致命危险,并且还会使牛对此病的正常状况产生免疫力。

巴斯德公开演示证明了他的方法会使牛产生免疫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人们很快就认识到他的一般方法可用于许多其他传染病的预防。

巴斯德本人在他那举世无双的著名成就基础之上发明了一种人体免疫法,此法使人接种后对可怕的狂犬病具有免疫能力。

从那时起,其他科学家也发明了防治许多严重疾病如流行性斑疹伤寒和脊髓灰质炎的疫苗。

巴斯德是一位格外勤奋的科学工作者。

在他的功劳簿上有许多仍有价值的小成果。

就是他的而不是任何他人的实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微生物并不是自然产生的。

巴斯德还发现了厌氧生活现象,即某些微生物能在无空气或无氧的条件下生存。

巴斯德对蚕病的研究成果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他的其他成就之一就是发明了鸡霍乱──家禽的霍乱疫苗。

巴斯德于1895年在巴黎附近去世。

人们常把巴斯德和发明天花疫苗的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相比较。

虽然詹纳的工作比巴斯德早八十年,但是我认为詹纳远不如巴斯德重要,因为他的免疫方法只对一种疾病有效,而巴斯德的方法可以而且已经用于许多种疾病的预防。

自从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世界许多地区的人口估计寿命大体上增长了一倍。

在整个人类史上,人类寿命的这种巨大增长对个人生活来说可能比任何其他发明都具有更大的影响。

实际上现代科学和医学真正把第二次生命赐给了我们现在生活着的每一个人。

假如这种寿命的延长可以完全归功于巴斯德的工作的话,我就会毫不犹豫地把他列在本书之首。

巴斯德的贡献是如此重要以致于上个世纪死亡率下降的最大成就应当毫无疑问地归功于他。

因此他在本册中得以名列前茅。

巴斯德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

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这位法国化学家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那些让啤酒变苦的恼人的微生物。

很快,“巴氏杀菌法”便应用在各种食物和饮料上。

(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由于发现并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

(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

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于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

由赛诺菲巴斯德开发上市的主要疫苗:1934:破伤风疫苗1941: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1947:流感疫苗1950:黄热病疫苗1955:萨宾研制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1958: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脊髓灰质炎疫苗1960:结核菌素多糖疫苗1960:麻疹疫苗1962:萨宾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1970:风疹疫苗1973:萨宾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Vero细胞)1974:甲型脑膜炎疫苗1975:甲型+丙型脑膜炎疫苗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1979:索尔克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Vero细胞)1980: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1981:乙肝疫苗1985: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1987:乙肝疫苗(使用基因技术)1987: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五联苗1988:伤寒疫苗(多糖纯化)1992: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1992:破伤风、白喉和非细胞百日咳三联苗1996:甲肝疫苗1997: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五联苗2001:甲肝和伤寒联合疫苗化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化学家:莱纳斯·卡尔·鲍林个人简介:莱纳斯·卡尔·鲍林莱纳斯·卡尔·鲍林(LinusCPauling,1901-1994)是美国著名的化学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