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化学真题变式卷出卷人:马鹏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Na—23 Al—27 P—31 S—32 Cl—35.5 Fe—56 Cu—64 Ba—137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本草纲目》中载有一药物,名“铜青”。
藏器曰: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以次空青也。
铜青则是铜器上绿色者,淘洗用之。
时珍曰:近时人以醋制铜生绿,取收晒干货之。
后者的反应原理为A. 析氢腐蚀B. 吸氧腐蚀C. 化学腐蚀D. 置换反应【答案】B【解析】铜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会与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Cu(OH)CO,发322生反应为:2Cu+O+HO+CO=Cu(OH)CO,所以反应原理为化学腐蚀,答案选C。
3222222.高铁酸钾(KFeO)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的性质和作用是42A. 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B. 有强还原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C. 有强氧化性,能吸附水中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D. 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答案】A【解析】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
同时生成的还原产物铁离子,在溶液中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因此正确的答案选A。
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与应用,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
3.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实验室采用图①所示装置收集SO 21B. 可用图②所示装置比较KMnO、C1、S的氧化性强弱24C. 实验室四氯化碳中常含有少量溴,加适量的苯,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四氯化碳中的溴·L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可配制称取0.40gNaOH固体,直接置于D.-1NaOH0.10mol溶液B 【答案】【解析】所以收集二氧化硫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A、试题分析:反应中高锰酸钾作氧B错误;、高锰酸钾能氧化浓盐酸生成氯气,不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化剂,氧化产物是氯气,所以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气;氯气和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单质,氯由此得出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气,硫是氧化产物,所以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气是氧化剂,CC、溴和溴乙烷都易溶于苯,所以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氯气的大于硫,故B正确;等冷却至D、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氢氧化钠固体,只能是先把氢氧化钠放在烧杯中溶解,错误; B。
室温时,再转移至容量瓶中,故D错误;故选考点:考查了氧化性强弱的比较、容量瓶的用途、气体的收集的相关知识。
通过电解氟氢化钾.M0issan1886年法国化学家H4.工业上氟气可作为火箭燃料中的氧化剂。
制备氟气的电解装置如图所示。
,的氟化氢无水溶液第一次制得氟气。
已知:KF+HF===KHF(KHF)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钢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B. 电解过程需不断补充的X是KFC. 阴极室与阳极室必须隔开D. 氟氢化钾在氟化氢中可以电离【答案】B【解析】【详解】电解熔融的氟氢化钾(KHF)和氟化氢(HF)混合物制备氟单质,氟离子在阳极失电2---根据图示,↑+4F。
A. 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子生成氟气,阴极上KHF2HF+2e═H222根据题正确;B. 钢电极上产生氢气,发生还原反应,钢电极为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A 错误;)是氟氢化钾(KHF,故B,需不断补充的意,电解过程中会不断消耗氟氢化钾(KHF)X22阴极室与阳极室必须隔开,故C. 电解制氟时,为了防止氟气和氢气发生剧烈反应,引发爆炸,。
正确;故选B,故HFD. C正确;根据上述分析,氟氢化钾在氟化氢中可以电离出2 W5.有机- D物在工业上常用作溶剂和香料,其合成方法如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W互为同系物B. M的二氯代物有8种结构C. W能发生皂化反应D. M、N、W均能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答案】D【解析】A.N属于羧酸,W属于酯,为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不属于同系物,故A错误;B.M中2个Cl均在甲基上有1种,均在苯环上有邻、间、对位置时有2+3+1=6种,1个Cl在甲基、1个Cl在苯环上有3种,共10种,故B错误;C.油脂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为皂化反应,则W不是油脂,不能发生皂化反应,故C错误;D.M、N、W均含苯环,均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在催化剂条件下苯环上H可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故选D。
