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
长阳实验小学孙玉琼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刚踏入校门,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语言组织能力还不是太强,合作学习知识的能力、意识更是有限,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
为使合作学习行之有效,我觉得应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技巧。
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发言,如何表达白己的想法,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别人的长处,如何归纳大家的见解等。
我认为可以抓住以下几点:
1、学会倾听。
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
只顾表达白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
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
因此要训练学生会听:一是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提问,会听操作要点,和小组分工要求;
二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白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三是会听别人发言的要点,善于将收集的信息归纳总结。
2、学会表达。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白己的想
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而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号称“小权威”的学生独占课堂,部分学生沉默不语,袖手
旁观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调动这些学困生的
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适当给予回答的机会,把一些简单的问
题让给他们说,并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肯定。
使那些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参与、表现白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3、学会讨论。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白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
不轻易放弃一个方案或想法,不迷信权威。
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白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白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白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4、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
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白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
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
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
气、提高评价的精彩性。
在评价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同学的发言、某一解题的方法、某一设想谈谈白己的想法。
使评价有目标、有内容,言之有物,比如评一评这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为什么?教师要循序渐进,谆谆善诱,允许学生用一句话评,两句话评,慢慢地学会有条理地说出白己的理由。
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孩子,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在合作中,先是做好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
每个组要有领导者,检查者,记录者,汇报者,操作者等等。
分工好了,教师也应该给孩子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6、学会分工。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到6人一小组,组长定为1号,
必须是从全班挑选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很强的,2号
的程度较次于1号,3号和4号以此类推,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层次感。
教师可先在上课的前一天,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在这次小组合作学习环节里,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小组长应该怎样去支配组里的每个人?怎样让组里的成员有顺序,有组织的进行合作?让1号在交流时帮着3号,让2号尽量和4号互帮,这样就提高了学困生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也要加强巡视指导。
教师要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观念与做法。
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白己的潜能。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面向全体学生,
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人际交往和实践探索的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很好的教学方式。
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想只要坚持从低年级就开始不断地探索、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将它不断地发展、日趋完善,一定会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