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产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5月31日2时30分,某电厂电除尘运行人员发现:3号炉三电场二次电压降至零,四个电场的电除尘器当一个电场退出运行时,除尘效率受到一定影响。由于在夜间,便安排一名夜间检修值班人员处理该缺陷。在检修人员进入电除尘器绝缘子室处理#3炉三电场阻尼电阻故障时,由于仅将三电场停电,造成了检修人员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
电力生产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人身伤亡事故
误入带电间隔造成人员灼伤
【案例简述】
2004年7月14日,某电厂发生一起因检修人员误入带电间隔,造成人员灼伤的轻伤事故。
7月14日14时20分左右,分厂检修人员刘某和回聘职工张某进行#3主变6kV母线桥避雷器(6035)更换工作。该项工作的安全措施于上午8时前已完成。运行许可人与工作负责人杜某对工作地点的安全措施已核对无误。14时20分左右,电气检修人员刘某因“#3主变避雷器改造”检修工作到运行主控室借钥匙(#00、#25、#52),运行班长陈某提醒他#52钥匙与工作任务不符,该间隔带电。刘某回答说:“顺便检查看看。”14时28分陈某再次电话通知他:“35kVⅠ段母线避雷器间隔带电,不能进去。”刘某误把35kVⅠ段母线避雷器当作#3主变6kV母线桥避雷器(6035)进行检修工作,且认为35kVⅠ母线避雷器已在停电范围。在即将开始工作时,回聘人员张某追问刘某该处是否有电,并阻止随后跟来的几位实习生不要跟进。刘某说:“没电。”就用手试图触碰C相铝排,当即被电击,人向后躺倒。他身后的张某立即用手和脚扶顶住,并马上将人拖往门口。刘某神志清醒,口中反复说:“怎么会有电。”刘某即被送往当地市第一医院,经诊断:左足电击伤3×4cm;左小腿电灼伤面积2%,Ⅱ度;右前臂电灼伤面积2%,Ⅱ度深;下颔皮肤损伤。
【案例评析】
1.工作班成员刘某对工作地点不清楚,误入35kVⅠ段母线避雷器带电间隔,并违反原部颁《电业安全工作安规》(DL408-91)第90条擅自拆除遮栏和警告牌。
2.工作负责人杜某违反原部颁《电业安全工作安规》(DL408-91)第54条和56条,未在工作现场,使刘某失去监护,导致刘某误入35kVⅠ段母线避雷器间隔。
2006年8月28日8时35分左右,发电部输煤专业综合班职工代某、洪某、杨某、蔡某(蔡为临时工,四人均为机务检修,四人身穿短袖衬衣及长裤,脚穿普通皮鞋),接受班长指派,从含煤废水处理间将临时潜水泵搬运到翻车机集水井内。8时45分左右联系发电部电工接好临时潜水泵电源,启动潜水泵,开始向#3输煤皮带下面的#1转运站集水井排水。污水从翻车机室集水井经#1输煤廊道流至#1转运站集水井井排水泵是否正常工作,代某、洪某、蔡某三人涉水沿输煤廊道进行检查(当时廊道内由于翻车机集水井排水泵故障停运,廊道内积水,最深处约8cm左右)。9时03分左右,当行至#1转运站平台,走在最前面的洪某手扶栏杆走至距#1输煤皮带约1.6米处,突然喊叫一声后向侧后方倒地,后面的蔡某(相距约1.5米)发现洪某倒地抽搐,判断其触电,随即向代某(相距约7米)高喊切断电源,两人随即切断临时潜水泵电源,并通知运行人员断开输煤系统总电源。9时06分左右救援人员赶到现场,立即进行抢救,并将洪某送到附近卫生院进行抢救,9时35分洪某经医生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警示】
1.严格执行两票管理规定,强化操作过程中监护监督。
2.严格执行班前会和班后会制度,执行好开工会和收工会,做到“四明确”(即: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地点;明确危险点和邻近带电部位;明确安全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全面分析作业危险点;向所有工作班成员交待清楚工作地点邻近带电设备或部位。
3.按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要求,公布确认单独巡视高压设备人员名单。
3.工作许可人违反原部颁《电业安全工作安规》(DL408-91)第17条,错误的将35kVⅠ段母线避雷器间隔钥匙借出。
4.生产现场安全设施不完善,检修现场未挂检修标志牌和装设安全遮栏,现场带电间隔未挂明显警告标志牌和相应安全遮栏。
5.安全管理制度缺乏,没有钥匙管理制度,没有公布经批准的高压电气设备单独巡视人员名单。
【案例评析】
1.#1转运站平台立柱照明灯埋地的交流220V电源火线与钢套管之间绝缘降低,经水浸泡后造成该线路对平台地面漏电。
2.照明线路钢套管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造成钢套管未可靠接地。
3.电厂工程技术人员对输煤照明系统检查验收把关不严,未发现#1转运站照明系统、#1转运站平台挡水沿高度、#1转运站平台地漏等未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案例评析】
1.运行人员停电操作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且仅将故障的三电场停电,安全措施不全面。
2.检修人员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单人在带电场所作业,安全措施不全面,造成触电。
4.健全和完善钥匙保管的相关制度,严格执行。
5.全面检查和整改生产现场邻近高压设备的安全遮栏及安全设施。
6.强化班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加强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输煤系统照明线路漏电导致人员死亡
【案例简述】
某火电厂于2006年3月19日首台机组投产,装机容量2×300MW。2006年8月28日输煤系统一号廊道因照明电源漏电导致检修人员触电死亡。
4.监理人员未严格履行职责,对工程质量把关不严。
【案例警示】
1.加强接地系统、照明系统、检修电源系统的安全管理,对照设计资料和有关标准,检查系统的绝缘情况,电源箱、保护套管的接地情况,采取更换绝缘老化的线路、加装漏电保护器等措施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不能立即整改的项目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控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2.严把工程验收质量关,认真做好设备、系统的质量验收工作,杜绝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
3.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消除装置性违章,落实好防止人身伤害措施。
4.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反违章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加强自我安全防护能力。
安全措施不周全导致电除尘内触电
【案例简述】
2003年5月31日,某电厂检修人员进入电除尘器绝缘子室处理电场阻尼电阻故障时,触电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