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春夜洛城闻笛》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 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 思乡之情。
何 此 散 谁 就
有
人 夜 入 家 谁 的 【 思
不 曲 春 玉 乡 唐 之
情
起 中 风 笛 不 】 会
油
故 闻 满 暗 然 李 而
生
园 折 洛 飞 呢 白 ?
在 今 夜 的 曲 中 , 听 到 令 人 哀 伤 的 《 折
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王维《竹里馆》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岑参《逢入京使》 韩愈《晚春》
唐,王维(701-761),字摩诘
崇信佛教,晚年专诚奉佛 →诗佛
精通诗、画
→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画
竹 里 馆
王 维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诗人。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 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 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 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 特色。有《岑嘉州集》。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 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 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 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 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 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 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 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 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 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 了思乡之泪。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 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 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 这一情景。 此诗创作于天宝8年(749)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
全诗紧扣一个“闻”字,写出了 作者闻笛的感受,也表达了作者思念 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情真意切, 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 引发强烈的共鸣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715~770)唐代诗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
随 着 春 风 飘 扬 , 传 遍 洛 阳 全 城。
情 柳 城 声 杨
柳
阵 阵 悠 扬 的 玉 笛 声 , 是 从 谁 家 中 飘 出 的 ?
》
。 , 。 , ,
春 夜 洛 城 闻 笛
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 者为何人,在一种未知的情况下,作者用 了暗。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 也折柳。“柳”谐“留”音,故折柳 送行表示别情。折柳曲伤离惜别,其 音哀怨幽咽,表达了送别的哀怨感情。 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 引起客愁乡思。
弹琴复长啸.
或弹弹琴,或吹吹口哨。
深林人不知,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明月来相照。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鉴赏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 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 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 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 意境,融情景为一体,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 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 平淡淡,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 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 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 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 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 “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的气质。 后两句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 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 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 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了 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 力。
1.诗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疆的思乡怀亲之情的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 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 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 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 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 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 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 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 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 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逢入京使
注释∶
[唐]岑参
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故园东望路漫漫, 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
双袖龙钟泪不干。
安的家园。漫漫:形容路途 遥远。
马上相逢无纸笔, ③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④凭:托。
译文: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 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 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 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我们读 着这首诗,就仿佛是欣赏一 幅立体而富于变化的人物风 景画,这诗情画意,实为作 者之高手妙作。
诗歌主旨
本诗写诗人与竹林相伴的情景,形成 了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 心境。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 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5岁随父迁 至剑南道之绵州昌隆县,祖籍陇西郡成 纪县。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 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 他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他以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 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 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注释: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
竹里馆
篁是竹林。
2.啸:发出长而清脆的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 应,意思是说,独坐幽 篁,无人相伴,唯有明
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译文:
独坐幽篁里,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