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作业1.影响需求的因素(1) 商品本身的价格(2) 消费者的收入(3) 消费者的偏好(4) 人们对商品价格的预期(5) 企业的促销策略(6) 人口及其构成的变动(7) 相关商品的价格2.需求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是成反方向变动的。
这种现象被称为需求定理,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3.影响供给的因素。
(1)产品价格(2)生产成本。
(3)生产技术。
(4)预期。
(5)相关产品的价格。
(6)其他因素。
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第三次作业1、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2、解释边际效应递减规律3、已知一件连衣裙的价格为100元,一份肯德基套餐的价格为6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两者商品的效应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对连衣裙的边际替代率(MRS)是多少?1.收入效应:对于消费者来讲,虽然收入水平没有发生变化,但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使得现有货币收入的购买力发生了变化,这相当于实际收入水平变了,实际收水平的变化引起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发生变化,相应地,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也发生变化,这就是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下降),相对于另一种价格不变的商品来讲是较以前昂贵(便宜)了,商品的相对价格的这种变化会使得消费者的需求量发生变动,这就是替代效应,替代效应不会改变原来的效用水平。
2.根据基数效用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人们从每单位消费品中的感受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是逐渐减弱的。
由此出现的消费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边疆增加,商品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的这样一种现象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0.6第四次作业1-5:AABBA6-9:BAAC简答题:1.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类型: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2. 1、相似替代品的可获得性:2、必需品与奢侈品;3、市场的定义;4、商品用途的广泛性;5、商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3. 6、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
第五次作业1-5:BBBDB问答题1. 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特征: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数的曲线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在同一坐标图中,可以画出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的满足程度;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2. 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的投入量可以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消费者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当一种商品的数量逐步增加时,增加一单位这种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或能给他带来满足的程度也越来越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第六次作业单选题:1.A2.B3.D4.A简答题1.商家的薄利多销是指通过降低价格而促使销售收入增加。
商家的降价行为是否导致销售收入增加,取决于价格降低所导致的销售收入的减少是否能够由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加以弥补。
如果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降价会使得销售收入增加。
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
如果需求缺乏弹性,降价最终使销售收入减少。
相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商家提价,结果会使得销售收入增加。
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降低价格而促使销售收入增加只有在富有弹性时,薄利才能多销。
2.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对总收益的影响也会不同。
如果需求是缺乏弹性,那么价格上升引起总收益增加,这是因为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少于价格上升的幅度如果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得出相反的结果:价格上升引起总收益减少。
这是因为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
第七次作业单选:1-4:BABD简答题1. “经济人”假定是所有的经济理论均具备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所谓的“经济人”指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少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定条件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2.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第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
一般说来,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强度大而稳定,所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小。
相反,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强度小而不稳定,所以,奢侈品的需求弹性较大。
第二,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替代性是许多物品具有的特性,并且,有些物品具有许多替代品。
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往往就越大;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少,相近程度越低,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往往就越小。
第三,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一般来说,需求弹性的大小与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相关。
商品的用途越广泛,它的需求弹性越大;相反,用途越狭窄、越单一,需求弹性越小。
因而需求很富有弹性。
当水(非自然水)的价格提高时,人们在用水时便会精打细算,从而使水的用量有所节制。
3.需求量是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居民户(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
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购买量的变动,我们称之为需求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该曲线上的点的变动。
需求是在一系列价格水平时的一组购买量,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非价格因素的变动(如收入变动等)所引起了购买量变动称之为需求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四,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消费者在某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友出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该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第五,需求的时间框架。
需求弹性还取决于价格变动之后持续时间的长短,即需求的时间框架。
一般来说,持续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高;反之,则越低。
此外,人们的消费习惯、商品的使用范围、商品的质量、售后服务以及系列化和耐用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需求弹性的大小。
作业8单选:1-4:ACDA计算题1.ed=-△Q /△P* P/Q =-(180-150)/(8-10)*10/150=12.参考答案:(1)当平均成本为5万元时,每辆汽车的价格为:5+5×8%=5.4万元(2)当平均成本为6万元时,每辆汽车的价格则为6+6×8%=6.48万元作业9一单选:1-5:ACDBB6-10:BDCBC二.1.凯恩斯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四大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
在经济学中,经济增长常常表现为GDP 或产出水平,物价稳定则表现为通货膨胀,充分就业反映在失业率上,而国际收支平衡则与进出口相关。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联系表现为总供给曲线,即:。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联系表现为奥肯定律,即:实际GDP 变化率= 失业率变化率。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联系是通过国民经济恒等式来实现的。
即:。
物价水平与充分就业的联系表现为菲利浦斯曲线2.(1)IS 曲线为由于是封闭经济,所以Y=C+I+G 答:(2)由(1)当Y=1000 时,同理,当Y=1020 时,=0.03 答:(3)国家实行的是财政扩张政策,使的政府支出增加,从而国家计划总支出 E 增加,使IS 曲线向右平移移动后IS 曲线变成第十次作业一.名词解释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指某一生产方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比另一方生产方高。
比如A生产一辆汽车需要2,天,B 生产同样的一辆汽车需要3天,则A的生产效率比B高。
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
BP曲线:国际收支均衡(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曲线,简称BP曲线,是开放经济条件下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工具。
BP曲线上任何一点所表示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都会使国际收支均衡。
论述题:汇率和净出口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汇率上升,按直接标价法,则本国货币贬值,意味着国外商品相对于国内商品变得更加昂贵,这使本国商品的出口变得相对容易,其结果是净出口增加。
在其他因素不变时,净出口增加,也对汇率有向上调整压力。
第十一次作业考试一.单选:1-5:BBADC6-10:BADBA二.判断题1.错2.错3.对4.对5.对三.计算题1.答:(1) Pe=5,Qe=15(2) Pe=2,Qe=14供求定理为: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均是同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向,均衡价格反向变动。
2. 答:Exy=—20%/—10%=2 交叉弹性为2,说明两者之间是替代关系,一家商场降价1%会引起另一家商场营业额下降2%,弹性大于1,促销效果显著。
3. 答.Ed=1 说明价格上涨1%,需求量减少1%,属于需求单位弹性。
四.简答题1. 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大于价格的变动幅度,降价的效果很明显,即需求量增加的比例大于价格减少的比例,使得销售额增加,适合降价促销。
而粮食属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即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小于价格的变动幅度,若价格降低,需求没有明显变动,最终的结果是农民的收入减少。
2. 生产者长期均衡指的是全部生产要素组合调整到最优状态。
资源配置最优的标准是既定成本约束下的产量最大,或是既定产量约束下的成本最小。
3. 完全竞争市场:卖者和买者众多;产品同质;信息充分;没有进入和退出障碍完全垄断市场:市场上只有一家企业,产品不易替代,信息成本高,存在严重进入障碍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