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押题卷语文答案-改

2019年高考押题卷语文答案-改

广东省2019届高考适应性考试
1.D(“政治制度上的优势”有误,原文表述是“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2.C(文章并没有“具体论证”。


3.A(B.原文说“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诸多发展和变化是中国乃至全球减贫事
业发展的全新机遇”,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是必然的条件关系,“必须首先研究”强调的是必然条件关系;C.原文说“克服了一些治理机制的缺陷”靠的是“驻村帮扶”这一实践,而且是“一定程度上”,选项则把这一可能性变为了肯定性;D.原文的侧重点是“基于特殊经验的理论话语迈向具有一般性的理论命题”,而不是“更需要好的经验、素材和形式”,强调一般性的理论上升的重要,而选项把重点次序颠倒了。


4.B(“都为频谱规划工作设置了明确的时间界限”错,材料二说中国“将适时发布频谱规划和商用牌
照”,时间并不明确)
5.C(C项“因为各国都想保持自己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一说法错误,因为材料三说“欧韩合作,欧盟
意在避免再次落后”,所以在信息技术领域,这些国家并没有都领先,所以保持领先地位的说法是不对的)
6.(1)态度:对5G技术的发展前景,材料一持乐观态度(1分);材料四则显得比较悲观(1分)。

(2)原因:两则材料态度不同的原因是,材料一是从使用者的角度着眼于5G技术的优势(优点、优越性),以及它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给生活带来的好处,因而很乐观;(2分)材料四从开发者(供应商)的角度,着眼于5G技术的投资回报难以预期,因而比较悲观。

(2分)
7. A(保委会宣传队来村宣传在前,栋悟一家猴变在后,故说开头“为下文写保委会宣传队的宣传做了铺
垫”错。


8. ①栋悟身处山区,家庭窘困,经济困难,是一个底层村民(猎人)形象。

②栋悟与保委会宣传队产生正面冲突,表现出他性格冲动、暴躁易怒。

③栋悟出于报复心理,刻意滥杀动物,表现出他残忍偏激的性格特点。

(每点2分,满分6分)
9.①对于读者,新颖奇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人物上,暗示了栋悟如山猴般暴躁易怒的性格。

③情节
上,“猴变”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④风格上,离奇的“猴变”给小说增添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神秘色彩。

⑤主旨上,表达出动物保护、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主旨。

(每点2分,答到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10.B(“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为判断句)
11.C(“诸侯王之死”只能用“薨”,“崩”还可用于“太后之死”)
12.B(“郭崇韬坚决反对此事”表述原文无据,原文指“郭崇韬痛恨恶人太厉害,办事很果断”)
13.(1)我曾见前朝旧例,国家有大灾难,那么天子就用朱墨御批诏令责问宰相。

(“故事”:旧例;“大
故”:大的变故,大的灾难;“朱书御札”:朱墨御批诏令,各1分,句意2分)(2)山陵使的官名还在,不等到另外任命,就迫不及待到新朝任职,认为我是武臣好欺骗吗!(“俟”:等待,“履新朝”:到新朝任职,“以”:认为,各1分,句意2分)
附参考译文:
14.D(词人借酒消愁,想把愁苦融于杯中酒,一个“且”字道出词人的无奈,是一种暂时的忘却,并非
是胸襟的开阔旷达。


15.①对春景的热爱以及对春光流逝的伤感。

②作客他乡的飘零之叹。

③时光流逝,未来难期,只好借酒消
愁的惆怅。

(每点2分,结合诗文分析略)
16.(1)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7.C(功成身退:大功告成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和后文“权力的卸除”呼应;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

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俯拾皆是:意思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不一而足: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因而:表示因果关系;然而: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


18.C(从关联词搭配来看,“无论是……还是……都”为一个整体;从语序看,是先“外形”,然后深入到“印文、章法”;从“蕴含”和“呈现”补语看,“蕴含”搭配“着”,“呈现”搭配“出”为宜。


19.B(所填句子有两个对象,一个是“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一个是“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应该是“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对秦汉范型来说”和文句后文的“已显露其‘出蓝’之势”相连接。


20.(1)“周日晚上19点”改为“周日19点”或“周日晚上7点”。

(2)“光临”改为“参加”或“亲
临”。

(3)“惠赠”改为“敬赠”或“奉送”。

(4)“墨宝”改为“涂鸦之作”或“拙作”。

(5)落款不符合格式,日期要与姓名调换位置。

21.考试总结与反思,首先是核对答案,找出问题,就这些问题和同学讨论或者请教老师,自己再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果自己仍存在问题,重复上面的流程,直到解决问题。

22.【写作提示】本题是一道图文结合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内容是某媒体在“五四”前的一次大学生调查,
图为针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回答数据统计,分别涉及集体意识与担当、理性的爱国主义、奋斗精神、个性鲜明向上向善和对真理、进步的不懈追求。

材料内容呼应“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这一宏大社会主题,视角独特,贴近当代青年生活,选取“品质”这一话题,凸显作文考试“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和积极功能,有利于引导考生正确认识新时代青年的自我建设,实现了国家与个人、历史与现实、纪念与价值等多个维度的统一。

导语要求考生以“即将迈入大学的新时代青年”为写作身份,表达材料所触发的联想和思考,既有针对性,又有开放性,有利于彰显考生的写作选择性。

考生应锁定“新时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对象背景,既可以选择某一种品质展开思考,也可以多种品质联合思考,如果能辩证地思考材料中的品质内涵,则更能反映考生的理性思考水平。

完全脱离材料而谈论品质问题,应视为偏离题意,可酌情打分;
如果脱离材料不谈品质问题,则视为离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