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设计说明

景观设计说明

龙族峰景室外环境景观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龙族峰景居住小区北接港城大道,西临南山路,地里位置优越。

小区基地呈不规则方形,地势平坦,小区规划范围用地总用地46512平方米,由八个庭院绿地、建筑基础绿地以及道路景观绿地组成,绿地率为35%。

小区整体的建筑风格是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明显的时代感。

以坡屋顶为主,局部平屋面、平坡结合。

小区以多层住宅为主体,沿街结合网点,形成了内低外高的空间形态。

二、小区定位1.绿色小区:充分利用雕塑、草坪、特色树林、园林小品、主题花园将小区装扮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2.人文小区:利用植物景观的特色,形成风格各异的住宅组团,全面实行人车分流,户户观景,使人备感生活素质的提升。

三、景观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国家有关规范3.现场调查及分析有关基础资料、图纸,4.建设单位的具体要求四、景观设计原则1.以创造艺术化的自然环境为着眼点,充分利用自然及文化资源,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运用风景园林、生态、植物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统筹全园,合理规划。

2.在“改建、完善、充实、提高”要求的基础上,体现生态学原则,合理性原则,美学原则,超前性原则,可操作原则以及以人为本的原则。

3.高起点、高标准,精心设计4.总体设计,将住区规划成为布局合理,内容丰富,环境优美的园林精品。

5.适地、适树、适用原则。

6.因地制宜,提炼特色项目,突出自然及人文精神。

7.按照“适时、经济、美观”的设计基本原则,设置丰富的内容,以最经济的成本,取得最好的观赏效果。

五、景观设计构思居住环境是人聚居生存活动的基本场所,是由“人与自然”与“人与人”的活动体系有机组合形成。

具有满足人生理,生活所需的物质功能和满足人心理意向、文化行为和人格行为所需的精神功能。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绿色孕育着生命,21世纪是人类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世纪。

龙族峰景景观设计立足自然、着眼自然、保护生态,把小区环境塑造成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居民与自然直接对话的生态型人居环境。

分析居住环境对居民的意义,小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整体规划布局的特点,建筑的风格定位,以人的行为活动需求作为整个环境创作的切入点,贯彻场所精神的理论,创造出具有不同特色的空间模式,整体的景观由一系列场所构成。

基于上述的分析,提出以下的设计理念:1、在小区环境设计中,以不同类型的空间和氛围来定义场所。

布局运用现代手法进行空间处理,强调相互间组合联系,形成完整的结构。

2、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活动需求,提供不同性质、功能、尺度的交往空间,供居民户外交往、休憩、娱乐,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绿地对居住环境的改善作用。

设计优化的人工植物群落,运用植物的多样性及各种形态、形式,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提高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

4、以现代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艺术等现代科技理论来研究人们生理、心理到审美的各类活动。

设计中溶入人的情感,心理向导,创造出文化、感知兼有的景观。

5、把当地特色,融入现代景观创造中。

通过地方材质的应用,体现当地特色,沿续历史文脉。

同时以现代材质,体现时代气息,两者相辅相承,融成一体。

6、摒弃当前较为流行的以一种夸张戏剧性的主题来获取卖点的做法,而是本着踏实的设计精神,来推敲人与环境及相关元素之间关系。

7、组团绿地面临大面积覆盖在地下车库上的困境,绿化的品种和数量无疑要大受影响。

为解决地下停车库上组团绿地空间的丰富性和绿量,我们考虑采用轻质结构(钢、铝),结合攀援花卉,花池、树池、寻求竖向空间的变化,获得充满现代气息的立体园林空间。

六、景观设计指导思想该方案以创造新型的人文居住环境,与自然交融,与环境共生;同时在景观规划布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中心大绿地的概念,使每栋房子均享受良好的景观,以及形成共享的温馨交流空间。

引入山石为元素以表达"文"的精神,在喧闹的现代都市生活创造一块净土,以现代景观的简约手法抒发怀古之幽情。

对于使用者而言,居住区最具吸引力的特征之一既为环境的舒适度,而本方案正是在全面衡量了环境在人居环境中的价值及人的生活方式对于环境的要求的同时诠释了一种良好的模式。

本方案力图在紧张高效的现代生活中为人们提供悠闲的雅趣,使人们可以在这一居住区内轻松自然的回归最适合人类天性的生活方式。

在此区域内,景观的各种要素—山、石、景、境、园林建筑、小品充分碰撞、纠结、融合,构成了全区的景观中心。

通过对绿化用地进行统一规划,合理组织绿地空间,创造园林化居住环境。

绿化设计既体现地方特色,又体现时代风貌,简洁新颖、格调明快。

利用乡土树种和玲珑简易的小品,采用形式多样的规划手段,形成千姿百态的各种小型绿地,达到芳草遍地、花开满院、绿树成荫的效果。

(1)用园林手法将建筑群落和周围自然景观有机地融合起来,充分运用应借手法,将外界的景观引入小区中,使小区的内外景观融为一体;营造一个住区环境,使小区融于大的自然环境之中,建筑融于住区景观环境之中,建筑在环境中生长,整体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

(2)在满足小区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为居民创造出新颖、舒适的室外游览和休憩场所;寻求场地中心及轴线关系,形成空间序列,营造住区内的闪光点。

(3)园林小品的设计在风格上力求与小区内的建筑、娱乐休闲广场协调一致,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4)康体、娱乐功能与绿地系统相结合。

(5)寻求最佳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通过利用基地的各种天然有利因素,转化前期规划中的不足。

七、景观设计主题全园以生态+健康为设计理念,演绎自然界美妙的自然景观彩虹——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美丽故事。

