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任务的由来 (1)1.2编制依据 (2)1.2.1任务依据 (2)1.2.2相关法律法规 (3)1.2.3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与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4)1.2.4 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4)1.2.5投资估算依据 (4)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5)1.3.1指导思想 (5)1.3.2基本原则 (5)1.4方案范围与规划时限 (6)1.5方案技术路线 (6)第二章矿区概况 (8)2.1区域自然条件 (8)2.1.1地理位置与交通 (8)2.1.2气象气候 (8)2.1.3地表水 (9)2.1.4地下水 (9)2.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9)2.2.1地形地貌 (9)2.2.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0)2.2.3矿区工程技术条件 (10)2.2.4矿区地质构造 (10)2.2.5区域地层 (12)2.2.6矿带及矿床特征 (15)2.3区域社会环境简况 (18)2.3.1人口及行政区划 (18)2.3.2社会经济概况 (18)2.3.3风景文物保护区划 (18)2.3.4环境功能区划 (19)第三章企业生产及工程概况 (20)3.1历史沿革 (20)3.2项目组成 (20)3.2.1主体工程及辅助工程 (20)3.2.2环保工程 (20)3.3生产现状 (22)3.3.1井田境界 (22)3.3.2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 (22)3.3.3总平面布置 (23)3.3.4生产工艺 (23)3.3.5剥离废弃土石排放系统 (25)3.3.6采场防、排水及供水系统 (26)第四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调查及规划期生态破坏预测 (27)4.1调查方法概述 (27)4.1.1调查范围 (27)4.1.2调查内容 (27)4.1.3调查方法 (27)4.2矿区生态破坏情况调查及评价 (28)4.2.1矿区生态系统类型与植被分布 (28)4.2.2矿区动物资源 (29)4.2.3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现状及评价 (29)4.2.4尾矿库、废石场对生态的破坏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1)4.2.5临时性不稳定边坡 (32)4.2.6铁矿生产造成的主要生态问题及需要优先解决的生态问题 (33)4.3矿区环境污染调查及评价 (34)4.3.1矿区环保装备及运行状况 (34)4.3.2矿区环境空气质量及评价 (34)4.3.3矿区水环境现状及评价 (35)4.3.4固体废弃物现状及评价 (36)4.3.5矿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需要优先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 (36)4.4规划期生态破坏预测分析 (36)4.4.1矿山开采对矿区地表植被的影响预测 (37)4.4.2矿山开采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预测 (38)第五章目标与指标体系 (40)5.1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总体目标 (40)5.2阶段性目标 (40)5.2.1近期目标 (40)5.2.2中期目标 (40)第六章主要任务 (42)6.1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主要任务 (42)6.2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任务汇总 (42)第七章重点治理工程及投资估算 (43)7.1采掘区植被恢复工程 (43)7.1.1工程背景 (43)7.1.2采掘区土地复垦工艺 (44)7.1.3整地 (44)7.1.4林地复垦技术措施 (49)7.1.5修筑简易道路 (52)7.1.6林地种植的生态安全性分析 (52)7.1.7投资估算 (53)7.1.8预期目标与可达性分析 (54)7.2选矿工业场地绿化工程 (54)7.2.1工程背景 (54)7.2.2工程方案设计 (54)7.2.3投资估算 (55)7.2.4预期目标与可达性分析 (56)7.3临时性边坡治理工程 (56)7.3.1工程背景 (56)7.3.2工程方案设计 (56)7.3.3投资估算 (57)7.3.4预期目标与可达性分析 (58)7.4开采区防风抑尘工程 (58)7.4.1工程背景 (58)7.4.2防护林的作用 (58)7.4.3防护林工程方案设计 (59)7.4.4废石场撒播草籽工程方案设计 (60)7.4.5投资估算 (60)7.4.6预期目标与可达性分析 (60)7.5运输道路硬化、绿化工程 (60)7.5.1工程背景 (61)7.5.2硬化工程方案设计 (61)7.5.3绿化工程方案设计 (61)7.5.4投资估算 (61)7.5.5预期目标和可达性分析 (62)7.6废石场、尾矿库治理工程 (62)7.6.1工程背景 (62)7.6.2工程方案设计 (62)7.6.3投资估算 (64)7.6.4预期目标和可达性分析 (64)7.7矿区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工程 (64)7.7.1矿区生态环境监控机构建设 (64)7.7.2矿区生态环境年审、季报制度建设 (66)7.8矿区生态安全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67)7.8.1矿区生态安全应急系统的建设背景 (67)7.8.2 矿区生态安全应急系统建设内容 (68)第八章方案实施效益分析与评价 (70)8.1生态环境效益 (70)8.2经济效益 (72)8.3社会效益 (72)8.3.1有助于增强企业实力,促进企业整体良性循环 (72)8.3.2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73)8.3.3安排在籍人员劳动就业,为社会安定做贡献 (73)第九章保障措施 (73)9.1领导保证 (73)9.2矿区生态环境监督体系建设 (74)9.2.1县政府监督 (74)9.2.2乡村级政府监督 (74)9.2.3矿区自身监督 (75)9.3资金保障 (75)附图1区域地理位置与交通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2区域地形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3区域植被分布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4区域土地利用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5区域土壤侵蚀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6矿区生态恢复治理重点工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7道路植物措施设计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8废石场挡渣墙、截水沟、排水沟断面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9不稳定边坡植物措施设计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10临时堆土场防护措施设计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1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汇总..................................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2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年度投资计划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论1.1 任务的由来钢铁是工业的粮食,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钢大国,充足的钢铁材料保证了国内经济的发展需求。

