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专项技术方案样本

施工专项技术方案样本

一、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的准备工作
1.1 已进行了原始桩位交接, 图纸已到位, 会审。

1.2 检查挖土和运土工具的准备情况, 完成挖土施工的方案设计。

2、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
挖→挖修整槽边→清底。

土方开挖工艺框图
3、施工要点
( 1) 开挖顺序: 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

本工程土体边坡按规定设置, 开挖土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 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 不得超挖或少挖。

( 2) 土方开挖前, 首先进行测量放线, 由测量人员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放线, 采用白灰等标出设计开挖边线, 并在边线外1米处每隔一定距离顶一个木桩以便随时校正实际开挖边线是否正确。

开挖按照测量标志的设计尺寸进行施工, 严格控制设计尺寸的形成。

开挖过程中, 经常校核测量开挖平面位置、深度标高、控制桩号和坡比等是否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

其测点相对设计的现值
误差, 平面为+50mm,高程+30mm,堤轴线点为+30mm, 高程负值不得连续出现, 并不得超过总测点的30%。

( 3) 挖土面必须控制在基底标高, 避免在挖土过程中出现超挖。

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

( 4) 弃土应及时运走, 在基坑( 槽) 边缘上堆土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 应与基坑边缘保持lm以上的距离, 以保证坑边边坡稳定。

( 5) 渠道基槽挖完后应邀请设计、监理、业主、地质勘察单位人员共同验槽并作好记录, 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设计要求不符时, 应与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

验槽合格, 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二、土方回填、碾压
1、工艺流程: 确定回填顺序→分层回填、夯实( 按回填深度要求)
2、回填土方质量要求
①清除填方基底的积水和杂物。

②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填料。

③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土, 可用作各层填料。

④粒粒含量10%~35%, 塑性指数7~20, 且不得含植物根茎、砖瓦垃圾等杂物。

有机质含量( 按质量计) 不大于5%。

渗透系数不大于1×10-4cm/s。

有较好的塑性和渗透稳定性。

填筑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附近, 其上、下限偏离最优含水量不超过+3%。

3、土料试验
在回填工程开工前, 在取土源取有代表性的土样, 按《SD128-84》标准试验方法进行天然密实度、含水量、塑性指数等试验, 并测定其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 进行土料物理力学性能复合实验( 颗粒组成、粘性土的击实等) , 并将上述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以确保选用回填土料符合规范及招标文件的要求。

4、压实试验
在进行土方回填时, 填方材料每5000立方米以及土质变化时取样, 按《SD128-84》标准试验方法进行一次颗粒分析、塑性、有机质含量和击实试验;
进行击实试验时。

用重型击实法确定土达到压实标准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本工程土料压实拟采用压路机配合进行碾压。

在土料回填前, 选择500米的试验段进行压实度试验, 验证土料的压实质量能否达到设计干密度或设计相对密度。

并根据试验结果与监理机构共同研究确定施工压实参数, 包括每层的铺土厚度、土料最佳含水量范围、碾压遍数和速度、碾压机械类型及重量、压实方法等施工参数。

并将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复的施工工艺进行土方施工。

5、施工要点
①回填土压实度不小于0.91, 压实后铺设警示带, 表层0.5m耕植土不压实并预留自然沉降高度。

②土方填筑前进行碾压试验, 确定压实土料的最优含水量及其它相关施工参数。

土方回填时分层碾压, 机械分片、分段碾压时, 相邻作业面应搭接碾压, 搭接宽度一般不宜小于2.0m。

③回填应从最低处开始, 即基础至地坪, 由下向上分层铺填并夯实
④填土层如有地下水或滞水时, 应在四周设置排水沟或集水井, 将水位降低至回填部位以下。

⑤回填后压实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

压实度检测点设置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⑥如遇雨天填筑时, 土方填筑作业面利用雨布覆盖。

保证2~3天的工程量可使用。

6、碾压取样
所有的取样试验( 含材料、试块、土料等) 应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进行, 并保证所取的试验样品具有代表性、合理性。

