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本礼仪常识

基本礼仪常识

基本礼仪常识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一、交谈技巧交谈的要点:内容与形式,即说什么和如何说的问题礼仪强调尊重为本,同时要求善于表达。

待人接物,有所为,有所不为怎么才能做到谈吐有度:有所为,有所不为——注意底线,哪些话不能讲有所为,有所不为——注意上线,哪些话要讲谈吐有度注意六点:1.要少说多听。

作为公关人员,要明白自己的身份,要摆正位置,言多语失,而且容易喧宾夺主。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往往和说话的数量成反比。

2.细语柔声。

训练有素的基本标志是细语柔声,不要高声喧哗,不要高谈阔论,不要大张旗鼓。

有教养有身份的人的一个标志就是细语柔声。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他说话的音量、速度都是有关的。

3.专心致志。

公关人员更多的情况下是辅助的角色,所以当和外人交谈时,不仅要少说多听,而且要专心致志,洗耳恭听,看着对方,不要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心不在焉。

看书、看报、打电话、举目他顾等行为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4.交谈要善于互动,要善于引导对方交谈。

5.要善于请教。

有身份的人、有教养的人、善于寻找话题的人,实质上是善于向对方请教的人。

向他人请教首先对对方是尊重,其次容易形成良性互动。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向对方请教,既是表现自己的谦虚,又给对方一个正常发挥的余地。

6.要热情友善。

不要不苟言笑,不要呆若木鸡,不要面无表情,不要一言不发,善于互动也是谈吐有度重要的问题之一。

交谈形式注意五个不(日常交往中有教养的基本标识):1.避免高声喧哗。

粗声大嗓既是对交谈对象的不尊重,也是对所在场所其他人员的不尊重,有卖弄炫耀之嫌。

2.不要打断对方。

有身份、有教养的人,自己有说话的权利,别人有说话的权力,你要让对方把话说完,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插嘴。

插嘴打断对方是没有教养的标志。

当然也存在一种情况,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时,作为公关人员要善于制造话题,遇到对方和你同时开口时,要请对方先说,表示一种谦让,礼让三分。

3.不补充对方。

你有说话的权利,对方也有说话的权利,你有关注的热点,对方也有关注的热点,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要对对方补充太多。

4.不纠正对方。

若非原则问题,有教养的人有身份的人的标志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接受对方。

三A原则:重视对方,欣赏对方,赞美对方。

善解人意的人是宽以待人。

不要随便对别人进行是非判断5.不质疑对方。

不当面对别人的话进行质疑。

你对对方表示怀疑,实际是对别人自尊的一种蔑视。

交谈内容注意——六不谈,五不问(1)六不谈:第一,不能非议党和政府。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思想上行动上和党和政府保持一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这是基本教养。

国家繁荣富强,政府稳定,党的领导强有力,有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顺畅,所以我们有义务。

第二,不涉及国家秘密与行业秘密。

这是职业道德的底线。

第三,不能随便议论交往对象。

第四,不非议自己的领导、同行和同事。

有教养有身份的公关人员不仅个人要体现组织形象,而且有义务维护组织形象。

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这也是职业道德的底线。

第五,不涉及格调不高的话题。

无助于我们的知识性、趣味性、快乐性的话题不谈。

第六,不涉及个人隐私问题。

(2)个人隐私五不问:不问收入,不问年龄,不问婚姻,不问健康,不问职业经历。

交谈内容要注意——选择适宜的话题:第一,选择交往对象所擅长的问题。

恰到好处地向交往对象表示了敬意,又制造了容易产生互动的话题。

第二,时尚的问题。

即此时此刻最流行的问题。

第三,格调高雅的问题。

有教养的人总要选择一些符合自己身份的话题,得体的、庄重的、有涵养的、有深度地一类话题。

比如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雕塑。

当然在聊此类话题时,要注意交谈的对象,不要哪壶不该提哪壶。

第四,轻松愉快的问题。

一般公交场合有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之分。

正式场合的话题一般是拟定的,这些是一定要谈的。

但也有属于非正式话题,属于应酬和寒暄,这样的场合话题不要太严肃,可以谈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如电影电视,名胜风光,时尚流行,旅游休闲,烹饪小吃,名人轶事等。

总而言之,谈话题一定注意要互动。

互动是最重要的,有些话题不能谈,不要谈,有些话题适合谈,优先考虑,这样才能达到双向沟通的目的。

二、应对媒体大众传媒对社会组织的作用:1.和新闻界和传播媒介搞好关系,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

大众传媒能够发挥“定位”的作用:为组织定位,为产品定位,为服务定位。

2.有助于组织和公众的相互了解。

如果大众传媒利用自己独特的位置,采集了公众舆论,并且进行了及时的报道和反馈,那样的话会对社会组织构成促进作用、鞭策作用。

3.公关人员和社会组织利用和新闻界、大众传媒的良好关系,有助于高效率地做好本职工作。

公关人员应重视媒体应对公关人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公司企业、社会组织的喉舌,是形象代表,所以一言一行有一个分寸的问题。

对媒体要尊重,这是应对媒体时一个基本的礼仪。

第一要明白,传播媒介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在公关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塑造形象,了解公众舆论,便于提高公关工作的效率。

