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说明 (1)1.1 编制依据 (1)1.2 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1)2、工程概况 (1)2.1 工程概述 (1)2.2 工程数量 (3)2.3 地质条件 (3)3、总体施工规划和工期安排 (4)3.1总体施工顺序规划 (4)3.2分项工程进度安排 (4)4、施工方案 (5)4.1 钻孔桩施工方案 (5)4.2 承台施工方案 (5)4.2.1基坑围护方案 (5)4.2.2 基坑开挖 (5)4.2.3 基坑回填 (7)4.2.4 承台基础施工安全防护方案 (7)4.3 现浇梁支架施工方案 (7)4.3.1满堂支架施工方案 (8)4.3.2军用墩门式架施工方案 (9)4.4 其它工程 (10)5、跨既有线施工安全防护方案 (10)5.1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目标 (10)5.2 安全保证体系 (10)5.3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0)5.4 安全监督体制 (11)5.5 安全控制要点 (12)5.6 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2)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长春联络线特大桥长西双线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长春联络线特大桥(18+3*24+18)m钢筋混凝土钢构连续梁相关图纸;(3)国家、铁道部、哈大公司及长春市政府有关安全、环保、水土保持的法律、规程、条例;(4)坚持确保既有线正常运营及运输生产安全的原则;(5)坚持最大程度的减少施工对周边既有道路及民众的生活干扰。
1.2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本工程引用的技术标准见表1.1。
表1.1 技术标准一览表2.工程概况2.1工程概述哈大客专长春联络线特大长西双线215#-220#墩为现浇刚构连续梁,起讫里程DLZK11+854.00~DLZK11+963.40,桥长109.4延米。
下部结构采用钻孔桩基础、桩基承台、圆端形桥墩和矩形桥墩,上部结构采用连续梁型式。
西货场既有铁路跨越218#墩,218#墩-219#墩跨越城市道路。
图2.1跨铁路钢构连续梁立面图图2.2 跨铁路钢构连续梁平面图 2.1.1下部结构下部结构型式见表2.1。
表1.1 技术标准一览表215既有铁路216217218219220城市道路18.6m24m24m24m18.6m原长春站西货场既有线215D Lz k11+854216D L z k 11+872.7220D L z k 11+963.4217D L z k 11+896.7218D L z k11+920.7219D L z k 11+944.7城市道路2.1.2上部结构上部结构采用现浇刚构连续梁,孔跨结构型式为(18+3*24+18)m。
钢构连续梁梁全长108米,梁高1.35米,顶宽12米,底宽为10米,翼缘板宽1米,整个梁为实体结构。
图1.1 连续梁横断面图2.2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1。
表2.1 工程数量表2.3地质条件该桥址处地质情况为:上部为杂填土,厚度约2.5m;中部为部为黏质黄土,厚度为25m,下部为泥岩夹砂岩。
3.总体施工规划和工期安排3.1总体施工顺序规划总体施工方案以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和施工人员、设备安全为关键控制点,总体施工顺序遵循“统筹安排、科学组织,重点先行、分段展开,有序推进”的组织原则展开施工。
第一阶段:主要施工215#墩、216#墩、217#墩和219#墩下部工程。
第二阶段:主要施工218#墩下部工程和现浇梁施工(改移跨越218#墩铁路线后施工)。
3.2分项工程进度安排各分项工程施工进度安排见表3.1表3.1 分项工程施工进度安排217#墩施工完毕后改移既有西货场铁路线,改移时间:2010年5月16日。
4.施工方案4.1钻孔桩施工方案(1)钻孔桩采用旋挖钻机施工,尽量减少对既有线的干扰。
(2)钢护筒采用1cm厚钢板,护筒埋深5m。
(3)轨道边线外2.5m处进行安全网围护。
(4)机械操作时必须设专职安全员。
4.2承台施工方案4.2.1基坑围护方案(1)215#墩、216#和219#墩不受既有线影响,正常施工。
(2)217#墩紧临既有线,承台边距离既有线4.08m,且基坑深6.57m,施工承台对既有线有一定影响,为了确保桥梁施工对行车不造成影响,承台基坑施工采用围护桩围护。
围护桩采用桩径1m,桩长14.5m,间距1.1m布置。
围护桩布置形式见图4.1。
图4.1 217#墩支护图(3)218#墩承台有既有西货场铁路线穿过,造成218#墩无法施工,待217#墩施工完毕后,需对既有进行改移。
跨越218#墩西货场铁路线改移后距离218#墩承台边5m,基坑深6.65m。
承台基坑施工采用围护桩围护。
围护桩采用桩径1m,桩长14.5m,间距1.1m,布置。
围护桩布置形式见图4.4。
4.2.2基坑开挖图4.4 218#墩支护图基坑开挖是整个施工期间最危险的阶段,安排在车流较少的时段进行,开挖完毕后应不间断施工,直到拆除模板后回填土方。
开挖期间与邻近车站进行登记施工。
基坑开挖随挖随运,避免基坑边堆积土堆。
开挖同时设置监控量测点,对既有线路基进行的沉降及偏移进行监测。
4.2.3基坑回填靠近既有铁路一侧的基坑回填填料必须采用AB组填料,并按照基床以下路堤的压实标准夯实。
4.2.4承台基础施工时安全防护方案场地平整后,在施工区域范围利用蓝色彩钢板进行围挡,然后开始围护桩、钻孔桩、承台施工。
基坑边缘用φ50钢管设置防护栏杆,立杆间距3m,高出自然地面1.5米,在立杆的上、下端及中间位置各加一道水平杆,在四周挂上红灯泡作为夜向警示标志。
4.3现浇梁支架施工方案现浇梁施工采用满堂支架和军用墩门式洞结合的方式施工。
215#-217#墩间、218#-220#墩间支撑结构为:砼基础、满堂支架、方木、竹胶板。
217#-218#墩间支撑结构为:砼基础、军用墩、32b工字钢横梁、H型钢纵梁、脚手架、方木、竹胶板。
