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
核心要点研究
.
例1 [2013·南京模拟]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和F分
别是边CD和BC的中点.若
→ AC
=λ
→ AE
+μ
→ AF
,其中λ,μ∈
R,则λ+μ=________.
.
[解析] A→C=A→B+A→D, A→E=12A→B+A→D, A→F=A→B+12A→D,
于是得λ12+λ+12μμ= =11, ,
→ OA
=a, O→B =b,则∠AOB=θ(0°≤θ≤180°)叫做向量a与b的夹
角,当θ=________或________时,两向量共线,当θ=
________时,两向量垂直.
.
• (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
• 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叫 做把向量正交分解.
• (3)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 分别取与x轴、y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作为基底,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该平面 内的任一向量a可表示成a=xi+yj,由于a与 数对(x,y)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把________叫 做向量a的坐标,记作a=(x,y),其中x叫做a 在x轴上的坐标,y叫做a在y轴上的坐标.
(λ,μ为常数),则A,B,C三点共
线的充要条件是λ+μ=1.
3. 平面的基底中一定不含零向量.
.
课前自主导学
.
• 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 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
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 一对实数λ1、λ2,使________.其中不共线的 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 组基底.
• 2. 利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实质就是利 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向量的 加减运算或进行数乘运算.
.
[变式探究] [2013·金版原创]如图,在△ABC中,已知 AB=2,BC=3,∠ABC=60°,AH⊥BC于H,M为AH的中 点,若A→M=λA→B+μB→C,则λ+μ=________.
第2讲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
• 不同寻常的一本书,不可不读哟!
.
• 1. 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 2. 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 3. 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
乘运算. • 4. 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
• 1个重要区别 • 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不同,向量平移后, 2项其必起须防点范和终点的坐标都变了,但向量的坐 1. 标不变若.a,b为非零向量,当a∥b时,a,b的夹角为0°或
• [审题视点] 根据题意可设出点C、D的坐标, 然后利用已知的两个关系式,得到方程组, 求出坐标.
.
[解] 设点C、D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 得A→C=(x1+1,y1-2),A→B=(3,6), D→A=(-1-x2,2-y2),B→A=(-3,-6). 因为A→C=13A→B,D→A=-13B→A,
.
3. (x1±x2,y1±y2) (x2-x1,y2-y1) (λx,λy) x1y2-
x2y1=0
填一填:(1)(-1,-1)
提示:
→ BC

→ BA
+ A→C =(-1,
-1).
(2)(1,2) (3)2 提示:∵λa+b=(λ+2,2λ+3),∴(λ+2)(-7)=
(2λ+3)(-4),∴λ=2.
.
(1)在△ABC中,D为BC边中点,设
→ AB
=a,
→ AC
=b,则
用基底a,b表示A→D应为________.
(2)设e1,e2表示平面内向量的基底,则a=e1+λe2与b=
-e1+2e2共线的条件是λ=________.
.
• 2.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1)向量的夹角:如图,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作
.
• (4)规定: • ①相等的向量坐标________,坐标________
的向量是相等的向量; • ②向量的坐标与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始
点、终点的具体位置无关,只与其相对位置 有关系.
.
在正△ABC中,向量A→B与B→C的夹角为60°,对吗?
.
已知
→ AB
=(3,4),A(-2,-1),则B点的坐标是
.
(1)若A→B=(2,4),A→C=(1,3),则B→C=________. (2)已知向量a=(1,2),b=(-2,m)且a∥b,则3a+b= ________. (3)向量a=(1,2),b=(2,3),若向量λa+b与向量(-4, -7)共线,则λ=________.
.
1. a=λ1e1+λ2e2 填一填:(1)12(a+b) (2)-2 2. 0° 180° 90° (x,y) 相同 相同 想一想:提示:不对,向量A→B与B→C的夹角为120°. 填一填:(1,3)
180°,忽视其中一种情形会出错. 2. 若a=(x1,y1),b=(x2,y2),则a∥b的充要条件不能表示
为xx12=yy12,因为x2,y2有可能等于0,应表示为x1y2-x2y1=0.
.
3条必会结论
1. 若a与b不共线,λa+μb=0,则λ=μ=0.
2.
已知
→ OA
=λ
→ OB
+μ
→ OC
[答案]
4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所以λ+μ=43.
.
奇思妙想:在△ABC中,M为BC上任意一点,N为AM 的中点,A→N=λA→B+μA→C,求λ+μ的值.
解:A→M=2A→N=2(λA→B+μA→C) =2λA→B+2μA→C, ∵M、B、C共线, ∴2λ+2μ=1,∴λ+μ=12.
.
• 1.以平面内任意两个非零不共线的向量为一 组基底,该平面内的任意一个向量都可表示 成这组基底的线性组合,基底不同,表示也 不同.
________.
3.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若a=(x1,y1),b=(x2,y2),则
a±b=____________;
(2)若A(x1,y1),B(x2,y2),则 A→B=____________;
.
• (3)若a=(x,y),则λa=________; • (4)若a=(x1,y1),b=(x2,y2), • 则a∥b⇔____________.
答案:23
.
解析:因为AB=2,BC=3,∠ABC=60°, 所以BH=1,M为AH的中点, 所以A→M=12A→H=12(A→B+B→H) =12(A→B+13B→C) =12A→B+16B→C,所以λ+μ=23.
.
例2 [2013·赤峰调研]已知点A(-1,2),B(2,8)以及A→C= 13A→B,D→A=-13B→A,求点C、D的坐标和C→D的坐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