压实土方干容重采用环刀法检验, 取样部位在填筑面上均匀分布, 取样时要在压实层厚的下部1/3处取
样, 取样密度为500米长取样一组, 每组取样三个, 当检测干容重小于设计干容重时, 须进行补充碾压, 经复验全部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每一层填筑质量自检合格后, 报监理工程师复检、抽检合格后, 才准上土; 凡取样不合格的部位, 应补压或作局部处理, 经复检至合格后, 方可继续下道工序。

三、混凝土工程
U型渠道一般采用成型的衬砌机衬砌, 根据渠道断面的大小选用不同型号的衬砌机。

1.砼材料
1.1水的质量要求。

符合饮用标准的水均可用于拌制和养护混凝土。


果在极其缺水的艰苦条件下, 也能够使用其它水如地表水、地下水或其它类型的水, 但必须进行水质化验, 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方可使用。

1.2水泥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场地应选择具有排水、通风条件较好的
库房存储水泥。

注意对运到工地的水泥, 应标明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出厂批号, 分别储存或分堆储存, 不得混装。

水泥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防水防潮对已受潮结块的水泥经处理并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水泥储存时间按出厂日期计算, 一般不得超过3个月。

1.3 砂的质量控制。

现浇砼所用的砂为中砂, 采用极配良好、质地坚
硬、颗粒洁净的天然河沙较好, 用硬质岩石压碎的人工砂也能够, 要求质地坚硬、颗粒洁净, 耐久性好, 且不得包含团块、盐碱、壤土、有机物和其它有害杂质。

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0~2.80范围内, 天然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在2.20~3内, 含泥量小于3%, 含水量小于4%。

细砂的含水率应保持稳定, 人工砂饱和含水率不宜超过6%, 必要时应采取加速脱水措施。

1.4 石子质量要求。

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石子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
最小净距的2/3、构件断面最小尺寸的1/4、素砼板厚的1/2。

对少筋或无筋的砼结构, 应选用较大的石子粒径。

在施工中由于U型渠道断面衬砌厚度一般为60mm, 石子应按粒径分成D20、 D40两级, 并控制各级骨料的超、
逊径含量。

石子表面应洁净, 如有裹粉、裹泥或被污染等应清除。

1.5 添加剂。

砼现浇U型渠道均有抗冻、抗渗要求, 宜加入一些添加剂提高其抗冻和抗渗性能。

KOSP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为新型高效添加剂, 其主要成分为松香皂及其热聚合物, 具有引气、减水、提高砼抗渗和抗冻性能的功能, 配制时按重量比, 一般加入量为水泥重量的2%;
2. 砼配合比
现浇砼的配合比应满足强度、抗冻、抗渗及和易性要求。

砼施工配合比必须经过实验, 并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砼施工配料必须经审核后签发, 并严格按签发的砼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 严禁擅自更改。

在U型渠道施工中, 砼强度标号C25, 抗冻F150, 抗渗W4, 配料中水灰比的最大允许值为0.6, 砼的塌落度控制在1-3cm。

低温季节或渠床面较湿润时, 塌落度宜适当减小; 高温季节或渠床面较干燥时, 宜适当增大。

3.砼的拌和和运输
3.1.1 砼的拌和。

U型渠道的施工中, 要根据渠道的分布及灌区所处的周围环境, 选用距衬砌的渠道距离短、地势平坦、场地开阔的地点设立拌和站。

砼拌和一般采用强制搅拌机, 拌和时一定要根据确定的配合比按比例进行砼配料。

砼的拌和物应具有与施工条件相适应的和易性。

3.1.2 砼的运输。

砼的运输是连接砼的拌和和浇筑的中间环节, 必须做到随拌、随运、随用的要求。

根据U型渠道施工的不同条件的要求, 可用翻斗车、自动卸料车等, 但必须做到专车专用, 运输设备严密、平滑、不漏浆, 每次卸料时, 应将所载砼卸净并随时清洗车厢。

如在运输途中发生较轻的砼分离现象, 到浇筑地点在人工拌和一次。

从装料到入仓卸料整个过程控制在30~60分钟之内, 因故停歇超过运输时间, 砼已初凝或失去塑性时, 应按废料处理。

砼拌和施工流程图
4. U型渠道砼的浇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