4.3.1满堂支架施工支架施工范围内清除杂填土,换填碎石粉,分层填筑(每层厚度30cm),用18t的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然后铺设10cm厚碎石垫层并碾压密实。
测定地基承载力,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到工序。
然后浇注面层砼,平面振捣器振捣,人工整平。
支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脚手架钢管规格为φ48×3.5。
脚手架纵横排距0.6m×0.6m,步距为0.9m,每2.4m设置剪力撑,脚手架底座安放在0.15m×0.15m方木基础上,脚手架顶托上横向安装0.12×0.12m方木,方木间距0.6m,然后纵桥向安装0.9×0.6m方木,方木间距0.3m,最后安装1.8cm竹胶板。
满堂支架布置断面图见图4.5.图4.5 满堂支架断面图4.3.2军用墩门式架施工依据《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 217#墩-218#墩间跨越既有铁路采用门洞跨越铁路,门洞预留尺寸为宽5.5m、高6.7m、门洞长19.42m。
门洞支墩采用10组军用墩,每边5组;军用墩上安置双32b工字钢横梁;横梁上铺设25H型钢作纵梁,H型钢纵桥向间距0.6m布设。
门式墩纵梁上部和军用墩两旁设置满堂支撑。
脚手架布设方式与满堂支架相同。
门洞支架布置见图4.6图4.6 门式支架断面图4.3.3支架堆载预压方案为消除基础变形和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及支架的不均匀下沉,保证结构线形和结构安全,主体结构施工前需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期限原则上以支架变形稳固后即可结束。
(1)预压荷载及加载布置形式预压荷载按梁体重量的 1.2倍和附加荷载 1.4倍总量进行加载。
按荷载总重的0→25%→50%→80%→100%→120%→100%→80%→50%→25%→0进行加载及卸载,并测得各级荷载下的测点的变形值;(2)预压材料堆载材料采用袋装石粉,堆载高度根据荷载大小及分布情况及堆载材料的容重实际计算。
在铺设底模前对支架预压。
(3)沉降变形观测点的布置顺桥方向在每跨的1/2、1/4布设变形观测断面。
横桥向根据荷载分布情况,每断面设5个沉降观测点。
(4)观测周期(阶段)纪录①加载前首次做好标号(纪录起始标高);②加载后,第一天每间隔6h,以后每间隔12h,初步拟定预压期为3天,根据沉降量变化情况,可以提前结束或增加预压时间;③卸载后,计算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据此调整支架底模标高。
4.4其他工程承台、墩台、现浇梁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同普通桥梁一致。
5.跨既有线施工安全防护方案5.1 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本项目安全生产目标:杜绝较大以上责任事故,减少一般责任事故,不发生因违章施工危及铁路行车安全大事故。
5.2安全保证体系制定各项安全制度,安全系统管理,保证令行畅通。
成立以指挥部负责人为组长的各级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指挥部设专职安全工程师,施工班组设安全员负责安全生产,制定安全管理办法及有关施工安全规则,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工作,确保施工生产安全。
5.3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指挥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为副组长,职能部门和施工班负责人为组员。
由安质环保监察部负责项目安全监察和日常工作。
施工现场按施工人员的数量配置专职安全员,专职负责施工队员工的安全和治安保卫工作。
工班设兼职安全员,形成全员参加的安全局面。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马卫东副组长:谭学河代亚雷郑丹组员:郑昆汪安祥范慧刚张亚峰刘敏胡长云潘迪迪高强张庆李向军5.4 安全监督机制(1)严格执行既有线施工方案申报制度,对影响既有线行车安全和行车设备安全的施工组织方案和安全措施经建设单位审核并报设备单位批准后方可施工。
(2)开工前与设备管理单位和行车组织单位分别签订施工安全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施工责任地段和期限,安全防范内容和措施,安全分工,发生责任行车事故处罚办法,安全监督配合费等,施工中对既有设施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防止施工中造成损坏,施工中接受路局行车组织及设备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对设备单位提出要求和问题严格执行及时整改,建立良好的安全相互监督机制,确保施工安全。
(3)及时召开安全总结会,不断总结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在不同时期组织有关人员按期召开施工生产安全会议,对前一阶段施工安全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并制定预防和整改措施,对管理工作好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的给予处分,切实加强各级安全管理机构的作用,达到提高安全整体管理水平和预防问题的出现。
5.5安全控制重点根据工程特点,将以下内容作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重点,严格监控:对既有铁路正线的防护;对既有线设备的防护;钻孔桩钢筋笼吊装;用电作业安全;施工机械作业安全(钻机、吊车、混凝土输送车、混凝土导管等)。
5.6 安全施工保证措施5.6.1 施工工点防护配备足够的防护人员,施工点的防护人员每班不得少于3人(每人配备对讲机、手机各1部),施工地点与相临车站应有可靠电话联络,相互作好通话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