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基本线索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三国(220—280年) 曹魏(220—265年):洛阳、曹丕 蜀汉(221—263年):成都、刘备 东吴(222—280年):建邺、孙权 西晋(265—420年):洛阳、司马炎 东晋(317—420年):建业、司马睿(顾恺 之、王羲之) 南北朝(420—589年): 南朝:宋、齐、梁、陈(建康)南方经济 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东魏—北齐 (《齐民要术》 西魏—北周
北洋军阀统治 袁世凯独裁 军阀割据混战(黎元洪、段祺瑞、 府院之争) 二次革命(刺杀宋教任)、护国运 动、护法运动、袁世凯复辟、《二 十一条》、张勋复辟、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1、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 (1919—1927年) 2、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 五代(907-960年)(后梁、后唐、 后汉、后晋、后周)政权更替频繁 十国:割据、相对稳定
北宋(960—1127年):开封(汴京) 陈桥兵变、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禁 军、文臣当地方官、澶渊之盟、靖康 之变、王安石变法、 南宋(1127—1279年):临安(杭 州)、赵构、岳飞、韩世忠 程朱理学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沈括与“十 二气历”、三大发明、宋词、《清明 上河图》
(2)战略相持:诱降、奴化、三光、 掠夺 汪伪政权、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皖南事变 枣宜会战(张自忠) 豫湘桂战役 国统区的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 百团大战 根据地建设(三三制、减租减息、整 风)
(3)战略反攻: 中共七大(1949年春、延 安、毛泽东思想)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 日、9月2日)
中国古代历史 基本线索
古代史 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隋唐:581—907年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 明清前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 221年 尧舜禹时期:禅让制、刀 耕火种、石器锄耕
(3)日本的侵略 ①1931年“九· 一八”事 变 ②1932年“一· 二八”事 变 ③1935年华北事变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国共第二次 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 新四军、 (1)战略防御: 正面战场:片面抗战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南 京大屠杀、 敌后战场:全面抗战 敌后战场的开辟、《论持久战》
隋唐:581—907年 隋朝(581—618年):长安,隋文 帝、开皇之治、三省六部制、均田 制、租庸调制、科举制、隋炀帝、 流求、隋末农民起义、大运河、
唐朝(618—907年):长安、唐高祖 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唐玄 宗、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唐 末农民起义 曲辕犁、筒车 民族关系(吐蕃、南诏) 对外交往(日本、朝鲜、阿拉伯、大 食) 唐诗、书法、蹴鞠
异: (1)领导力量: 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 新——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共 产党) (2)指导思想: 旧—三民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 (3)最终前途: 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1840—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外:两次鸦片战争 内: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洪秀全、洪仁 、洋务运动兴起 (19世纪60—90年代)、资本主义萌 芽产生
三代: 夏朝(前2070年—前16世纪):阳城、 禹、启(王位世袭制)、桀(暴君)、 王位世袭制 商朝(前16—前11世纪)殷都、汤、盘 庚、纣王、甲骨文、青铜器、占卜、相、 方国 西周(前11—前771年)镐京(今西安) 周文王、周武王、国人暴动、分封制、 宗法制、井田制、百工
东周:春秋(前770—前 476年)管仲改革、春秋五 霸、铁器、牛耕、鲁国初 税亩、孔子、老子、孙子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扶蒋反共、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全面 内战爆发:“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全面进攻—重点进攻—三大战役 战略反攻、渡江战役、南京解放(4月 23日) 土地改革 反蒋的第二条战线 七届二中全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现代历史 基本线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地革命、镇 压反革命运动、过渡时期总路线、一 届人大的召开、
1、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 (1919—1927年)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大、 二大、三大、 国共合作、国民党一大(1924年)、 北京政变 国民大革命、黄埔军校、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东征、北伐(上海工人 三次武装起义)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1、中山舰事件(1925年) 2、整理党务案(1926年) 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 4、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
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工商业、城市工矿业民主改 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956—1966年) 八大、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反“右倾”斗争 《论十大关系》、经济建设方针、大 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三年经济困难、 七千人大会、十年建设成就
原子弹、导弹、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 晶
西汉(前202年—23年):长安、 楚汉战争、刘邦、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郡国并用制、中外朝制、 王国问题、七国之乱、汉武帝、大 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与匈奴、丝绸之路、 《FAN胜之书》、耧车、代田法、 区田法、耦犁、水排 汉赋、乐府诗、纸、《史记》司马 迁
新朝(8—23年)王莽 东汉(25年—220年):洛阳、刘秀、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官渡 之战、赤壁之战、曹操、 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 《九章算术》、蔡伦、张衡、张仲 景、佛教传入、道教产生 班固《汉书》,王充和《论衡》
2、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 外:中法战争(1884—1885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内: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世 纪90年代)、戊戌变法(1898年)
3、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20世纪初) 外: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辛 丑条约》(1901年) 内: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1911年)、《临时约法》
3、“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 1976年)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பைடு நூலகம்级斗争为纲、 《海瑞罢官》、林彪、四人帮、、党 史最大的冤案、红卫兵、上山下乡、 “九一三”事件、四五运动、叶剑英、 邓小平、周恩来 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 国民经济严重影响、1973、1975年、 氢弹、杂交水稻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一国两 制、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 大、十六大 外交新突破
封建社会(前 475年 -1840年)
战国(前476—前221年) 铁犁牛耕推广、自然经济、 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重 农抑商、百家争鸣
秦汉(前221年—220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都城咸阳、秦始皇、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三 公九卿制、郡县制)、 统一思想(焚书坑儒)、货币、文字 (小篆)、车轨、度量衡、 筑长城、开灵渠、攻越族、打匈奴 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
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
清后期:1840—1912年:北京、 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 统(溥仪)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 北洋军阀(1912—1928年) 国民政府(1927—1949年)
•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 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 1940——1919——1949 • 同: • 社会性质未变——双半社会 •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和中华民族(主要矛盾) •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 革命任务——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 本国封建统治 •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清前期:1644—1840年鸦片战争前: 北京、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 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 文字狱、军机处、摊丁入亩、资本主 义萌芽缓慢发展、徽商、晋商、 郑成功、土尔扈特回归、台湾府、驻 藏大臣、雅克萨和《中俄尼布楚条约》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总结性科技成 就、小说、京剧、文人画
中国近代历史基 本线索 (1840—1949年)
2、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 (1)国民政府前期的主要活动 ①形式上完成统一:南京国民政府成 立、宁汉合流、北伐、东北易帜、新 军阀混战 ②与中共对峙:五次围剿革命根据地 ③法币政策、国民经济建设活动、改 订新约运动、官僚资本形成
(2)中共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国革命 的道路 ①开展武装斗争:南昌起义、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②创建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 建立、朱德、毛泽东会师、根据地经济建 设 ③建立临时中央政府 ④五次反“围剿” ⑤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⑥转向抗日: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 “一二· 九”运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元朝(1271—1368年)大都、铁木 真、忽必烈、行省制度、郭守敬的 《授时历》、元末农民起义 元曲、
明清前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 明朝(1368—1644年):应天—北京、 朱元璋、靖难之役、废丞相、废行省、 设三司、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 土木之变、郑和下西洋、海禁、一条 鞭法、 资本主义萌芽 明末农民起义 王阳明和“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