我国有较为丰富的铁矿资源,全国总储量为443亿吨,*****钢铁储量位居全国第四位,本工程所在地*****从县内东北平型关到西南茶铺、化桥、大明烟连绵不断的群山中,蕴藏着丰富的铁矿资源。

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铁矿资源的强力开发,特别是大量的无序民采,给我省有限的铁矿资源造成很大的破坏,现有的矿山大部分被破坏的千疮百孔,由此引发矿区大气、水、土壤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对矿区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而且已经制约了铁矿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重视铁矿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

***************铁矿采矿场位于*****城南,直线距离12.5km的*****东1.6km的*****一带,行政区划隶属于**********管辖,开采矿种为铁矿,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

依据*****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2008年12月24日“关于《*****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非煤整合办核[2008]11号),*****铁矿与*****宏山铁矿资源整合为新的*****铁矿;*****年4月21日*****国土资源厅以“*****非煤采划字[*****]0039号”文件划定了整合后的*****铁矿矿区范围,矿区面积1.71km2。

目前正在办理采矿证手续。

为了推进山西宝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的科学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山西宝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使企业的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为了贯彻*****环保厅制定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大纲》的要求,在*****环保局牵头下,山西宝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领导层积极组织人力、物力编制山西宝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年8月正式委托山西中安质环环保咨询有限公司(山西中北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司)对该矿进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

接受委托后,公司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对矿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进行了全面调查。

在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对*****铁矿矿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识别和对生态环境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出*****铁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具体措施。

*****年1月完成《*****铁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

1.2编制依据1.2.1任务依据(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发[1998]253号)(3)《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4)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6)《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7)《*****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的决定》(*****政发[2006]15号)(8)《*****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大纲(试行)》(*****环发[2009]280号)(9)*****人民政府*****政发[2006]30号《*****人民政府批转*****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及《*****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6年9月28日)(10)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发[2007]3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1.2.2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3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4年4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86年6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4年8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年7月(9)《*****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7月(10)《*****农业环境保护条例》1991年11月(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2.3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与环境保护发展规划(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2)《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环发[2006]158号)(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1.2.4 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95-199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4)《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技术标准》(SL190-96)(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1998)(6)《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7)(7)《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8)《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QZ/T0240)(9)《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45-2004)(10)《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l)(11)《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12)《*****土地复垦实施办法》(*****政发第66号)1.2.5投资估算依据(1)《*****建设工程预算定额》(2)《*****建筑工程费用定额》及相应估算指标(3)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工程概算及其他费用定额编制办法》(4)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工程勘测设计收费标准》(5)《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机械台时费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6)《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保监【2005】22号文)(7)《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8)国家重点工程有关投资估算标准等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1.3.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环境破坏少、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的矿业开采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