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炉炼钢厂通用规程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方针。
全体职工必须加强法制观念,认真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条例、规定。
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各级领导,业务部门对分管和职能业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技术工作负责,生产工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岗位、本职工作范围内的安全技术工作负责,不断研究,推广运用新技术,实现安全技术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各工种(岗位)必须制定保证安全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化作业程序。
各工种(岗位)必须实行标准化作业,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3、各类生产及辅助设施,作业场所都必须有符合安全要求的安全防护,尘毒危害防治设施和措施,保持齐全、完好、灵敏可靠,作业场所的照明、通风、有害物质的排放浓度、强度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发现不安全隐患应及时排
除,若不能及时排除,按要求及时上报。
遇有严重危害安全生产的情况,职工有权停止操作、采取适当的措施撤离至安全区域,并及时报告领导处理。
4、新进厂工人、代培、实习、改换工种和临时参加劳动的人员,未经三级安全教育、理论与实际操作考试不合格者不准单独上岗操作。
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操作。
5、工作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特殊环境工作,按特殊规定穿戴好专用防护用品。
长发必须挽入帽内,同时做好作业前安全风险分析。
6、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生产互保制、确认制。
工作之前对使用的设备(设施)、工(模)具、吊夹具及环境进行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
岗位工人必须按交接班制度开好班前会,并结成安全互保对子,相互督促,确保安全。
7、上班前4小时内和上班时间内严禁饮酒。
下班后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做到工作中精力充沛,思想集中。
8、工作时间内,必须坚守岗位,不准擅离岗位,严禁串岗、做私活、看书报或擅自将工作转交非本岗位人员。
未经本单位领导同意,不得换工。
工作中不允许打瞌睡和打闹等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9、从事高空、高温、有毒、有害物质作业的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发现不适应工作要求或患禁忌症,可疑职业病患者应及时调换工作。
10、安全警示标志牌和各种标识,严禁损坏。
11、厂房内必须保证安全操作的照明,地面保持平整、清洁、干燥。
坑、沟、孔、井都应有安全栏或盖板。
走台、平台,梯子应有扶手或挡板。
12、严禁人员在吊物下面行走、停留和操作。
13、使用的一切工具,在工作前、工作中都必须仔细检查,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不准使用。
吊钩、吊环、吊具、钢绳要认真检查,保证安全可靠。
严禁使用灼伤、腐蚀、生锈、打结、破损、断股的钢绳吊挂重物。
14、指挥行车要手势清楚,信号明确,多人作业由一人
指挥。
指挥人员要站在明显、安全的地方,使行车司机和现场人员易于见到。
15、钢水包必须保持干燥,新包、修复后的包烘烤合格后才能使用。
渣盘要保持干燥、盆内不得有积水和潮湿物。
包耳轴由所在单位经常抹油,机动科定期检查(探伤)耳轴磨损情况,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16、出钢、进废钢、浇铸时,非工作人员不得靠近,任何人不得在炉下停留、工作或通过(生产过程中)。
17、易燃易爆区域严禁烟火,安全警示标志明显,并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消防器材、设备、工具应保持完好齐全,任何人不得损坏。
18、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必须用绝缘物使触电者脱离电源,但防止落地摔伤。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在医务人员未到来之前,可进行人工呼吸急救,
19、严禁使用电炉和天然气取暖,生产用电炉需经有关部门批准。
20、上下楼梯必须双手无物,必须使用工具包或升降绳
来携带物品、工具。
21、各种材料工具和备品备件,必须在规定地点合理堆放,保持整齐,不得超高、偏重,防止偏移倒塌。
22、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准上行车。
设备检修人员必须经车间领导或当班值班厂长、调度同意后,必须与行车司机联系好,车停稳安全确认后,方可上车。
特殊危险作业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批方可作业。
23、一切要害岗位、重点设备场所,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
24、外来参观者,应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由厂有关人员带领并负责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参观者只能按规定路线行进。
25、严禁带小孩及无关人员进入生产现场。
对私自进入生产现场的外来人员,全体职工都有责任令其出厂,本区域职工对本区域负责。
26、距离铁道1.5米内,严禁堆放任何物品物件。
禁止在铁道上行走,过铁路时,必须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27、作业后,应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安全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并实行区域负责。
28、各种安全,防护用具,绝缘工具,必须定期进行试验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使用。
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照明、信号、监测仪器仪表、警示标志、防雷装置等,不准随意拆除或弃置不用,消防器材,工具须按规范设置齐全,定期巡检,无特殊情况不准随便动用。
29、发生重大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时,要及时、积极组织抢救,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报告领导及上级机关,严格执行事故管理制度,做到“四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