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指导策略的研究

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指导策略的研究

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指导策略的研究摘要:合作能力作为未来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我们教育者的重视。

对于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健全人格形成的初始阶段,其中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力图通过户外自主游戏,充分挖掘同伴群体资源的教育价值,顺应幼儿乐于交往的心理需要,帮助中班幼儿建立最初的伙伴关系,在同伴间自由交往、小组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合作游戏的技巧方法,体验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最终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将来顺利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合作能力是人的重要素质之一,也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在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曾明确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在自由游戏和小组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分享、合作等形式方式,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随着《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合作能力作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目标,越来越受到我们教师的关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却发现,对于刚生入中班的幼儿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日益成熟,他们萌发了与同伴交往,在合作中游戏的积极愿望。

但在游戏过程中,却因缺乏初步的交往技巧和基本的合作技能,出现,想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却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合作游戏中不知到怎样才能让同伴接受自己的建议;遇到困难不会自己解决,经常因向老师告状而影响游戏的顺利进行;有的甚至用攻击性行为来达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目的,影响了同伴关系的和谐发展,削弱了群体教育资源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

作为教师,如何利用有效的指导策略,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促进合作能力的良好发展,便成了我在本学期重点研究的问题。

二、概念界定合作: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包括语言、行为 )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促使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对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够积极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目标,这就是合作。

自主游戏:指的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情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愉快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建构的过程。

三、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统计法和分析法四、研究的具体措施(一)利用游戏规则,创设合作机会有关资料显示,在同伴群体中,儿童进行合作学习,主要依赖于一定游戏规则。

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也充分证实了这一观点。

学期初,针对许多幼儿萌发出渴望与同伴合作游戏的积极愿望,在户外自主游戏时间,我有目的鼓励幼儿间自由结伴进行小组合作游戏。

选好游戏伙伴是小组合作游戏的前提基础,而游戏规则的提出,则是帮助幼儿建立起初步小组伙伴关系的关键因素。

如在幼儿小组游戏前,教师用简练的语言明确提出本次合作游戏的规则,即“小朋友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选择一个玩具大家一起商量游戏,人数不少于两个,不超过六个”。

规则提出后,每个幼儿都表现出积极的交往行为,争先恐后寻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拉手成圈,主动检查本组的人数是否符合规则要求,当初步的伙伴关系建立后,新的交往问题又相继产生,各组因为急于选择游戏材料,不经商量大家都去抢着拿玩具,使合作游戏陷入了一片混乱当中。

针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结合真实的游戏情境,补充了新的游戏规则,即:每组选好了小伙伴后,必须集体商量后推选一名小代表,向老师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再去选择玩具材料。

新游戏规则的提出,促使每组幼儿之间为了共同的游戏愿望,进行积极的交流协商,在大胆发表个人想法的同时,逐渐学会尊重小伙伴的合理化建议,在共同商量中使意见达成共识,民主推选出小代表,为后面游戏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集体讨论,理清合作思路伴随合作游戏的深入开展,新的合作问题相继出现,如:幼儿选好材料后,几组都扎在一堆游戏,组与组之间因游戏材料相互干扰、发生矛盾而互相告状。

针对这些问题,游戏结束后,教师利用午饭前的自由环节,请幼儿展开讨论:你在和小伙伴合作游戏时,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就会玩的更开心。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结合自己的游戏体验纷纷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如:某组小朋友玩时和我们组离的距离太紧了,玩具都分不清是谁的了,我们组先来的,某某组他们非让我们到别处去玩游戏......等合作问题。

围绕这些合作中的问题,我引导幼儿大胆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说:“两组之间的距离应该离的远一点,这样玩具就不会弄混了。

哪组先来不用挪玩具,后来组幼儿应该把玩具挪的远一点等。

同时来的还可以用猜丁壳的方法决定哪组应该离开......等等答案。

对于幼儿零散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则运用图文并貌的方法帮助幼儿理清合作游戏的基本思路,如:幼儿小组合作游戏的依次顺序为:找伙伴——推选小代表汇报商量结果——取玩具材料——选择合适的游戏场地——商量玩法、规则——愉快进行游戏——合作整理本组玩具等合作程序,为幼儿愉快地进行合作游戏,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三)结合矛盾冲突,教授合作技能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在实际的交往情境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离开具体的情景,抽象的说教是毫无帮助的。

针对游戏中幼儿出现,因玩法不统而导致游戏暂时停止的矛盾冲突,教师则运用建议式语言,教授幼儿一些解决矛盾冲突的基本方法,如:某一幼儿在本组确定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内容后,马上提出自己当老鹰,不等其他小伙伴同意就一个人高兴地扇起了小翅膀。

