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中心小学
《小学习作教学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大多数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怕教作文。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了一些总是不得不令人忧虑的现象。
我校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孩子,他们的生活面狭窄,体验不丰富,素材积累不充分。
不留心观察生活,缺少从生活中摄取材料的能力。
大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形式化,比较空洞,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内容与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与创新意识。
学生虚假作文,“造文”现象还较普遍。
作文教学游离于生活,学生作文兴趣不高,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少灵性与创新。
在实际教学中因为一些共性问题起步晚、坡度陡、不得法,使得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不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学生写作内容空泛,教师批改不得要领,学生无所适从。
无法引领学生的语文兴趣。
应当从什么地方切入,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学生摆脱困境,爱上作文呢?根据小学生喜欢生活,喜欢玩的天性,我们想到了生活,提出以“生活”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以“快乐写作”为主渠道的方法,尝试改进小学作文教学。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习作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1--6年级的学生及相关语文教师。
2、作文教学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实践,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爱写作,从而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习作教学的价值:
吐露真言、抒发真情。
2、习作教学的本质:
返朴归真,生活本源。
3、习作教学的要求:
乐于表达,快乐分享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习作的新要求与当前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时弊密切结合,以学生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放飞学生为突破口,以回归生活、自然为载体,以启发想象为催化剂,以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习作能力为切入点,让学生会写、爱写、敢写、有的写,写出自己的情,写出自己的爱,写出自己的观,写出自己的想。
学会用眼睛和心灵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书写世界。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是首要目标。
——达到“给动力”
2、解除学生的畏作心理,培养其关注生活、关爱生命的人文意识,以及认真观察周边事物、勤于攫取生活、勤于思考各种现象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敢于、勤于、善于、乐于说真言、写实话、吐真情。
——实现“善学写”
3、培养学生会观察、会提问、会联想、会描写的写作能力,把内容写具体。
——达成“写具体”
4、激发学生深度创新、多角度思维、巧妙构思、谋篇布局。
——力呈“巧构思”
5、体现生活,想表达;用心观察,会表达。
——展现“会表达”
6.引导学生掌握自主修改的习作步骤与方法,了解习作存在的一些毛病。
——实施“导修改”
六、研究内容
1、学生自主积累语言信息。
学校储存有几万册书,每班设立“图书角”,要求学生每周读一本书,积累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
2、结合课标文本要求,扎实达成阶段目标。
1--2年级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每天能写几个具体的语句;3—4年级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5--6年级学生自主组织生活素材,教育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并做日记、周记。
3、放手大胆写作,享受自主之乐。
习作中不苛求纯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写自己所爱,自己所能的不同形式的习作,形成习作教学中差异性和灵活性,自主命题、自主选材、自主立意、自主修改、自主表达。
4、鼓励与众不同,体验创新之乐。
充分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大胆鼓励学生想象、求异,开展寻疑习作、进行想象习作、鼓励求异习作、尝试探究习作。
5、开展对应活动,推进课题展开。
结合学校“快乐阅读”活动的开展及每天20分钟的阅读课时间,大量阅读与动笔有机的结合,让他们自由的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并时刻注重积累,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力求灵活多样感受形式之乐,听与写的结合、画与写的结合、读与写的结合、做与写的结合、玩与写的结合、看与写的结合。
6、学生是习作主人,修改评讲有特色。
把作文的评讲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学生通过与别人的交流、反馈中,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能够自己得出自己表达之中的优劣之处。
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真正动起来,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开动大脑机器,起动各种感官,使想象活起来,思维活起来,语言也活起来,最终使习作评改也活起来,使习作能力在评讲中得到提高。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采用问卷、测试、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并研究习作教学现状及小学生习作水平现状、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2、行动研究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3、结合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有《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有明确的要求,为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导向。
2、展开问题研究,解决各阶段习作难题。
习作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使多数学生不喜欢习作,甚至害怕习作。
本课题研究与实施将有助于改变学生不喜欢习作的现状,课题研究具有很大载体。
3、把握总体目标,注重低中高段系统性。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的研究价位较高。
4、细化阶段性目标,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
生活中就有作文,自然中就有作文,阅读中就能学会习作方法。
只要落实到实处,就一定能做好。
5、横纵向比较反思,聘请专家行家指导。
九、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2016.9--
2017.1)
(1)开好课题申报准备会,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向县教育局上报课题研究方案。
(2)落实课题组成员,调查分析学生平时的习作兴趣,原有的习作水平;问卷调查老师习作指导的困惑。
(3)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明确课题研究方案;分解和落实课题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
研究探索阶段(
2017.2--
2018.5)
(1)学习、积累与课题有关的相关理论,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及研究特色,合理借鉴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
组织教师学习相关习作材料,交流教师学习笔记。
(2)课题组成员分头在自己班级上开展实验研究,加强阅读,合理利用好“读书角”、《朝读经典》、《优秀作文集》读本等。
让学生摘抄、背诵好词,好句,好段,好文。
(3)3--6年级积极开展日记、周记、单元作文以及作文竞赛活动;1--2年级开展看图写话、比赛活动。
(4)教师与学生以班会的形式,谈谈对开展习作活动的感受。
教师作好班会记录,整理材料,并上交心得体会。
(5)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每个语文教师上一节习作教学观摩课。
(6)收集“小学习作课题研究与实践”的优秀案例及学生摘抄笔记,教师论文及该阶段学生作品。
(相关教师对应相关6个内容上交6篇论文)
第三阶段:
总结提高阶段(
2018.6--
2018.9)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试验方案,继续做好课题工作,进一步完善课题的工作体系,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2)在总结课题案例的基础上,在习作研究中形成“小学生快乐习作研究教学体系”,完成教师的研究论文、快乐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实录、学生快乐习作集,完成终端成果报告。
(3)组织课题结题报告会,接受教育局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十、课题管理
1、健全组织。
成立习作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组,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
2、规范操作。
我们将严格按照课题研究的规范进行操作,着力做好“学习-调查研究-评估-总结-推广”五个环节的工作。
3、机制激励。
对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
4、形成合力。
协调好社会、家庭、学生等方面工作,形成研究合力。
十一、课题组成员
(一)领导小组
总负责:
xx
组长:
xxxx
副组长:
詹桓桓张叶刚
组员:
李波韩桂馨何琳刘晓巍
(二)课题组
组长:
詹桓桓
副组长:
何琳
年级组负责人:
低段(一二年级):
张媛媛
中段(三四年级):
刘晓巍
高段(五六年级):
刘奕
组员:
朱琼林叶建豪张媛媛操琼裴晓华等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