将小区规划成为绿色生态居住小区,使居民热爱自然、珍惜自然,享受自然。

八、景观设计布局(一)八个庭院绿地景观结合整个小区的规划特点,由自然界的彩虹引出的色彩景观分区:彩虹苑、青影苑、橙明苑、红云苑、绿荫苑、金晖苑、兰馨苑、紫霞苑。

(1)彩虹苑:(9#楼—11#楼)生态群落肌理轴线上的动态元素,穿行在树林中的线性土丘,草地、硬地广场、景柱和起伏的坡地,不同肌理叠加、混合,营造各具趣味的空间,同时共同形成一个极具张力的结构体系。

通过虚轴和实轴的鲜明对比,形成景观各异的空间,创造步移景异的特色景观。

以景柱为景观核,构成一个景观虚轴,给人视觉上的延伸,实轴以不规则的硬质铺装作为整个小区的消防通道。

由景柱、花坛、铺地、小品、灯光、植被等构成彩虹苑,形成多彩的景观世界。

(2)青影苑:(6#楼南侧)秩序嵌块进入小区,映入眼帘的是具有导向性的景柱,将人的视线引入全区的景观中心,火红的雕塑作为一景观焦点,给人以青春、活力之感,绿荫树下衬托着的木质景观廊架和拉膜小亭作为雕塑的背景景观,为人们提供一处交流的平台。

以中心广场为景观核,由廊架、四角拉膜亭、中心雕塑、辅助小型休闲广场、铺地等构成。

组团内植柳、松、竹等,表现清风明月的幽雅意境。

(3)橙明苑:(5#楼—9#楼)简洁利用车库本身与地面的高差,将景亭架空,配以高大乔木,表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景观特色。

以简易木制景亭为景观核,亭以橙色为装饰主色调,植物以银杏为骨干树种,表现热情欢乐。

(4)紫霞苑:(4#楼—6#楼)连续以景亭为景观核,设置筛月滩,植物配置以丁香、木槿、紫薇、紫荆为主,月明之夜,静坐轻沙之中,在婆娑的树影中,沐浴着筛透下来的月色,体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5)绿荫苑:(3#楼—7#楼)自由充分体现健康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性,健康在于运动,运动在栖居;运动在林中;和谐源于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的交流。

以树阵为景观核,设置卵石健身步道、娱乐休闲平台,树池作凳等,为居民提供一处安静的晨练、健身场所。

(6)金晖苑:(11#楼—13#楼)宜人谦逊的姿态,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场地的记忆,尊重地域的文化,使用大自然的语汇,创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理想环境。

回到儿时的记忆,以其缘起为纲,体现出我们的设计--旨在创造自然的清新之意、纯朴之境。

以“S”型的薄板廊为景观核,结合自由的园路,由花池、上升广场、树阵、树池坐凳等构成,使现代居民紧张工作造成的心理压力得到放松。

绿地中放置景观石,体现文化特色,配置栾树、金叶女贞、红叶小檗等,使之成为小区的阳光地带。

(7)兰馨苑:(7#楼—10#楼)自然由于该庭院地下没有车库,对该庭院的植物配置作了充分的研究,使该处形成一静谧的景观空间。

以植物景观为主,结合为地形,形成丰富的植物立体绿化景观。

以彩钢构架为景观核,由象棋广场和围棋广场构成,以香花植物配置为主,营造“风过有声皆花韵,月明无处不花香”的情景,为老人提供一处静雅的奕棋林。

结合该园的中心广场和消防通道,以不等宽度的铺装形成完整的消防体系,沿路布置简易的景柱,作为景观虚轴的延续。

(8)红云苑:(10#楼—12#楼)温馨作为一期与二期建筑的景观节点,以错落花坛为景观核,由树池、树池坐凳、休息矮墙、沙坑、不锈钢构架等构成,材料以红色为装饰主色调,植物以合欢为主要树种,远远望去,象天边的晚霞,形成一处多姿多彩的儿童游乐场地。

(二)建筑基础绿地景观以草坪为主,配以各种灌木球,形成建筑的基础绿化,给建筑以绿的装扮。

(三)道路景观绿地作为网点与住宅的连接架空层,沿平台挡墙设置挡墙垂直绿化,采用盒体栽植、网架栽植和浮雕墙与绿化相结合三种垂直绿化形式。

使挡墙成为绿色景观墙,沿平台而行,形成一绿墙感,架空处以廊架,栽植攀援植物,形成一绿色廊架。

沿底层道路而行,平台下设为嵌草铺装的室外停车场,为居民带来方便。

从入口看去,形成壮观的两层景观。

九、园林小品和园路规划根据小区整体的环境特色,结合景观主题和功能需要设置少量的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及雕塑。

园林小品的设计力求在造型、体量、色彩和材料上均与小区总体环境的立意和绿地效果相协调,同时突出园林小品的个性。

园林建筑和小品利用自然材料、人工材料相结合,两者相互衬托。

设计追求形体的简洁与流畅,并突出材料的“自然美”和质感。

自然材料主要以石材为主,人工材质采用不锈钢、张拉膜、玻璃板等。

园路的规划根据总体的布局,在中心绿地,集中绿地和相互间的联结地带根据需要,设置必要的园路。

并结合小区的特点考虑无障碍通行,为残疾人带来方便。

十、植物种植设计根据小区环境的总体布局特点,进行具体的种植规划。

环境设计的风格以现代构图为主,强调场所感。

因此在植物配植时考虑整体氛围的创造和使用上的特点,根据小区所在的区域特征,创造出特色明显的植物景观。

在具体的规划配植时,注重以下几个原则:1、尊重生态规律植物配植时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进行布置,建成符合自然生态、群落的景观,同时引入“保健树种”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乔、亚乔、灌、亚灌、地被、草、花等相互间的搭配,最大限度地增加绿视率和绿量,提高生态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