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炭步中学教师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许艳芬谭万枝袁燕梅邓晓枫何启强汤汝忠
[摘要]采用自编的《教师幸福感调查问卷》,对花都区炭步镇炭步初级中学部分教师进行了幸福感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反映了教师的生活状况、职业认同、专业素养、工作压力、学校评价、学校环境、制度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提高教师幸福感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教师幸福感;调查;分析
在物质条件日益发展的今天,校园在美化,教学现代化技术越来越先进,教师的待遇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里真的感到幸福了吗?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将升学作为教育的目的,对教师、学生的评价起决定性作用的依然是考试成绩,一批批的学生被这种教育压得气喘吁吁,许多教师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职业倦怠产生,教育的幸福感更谈不上了。
家长、教师们也往往过度看重学习成绩,而对于孩子们其他方面的特长和爱好却不予足够的支持,甚至强烈反对,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升学、评价等竞争压力正逐渐使教育远离应有的幸福。
为此,我们在“幸福教育”的学校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对学校教师进行了幸福感调查,然后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调查概况
采用自编的《教师幸福感调查问卷》,问卷设计了9个选择题和 4个简答题,包括教师的总体幸福感、职业认同、专业素养、工作压力、学生素质、学校评价、学校环境、制度管理、人际关系的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中的回答选项包括A 满意、B 比较满意、C不太满意、D 不满意,调查时间为 2013年 7 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幸福感分类指标分析
1、教师总体幸福感
从总体上看,教师幸福感并不高。
2、职业认同
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一般,达到 74.2%,其中十分热爱,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的占25.7 %,教师对自己的劳动和收入同其他行业相比,满意程度较低,只有 32.5%。
3、专业素养自我满意度
教师专业素养自我满意度很高,达到 97.1%;给学生上课时的心情,轻松、愉快,有成就感的占 52.2%;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满意的占90%;解决教学上的疑难问题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的占 50.6%。
4、工作压力
教师对工作量的满意度较低,达到 63.9%,其中认为在正常范围的占33.1%;稍大,但可承受的占33.8%;很大,勉强承受的占20.9 %;很大,很难承受的占7.1%。
5、学生素质
奉献和含辛茹苦的生活,没有幸福可言。
学校要使更多的教师认识到,教师的劳动在学生身上结出果实,学生的成长并不是对教师生命的剥夺,而是教师价值的实现、生命的肯定,还有什么比自我生命的增值更让人幸福的呢?如果教师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发生转变,以好的心态来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教师就不应当过愁眉苦脸的阴郁生活,而应该是热情洋溢、乐观豁达,把教育活动作为幸福的体验过程,这是职业境界的提升。
3、引领教师思考幸福人生与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教师的幸福,更多的是来自精神的。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化发展关系密切。
一个教不好书、当不好班主任的教师在学校里无论如何是不会幸福的。
校长关怀教师,就要帮助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享受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幸福。
加强专业培训。
优质的培训就是最好的“福利”。
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有没有好的学习机会更加重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培训成为教师的必然需要和迫切要求。
重视教师个体的成长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从而将学校的幸福教育理念真正内化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
除了需要在新时期教师的师德、教育的智慧,教学的艺术等方面,更需要开发一些其他方面的技能培训,比如时间管理、人际沟通、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技能以及潜能的开发,比如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等,化解教师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困惑。
4、丰富精神生活,保障文体活动
学校有条件为教师的健身和娱乐等提供保障,需要的只是行动的支持。
一是提供时间。
这是最重要的条件,因为教师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二是举行培训。
根据教师兴趣爱好特点,在学校里开设太极拳、健美操、书画、歌唱等短期培训班,为教师开展文体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开展活动。
例如假期旅游登山观海,举行球类等体育比赛以及唱歌、书画等艺术活动。
四是服务健康。
请专家为教师作健康知识讲座和定期体检,为教师们指导科学发声、开出运动处方、设计合理膳食等服务。
5、改进评价管理的方法,为教师减压
切实转变观念,给学生减负,同时给教师减压。
教师的减负,是学生减负的前提条件。
只有解放教师,才能解放学生。
教师压力过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自身当前可采取的措施是:(1)改进教案检查管理。
为了应付,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写教案,而真正用于思考的时间却很少。
这种新老教师“一刀切”的教案检查应该予以改进。
(2)改进成绩评价管理。
要像保护学生的自尊一样保护教师的自尊,不搞成绩排名。
首先公布分数产生的导向性,会产生只讲考试得分点,而使学生厌学的无趣的课堂。
其次适度淡化教师之间的竞争,促进教师之间团结协作。
因为合作能促进交流,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焦虑,解放教师心智,并在根本上缓解学生的压力,解放学生的心智。
参考文献
[1] 贺克春.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思考.教书育人,2009(1) [2] 杨婉秋.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健康心理杂志,2003 年 04 期
[3] 王保军、李晓萍、刘平.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 06 期
[4] 陈艳华.谈教师的幸福.济南大学学报,2003,13(1)
[5] 谢华.浅析如何提升教师幸福感.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 年 06 期
[6] 邢占军.心理体验与幸福指数.人民论坛,2005(1)
[7] 卢清、成云.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综述.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2008 年 2 月
[8] 肖晓玲.中学教师职业压力、职业承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年 4 月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