结果招致本组其他小伙伴的一致反对,阻碍了游戏的顺利开展。

结合这一矛盾,老师则以小鸡的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去,提出建议:咱们应该先商量谁当老鹰、谁当鸡妈妈和小鸡,大家都同意后才能一起游戏。

在教师的语言暗示下,孩子们马上运用:我当老鹰行吗,就让我当鸡妈妈好吗,等协商口吻,与本组小伙伴一起商量来分配游戏角色,并感受到,只有当自己的建议得到全组小伙伴的一致同意后才算商量好,才能开始游戏。

就这样,在幼儿的协商讨论中,在幼儿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合作游戏的能力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除此之外,引导幼儿共同协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也是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的关键因素。

(四)全班交流评价,提高合作质量全班交流评价在小组合作游戏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当每组幼儿已经愉快玩几遍本组游戏后,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组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玩法、尝试体验其他组游戏的横向交流机会,促进各组与各组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材料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影响,使幼儿相互模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并在游戏结束后,请幼儿结合观摩后的体验,围绕“你认为哪组应该评上最佳合作奖和最佳创新奖,为什么,”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运用流动小奖牌分别对合作好、创新意识强的游戏组进行强化鼓励,在帮助他们获得合作游戏后的愉快体验后,发挥榜样组的激励作用,不断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水平。

(五)运用学习迁移,扩展合作空间学习迁移:指的是幼儿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当幼儿在户外自选小组游戏中,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与交往技能后,在室内的自由活动环节也表现出积极的合作行为。

如:早饭后与活动区之间的自由游戏时间,许多幼儿用废旧报纸剪完自己喜欢的图案后,主动自由结伴,向老师提出合作编讲故事的要求,幼儿突发的合作兴趣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灵感,于是,教师对于幼儿乐于合作的想法给予了积极的支持与肯定,并鼓励幼儿将在户外自由结伴合作游戏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室内合作编讲故事当中来,如:先选择合作讲述的小伙伴——再共同协商故事的名字、情节内容——分配每个人剪的图案和讲述内容——大家一起在集体面前讲述自编的小故事,使幼儿在学习经验的迁移中,深化了对合作含义的理解,拓展了交往的空间,提高了合作的能力。

五、实施效果在有计划、有目的进行近一年的研究后,为了准确地了解幼儿在合作游戏中的真实发展水平,学期初与学期末,我对本班幼儿的合作能力进行了前测与后测: 见下表:自主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调查问卷及统计表上表通过对幼儿合作能力前后测的分析结果显示,就幼儿的合作意识而言,研究前幼儿乐于与同伴交往的百分数为64%,已经超过了半数,这也正是幼儿刚升入中班渴望与同伴进行交往合作游戏的重要体现,经过有目的的培养后,幼儿喜欢与小伙伴交往并合作游戏的百分数增长到100%,全班幼儿都萌发了与小伙伴合作游戏的积极愿望。

时间喜欢与小伙主动运用学会基本的合作游戏项目伴合作游戏交往用语合作技能中乐于创新人数及百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分比分组前 25 64% 10 26% 5 13% 4 10% 分组后 39 100% 35 90% 25 64% 30 77% 增长率 36% 64% 51% 67% 在主动运用交往用语、解决矛盾冲突方面,增长的百分率都超过了50%,这些都充分的证明,幼儿的合作技能及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在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合作能力在原有水平上得到飞速发展,孩子们之间已经建立起互助友好的伙伴关系,同伴群体资源的教育价值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尤其在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方面,增长率达到67%,这一点也充分显示,幼儿在合作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自身潜能和良好个性也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张扬,身心与能力更是得到了更加和谐与全面的发展。

六、研究结论1、自主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最佳场所,幼儿间的合作行为能够增进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对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帮助幼儿理清合作游戏的基本思路,能够有效地使幼儿掌握合作游戏的基本流程,学会基本的合作方法。

3、把合作目标隐含在游戏规则中用语言传递给幼儿,能够帮助幼儿正确地理解合作的含义,对幼儿之间能否产生积极的合作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

4、过程中与结束后的互动评价,为幼儿提供了横向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对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精神与物质等激励手段的运用,有助于幼儿合作与创新意识的萌发与培养。

6、引导幼儿共同商量分配游戏角色、设计游戏玩法、制定游戏规则,可以减少游戏中的矛盾冲突,提高幼儿合作游戏的质量以上仅仅是一年来自己认真研究、实践后的一些体会,在看到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发现了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如:怎样使幼儿将游戏中获得的合作经验,迁移到教学活动中去,促进合作能力的不断提高;怎样实现平行班幼儿间、跨年龄班幼儿间的交往合作,拓展幼儿交往的范围等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