同时要明白,善待媒体,实际上就是善待自己,善待自己所在的组织。

应对媒体时要注意的具体细则:1.首先当你应对媒体时,你要了解媒体的政治倾向。

作为一个公关人员,一定要有政治意识。

因为媒体有舆论导向问题,媒体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说到底是个政治问题。

2.其次还要了解媒体的实际地位。

不仅要注意是不是主流媒体,还要注意是不是主要栏目。

了解不同媒体的特点与受众。

即了解这个媒体起什么作用。

现场应对——联络媒体,方便媒体:第一,要提前对媒体有所了解,并且保持有效地沟通和互动。

要经常和媒体建立长时间的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是公关的基本内容。

第二,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为媒体提供方便。

要以一种正常的、平常的、互相关照的心态,提供方便。

第三,要提供真实、有效、有利的信息。

作为公关人员来讲,对媒体来说是要配合的,但是我们在和媒体合作的同时,要注意三个细节,对媒体提供的信息应该是真实的,其次是有效性,因为新闻都是有时效性的。

同时是有利的。

首先是对我们有利,其次是对媒体有利。

第四,现场回答媒体问题时要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礼貌用语要使用,尊称敬语要使用,侮辱、讽刺、挖苦的语言不能使用,寻衅滋事、挑拨离间的语言不能使用,不能对媒体或者媒体工作者当众加以非议和指责。

总而言之,面对媒体应做到八个字:知己知彼,不卑不亢。

知己知彼就是了解对方,不卑不亢则是临阵应对时落落大方,做到这两点,公关人员的媒体形象就能保持良好,而且有助于维护所在组织的公众形象。

三、电话礼仪电话形象:人们在接听使用电话的整个过程中,语言、表情、神态、语气、态度等等各方面的集合给别人的印象和感受。

打电话注意2个问题:拨打电话、接听电话,无论接还是打,都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认真应对,都要注意基本的礼貌用语和通话的规范性问题。

一、拨打电话:1.通话的时间和时机,即什么时候打电话,没有重要事情,节假日不打电话,休息时间(晚上9点之后-早上6点之前)不打电话;国际交往注意时差问题;约定通话时间必须在约定时间打电话;2.通话时间的长度,即打多长时间的电话,若无重要事情,例外情况,通话三分钟原则:长话短说、废话不说、无话不说;3.通话内容要规范:程序上:①问候对方:礼貌用语,您好;②自报家门:自己所在单位和部门,职务,姓名(来系何人);③事情(所为何事,所忙何事)。

④道别语:我刚刚说了几件事,重申一下几件事情要点,您还有什么事吗,没有那再见;⑤通话时态度表现要得体:语气友善平和,不要咄咄逼人,不要强加于人,不要居高临下;说话语速要适当放缓;说话声音不宜过高,可以适当问您听得清楚吗;嘴里不要含东西或吃东西;打电话时不要同时做其他事情;如果电话掉线,拨打者主动回拨,且回拨时声明一下“不好意思,刚才电话掉线了”或“不好意思,刚才电话没电了”,二、接听电话:1.接听电话要及时:铃响不过三声原则,最好不要一声就接,让对方有所准备;铃响过久接听起来要说“抱歉,让您久等了”;不要让孩子去接电话;2.接听要得体:说礼貌用语,您好;自报家门,我是谁谁谁/这里是某某公司某某部门(企业部门)/部门+姓名(公司内部);录音电话一般报电话号码,选取一个比较浑厚中庸的声音防止被骚扰,您好这里是xxx(电话号码),主人有事外出,有事请留言;3.特殊情况:①电话打错要注意:您好,这里是xx公司,您找哪位您找xx公司不好意思您打错了,您看这样,我替您查一下xx公司的电话号码,查出来再告诉您号码(乘机推销自己的企业形象);②被找之人不在的情况:要先告诉对方,他找的人不在,然后才可以问来系何人所谓何事,“您好,xx公司,您找哪位您找xx,不好意思,我是xxx,xx不在,请问您是哪位您需要我为您做些什么您有什么事”③被找之人不在,代接代传电话要做好必要记录:打电话的人是谁,什么单位,电话号码是什么,需不需要回复,回复电话号码是什么,需要什么时间回复,接听电话的时间,通话要点那几条,挂电话前要重复要点“先生我刚刚为您记录了是……,您看是不是这么几个要点”,如果对方没有委托你代传信息则不要追问;三、打电话时谁先挂1.地位高先挂:上级长辈等先挂;上级机关人先挂;群众先挂;客人先挂;2.人地位完全相似时,主叫(发话人、打电话那方)先挂;四、手机礼仪1.座机礼仪手机都要准守2.使用手机不能影响别人、不能有碍于人:上课时、开会时要改成振动,必要时要关机;到长辈处或领导处为表示尊重,可当众关机;3.使用手机注意安全:①驾驶车辆时不能接听移动电话;飞机起飞之后到降落以前是不能通话的,否则影响导航设备的控制、方向;到加油站、医院不允许使用移动电话;②使用手机时谈到国家秘密、行业秘密问题,少说为妙,因为手机确少隐秘性,使用一定设备,谈话内容是可以被别人了解的,所以重要的商务活动,不仅不用移动电话,甚至手机是不准带进去的;③不要随便借用他人电话;4.手机要放置到位:正式场合放在随身携带的手袋里面,男士在重要场合要腰上不挂任何东西。

四、座次礼仪座次严格从礼仪上来讲叫位次排列。

一、讲前举例:1、坐火车睡硬卧:头朝通道是比较文明的做法;2、干杯祝酒:第一次祝酒须是男主人提议干的,祝酒时第一杯酒跟右手边的人干(宴会里的标准做法:主人右侧一般是主宾);第二杯是往顺时针的方向进行(国际礼仪惯例以顺时针方向前进作为吉利的方向,逆时针方向只有运动员入场和追悼会才用)。

二、双排座轿车上座的三种情况:1、社交应酬。

主人开车时副驾驶座是上座,表示平起平坐;但主人开车时其配偶在车上,要让其配偶座副驾。

2、公务接待。

专职司机开车时,在我国,方向盘居左,所以是后排右是公共接待的上座(司机后排对角线);在香港、日本,方向盘居右,所以后排左是上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