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M矿区矿石选(冶)试验由西北冶金地质测试中心承担。
目的是通过对M矿区矿石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研究,从中优选出处理该矿区矿石的最佳工艺流程及可能达到的选(冶)指标,做出能否工业利用的评价。
第一节矿样的采取与配制
试验矿石的采取由西藏xx矿业有限公司承担。
对具有代表性的Ⅱ-2号矿体的PD1平硐和PD2平硐采用半巷法连续采集选(冶)扩大试验样1件,编号为XCZ,样重约500Kg。
样品采集分布于Ⅱ-2号矿体中部15m,40m标段,两个标段均为构造蚀变岩型矿石,且在走向和倾向上分布稳定,品位变化均匀,基本能代表矿区矿石特征。
将样品全部破碎到-2mm,取样后留作选矿试验样品用。
经化验,选矿试验样品金品位5.30克/吨,银品位118克/吨,铅品位0.94%,锌品位0.78%。
第二节原矿性质
一、矿石物质组成
为了寻找合理选(冶)方案,对矿石物质组分进行了研究,查明了其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其赋存状态(见第四章第二节)。
二、原矿矿物有关特性分析
该矿石中主要金属有用矿物为金、银矿物,深红银矿、硫锑铜银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绿泥石等。
矿石中银、金、铅、锌矿物试验过程观察及结果可知,其银、铅、锌矿物均有部分较易浮和较难浮的矿物存在,其同时存在给各矿物之间的分离带来一定的困难,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回收率。
第三节选冶实验
一、探索试验
通过浮选流程探讨,金精矿焙烧—氰化探讨等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对原则性流程确定如下(流程见附件Ⅱ-2):
1、铅(银)—锌—金优先浮选流程铅银虽可得到较好回收,但锌粗选添加硫酸铜活化闪锌矿的同时也活化了含金毒砂和含金黄铁矿,由于黄铁矿和毒砂浮选活性高于闪锌矿,使锌金分离困难。
2、铅(银)—金—锌优先浮选流程,充分利用了方铅矿、含金黄铁矿和含金毒砂、闪锌矿的天然可浮性差异,铅、锌、金银得到了有效分离。
是处理该矿石的较为适宜的浮选流程。
3、铅金部分混合流程,利用了方铅矿和含金毒砂、含金黄铁矿可浮性优良的特点,将二者混合浮选后再分离,但含金毒砂和含金黄铁矿在分离段较难抑制,不容易得到高品位铅精矿。
4、锌金部分混合流程,含金毒砂和含金黄铁矿经硫酸铜活化后在锌金分离时难以抑制,很难得到较高品位锌精矿。
5、全混合流程仅能得到金品位29.34克/吨,金回收率46.20%的混合精矿,而铅、锌不能综合回收,不宜采用。
6、铅—金—锌优先浮选所获金精矿与混矿精矿直接氰化浸出金浸出率分别为11.17%和20.52%,银浸出率分别为37.58%和56.99%,金、银浸出率均很低,不宜采用。
7、铅—金—锌优先浮选所得金精矿采用一段焙烧,金浸出率和银浸出率与两段焙烧差别甚微,故选择一段焙烧较为合适。
8、焙砂再磨后金浸出率由46%左右提高到60%以上,说明该矿石金银矿物嵌布粒度微细,需在细磨条件下回收。
10、优先浮选流程金粗精矿经“一段或两段焙烧—焙砂再磨—二段氰化”,金的浸出率均达到了80%左右,较一次氰化浸出金浸出率提高17%左右,效果较为明显。
综上所述,确定采用“铅—金—锌优先浮选流程、金粗精矿一段焙烧—焙砂再磨—二段氰化浸出”工艺作为处理该矿石的原则流程。
二、优选流程试验
进一步对铅—金—锌优先浮选流程、金粗精矿一段焙烧—焙砂再磨—二段氰化浸出实验,获得获得了金浸出率89.04 %,银浸出率98.48%的试验结果。
第四节试验结论
1、该矿石工业类型属含砷金银铅锌多金属原生矿石。
金和银是矿石中最为主要的可
回收金属,铅、锌品位达到或接近一般工业要求,仅作为综合回收对象考虑。
该矿石金、银矿物粒度极其微细,与黄铁矿、毒砂及脉石矿物关系密切,有30%左右的显微金(大多数<0.005mm)呈包裹状态赋存,加之矿石中含砷高达6.12%,在金银矿石选冶中是属有害元素,故该矿石属较难选冶矿石。
2、本试验经过多方案流程对比试验,顺应矿物天然可浮性,最终采用“银铅—金—锌依次优先浮选”流程处理江孜M含砷金银铅锌矿石。
所获闭路试验结果如下:银铅精矿含银4358克/吨、含铅49.54%、含金51.12克/吨,银、铅、金回收率分别为51.44%、70.23%、12.47%,金精矿金品位26.24克/吨,银品位255克/吨,金、银回收率分别为76.72%和36.07%,锌精矿含锌49.53%、含银454克/吨,含金5.37克/吨,锌、银、金回收率分别为52.48%、3.57%和0.87%,金、银总回收率分别达90.06%和91.08%。
3、银铅精矿、金精矿和锌精矿含砷超标,尤其是金精矿,含砷达32.81%,试验中曾对脱砷进行了试验研究,认为造成产品砷高的原因有二:①矿石中金、银矿物与毒砂关系密切,呈包裹状态分布于其中;②方铅矿、闪锌矿、硫锑铜银矿浸染入脉石矿物和毒砂中,被其包裹。
4、由于原矿中黄铁矿和毒砂矿物量多,则金浮选富集比低,金精矿仅26.24%,但含砷却高达32.81%,若要开发利用该资源,还须解决含砷金精矿的销售或进一步预处理等问题。
5、含砷金精矿探讨采用“一段焙烧—焙砂再磨—氰化浸出”流程获得了金浸出率76.88%,银浸出率58.92 %的试验结果;采用“压热氧化浸出—再磨—氰化浸出”流程获得了金浸出率89.04 %,银浸出率98.48%的试验结果。
说明砷高、微细粒金对该矿石不利的影响。
6、该矿石中的砷达6.12%,金精矿中砷的回收率为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