6.己知a、b、c、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c两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相等B. d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b的原子序数的3倍C. 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溶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D. 若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则d元素的单质具有强氧化性【答案】D【解析】若a是氧元素,则c是硫元素,最高正价不相等,故A错误;若b是Be元素,则d是Mg元素,d的原子序数是b的原子序数的3倍,故B错误;若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则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硅酸,氢氧化铝难溶于硅酸,故C错误;若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则c是S,d是氯元素,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故D正确。
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线表示AgC1,7.t℃时,AgX(X=C1、Br)的溶度积与c(Ag)和+-)c(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lgc(Xp(X), )=p(AgB线表示AgBr,已知lgc(Ag)=--A. c点可表示AgC1的不饱和溶液B. b点的AgC1溶液加入AgNO晶体可以变成a点3AgC1(s)+BrC. t℃时,AgBr(s)+C1(aq)(aq)K=103--4-平衡常数D. t℃时,取a点的AgC1溶液和b点AgBr溶液等体积混合,会析出AgBr沉淀【答案】D【解析】A为氯化银溶液中p(Ag)与p(Cl)的关系曲线,线上每一点均为氯化银的饱和溶液,+-根据图示,,则mol/L,p(Clc(Cl)=-如a点,p(Aglgc(Cl)=-lgc(Ag,)=5,则c(Ag)=5)=10 +++-5----5mol/L)=10)=10=10K(AgBr)K(AgC1)= c(Ag=c(Ag)×c(Cl×)=10×10)c(Br=1010,同理则spsp+-4--4-4-4-8-10,+--5-5-10+--7-7-14。
说明)=1010K×10(点,c(Ag=10)=10mol/L ,c(ClAgC1)=10> mol/L,因为A. c sp+-))增大,但c(ClAgC1b 点的溶液加入AgNO 晶体,c(Ag 是AgC1的过饱和溶液,故A 错误;B.3--平衡错误;C. t ℃时,AgC1(s)+Br(aq)(aq)AgBr(s)+C1基本不变,不能变成a 点,故B4,故C 错误;D. t ℃时,取a 点的AgC1溶液和常数bK=点===10AgBr-7+--4-4-7mol/L ,)= ×10mol/L ≈×10,溶液等体积混合,c(Agmol/L)=×10c(Br mol/L ×10+-7-+-14-4D 。
AgBr 沉淀生成,故D 正确;故选×10则c(Ag)c(Br)=×10×>10,有分)共卷(非选择题 58第II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910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8 、13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
第11、12,O4MgCO 8.(14分)碱式碳酸镁可用于生产牙膏、医药和化妆品等,化学式为·Mg(OH)·5H 223某碱式碳酸镁样品中含有SiO 杂质,为测定其纯度,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几个2方案: 方案CO的质量计算纯度。
I 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通过测定生成2(1)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装置可以重复使用)a →_____,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当样品充分反应后,缓慢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II①称取碱式碳酸镁样品mg;②将样品充分高温煅烧,冷却后称量;③重复操作②,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mg。
1(4)下列仪器中,该方案不会用到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4________________。
(5)判断样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会导致测定结MgSiOMgCO+SiO+CO(6)有同学认为方案II高温煅烧的过程中会发生2323填“正确”或“错误”)。
请说明理由:果有误,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观点正确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O+4CO↑(2O+5H(1)4MgCO·Mg(OH)·5HSO5MgSO+11HCO中的水蒸气(2(2分)除去生成的(2)d→e→b→c→b2分)全部赶出,使22242234分)其被完全吸收(2(3)将装置中残留的CO2分)(1(4).E 分)以内(2(5)将样品连续两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质量相差0.1g分)该反应的发生不影响固体质量差(2错误(1分) (6) 【解析】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于“测定碱式碳酸镁纯度”实验的评价,涉及碳酸盐受热分解和二氧化碳性质等。
O+4CO ↑。
O+5HSO=5MgSO+11H(1)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MgCO·Mg(OH)·5H24222342)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通过干燥管吸收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干燥管的方向是“宽进细(2出”;为了防止空气中水蒸气、二氧化碳进入量化二氧化碳质量的干燥管,需要再连接一个干中的水蒸气。
adebcb燥管。
故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丁的作用是除去CO2全部赶出被完全吸收。
缓慢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将装置中残留的CO(3)当样品充分反应完后,2。
)该方案不会用到的是E(4以内;本实0.1g5)判断样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样品连续两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质量相差(验加热前需要称量坩埚的质量、坩埚与药品的质量和,加热至质量恒重,至少称量两次,一共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