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学设计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学设计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 通过本节课学习,引导孩子们理清商鞅变法的原因(背景)、内容、结果和历史作用
2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南门徙木”的原因,通过分析“商鞅虽死,秦法未亡”的原因,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相关视频导入本节课
2 以教材为主线,帮助分析变法原因、措施和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感知商鞅变法的艰辛进程,体会商鞅变法坚韧不拔的精神
2 商鞅变法塑造了秦人“勇于外(公)战,而怯于内(私)战”的精神,这也是以后几千年中华民族不屈服外来侵略精神的源头!
学情分析
武屯镇是商鞅变法的始发地,我们武屯高中近几年生源基础薄弱,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融入课堂,本节课将使用传统的直观教学法-------即变法原因、变法内容、变法效果三部分,同时剪辑了相关的视频,既活跃课堂氛围,又让孩子们能直观领会商鞅变法的效果!从而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特别是军事与经济部分
难点:1 南门徙木的作用
2 为什么说商鞅虽死,但秦法未亡?
教学过程:基本教学过程分四步
第一步:课前准备,预习教材
通过视频导入本节课,在直观感知秦军强大威力中,激发孩子们在教材和本节课中去探寻秦军强大的缘由。

第二步:教学过程
一变法前夕
1 变法背景
1)国内因素
①经济上: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农业经济落后
②文化上:秦国社会风气十分落后,民风彪悍,诸子百家中竟没有一个秦国人
③政治上:由于秦国经济、文化落后,在战国七雄会盟过程中,往往不被重视,刚刚即位的秦孝公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于是发布《求贤令》,决心变法图强!
(让同学们明白,秦商鞅变法与春秋战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大的国际背景密切相关)
2)时代因素
①思想上: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纷纷宣扬自己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就有法家变法强国的思想
②政治上: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打败别的诸侯国,纷纷走上变法图强的道路,魏文侯率先变法强国,拉开了各诸侯国变法自强的序幕-----
2 商鞅其人
李悝《法经》公叔痤魏惠王秦孝公
3 南门徙木的作用
(※师生共同讨论:商鞅变法前“南门徙木”的原因是什么?-----取信于民,树立国家威信)
二变法内容
1 军事措施:
①爵位②贵族③平民…什伍制
2 经济措施:
①土地私有合法②奖惩③垦荒
3 行政措施:
①建县制②什伍连坐制度③轻罪重刑…焚书坑儒
(※师生共同讨论:战功奖励,轻罪重罚的作用是什么?-----使得秦国民风大变,由此,秦人勇于外战,而怯于内战!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
三变法效果
1 前340年,挫败魏国,收回河西故地-----河西五郡(俗语来历:三十年河东[魏强],三十年河西[秦强])
※前338年,秦军大败三晋联军于岸门
2 前312年,大败楚国,夺取楚国的汉中地区,领土的不断扩大,进一步刺激秦国逐渐把统一六国作为秦国的战略目标!
四评价商鞅变法:
1 变法后的秦国相继挫败魏国、楚国,夺取大片领土,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商鞅虽死,但秦国从此成为东方六国心中梦魇与虎狼之国!皆商鞅变法之功!
3 商鞅变法为历代变法强国提供了典范!
(※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说“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商鞅变法顺应了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强国的趋势和潮流!)
第三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四步:课堂反思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学理念,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转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教学容量大,范围广,时间比较紧。

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优化教学内容。

先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既有利于创设问题情景,特别是尽可能的联系我们身边的历史事件,以此来激发今天年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与此同时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尽管如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本人接受新知识相对慢,特别是课件的制作,难免有不到、不尽完善之处,望各位同仁不吝指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