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十年农业发展调研报告目录猪肉消费增速放缓供需趋于平稳 (1)禽肉规模化生产发力市场保持供需平衡 (3)禽蛋产量增速放缓消费稳步增长 (6)饲料“饱和式增长”成为市场主基调 (7)稻米能够实现自给进口基本保持稳定 (9)小麦生产主动调优产需基本平衡 (10)玉米短期供应充裕中长期需求明显增加 (12)棉花生产布局调整加速市场机制作用凸显 (13)油料生产稳定食用植物油消费增速放缓 (15)食糖短期产量下降未来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17)大豆生产保持稳定进口增速放缓 (18)奶制品生产稳步发展产需缺口继续扩大 (20)蔬菜供需总体宽松国际贸易继续保持顺差 (22)水果生产由数量增加转向质量提升 (24)水产品生产消费平稳增长出口数量继续领先 (26)猪肉消费增速放缓供需趋于平稳报告预计未来10年中国猪肉产量占肉类产量比重将从2014年的66.4%降至2024年的64.9%,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将成为生猪养殖的主导,到2024年其出栏比重将会达到60%以上。
报告预测,未来10年猪肉消费量和人均占有量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3%和0.8%.2015年猪肉总消费量和人均占有量预计分别较上年增长1.0%和0.4%,分别为5760万吨和41.87公斤/人/年。
预计2024年猪肉总消费量和人均占有量将分别达到6510万吨和45.24公斤/人/年。
其中,中国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从2015年的20.19公斤增至2024年的22.00公斤,年均增1.0%,低于2012~2014年均4.2%的增速。
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分别从2015年的16.32公斤和23.23公斤增至2024年的17.92公斤和24.30公斤,年均增速分别为1.1%和0.5%;未来10年加工猪肉消费量预计年均增速3.3%,从2015年的990万吨增至2024年的1340万吨。
报告认为,尽管2015年下半年生猪供需面将显著改善,猪价总体将呈现涨势,有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供需偏紧,但鉴于消费处于稳定状态,整体价格涨幅不会太大,全年生猪养殖将处于小幅盈利水平。
从长期来看,活猪和猪肉价格总体将震荡上行。
未来10年生猪和猪肉价格将在震荡中上涨,受规模化水平提高的影响,波动幅度将会显著减缓。
国际贸易方面,猪肉仍将保持一定进口量,出口则稳步增加。
展望前期,进口量不会出现大幅增加。
短期来看,2015年猪肉进口量有望稳中有增,进口量将在59万吨左右。
长期来看,受产能增速放缓影响,2019年以后猪肉进口量将保持在80万吨以上,2024年在100万吨左右,净进口量将由2014年的34万吨提高至2024年70万吨左右;出口方面,猪肉出口量将稳中有增。
受俄罗斯开始重新从中国进口猪肉影响,未来猪肉出口量(含活猪折算猪肉出口量)将会继续增加,将保持在20万吨以上,2024年预计在30万吨左右。
禽肉规模化生产发力市场保持供需平衡报告预测,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禽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将是产业健康发展和适应以需求为导向新形势的重要保障。
未来10年,中国禽肉生产和消费增速都将逐渐放缓,进口平稳,禽肉市场将继续保持供需平衡格局近年来,受生产成本高企、居民总体消费平淡等因素影响,中国禽肉产业进入调整期。
产量连续两年出现下降,预计近期保持基本稳定,远期将恢复增长态势。
考虑到近5年全产业快速发展,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未来生产继续快速扩张的可能性降低。
土地、水、饲料资源短缺,生产成本高企也给产业扩张带来约束。
报告认为,未来10年禽肉产量年均增速将下降为1.9%,比过去10年降低1.5个百分点。
未来10年,禽肉产业生产方式将加快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
2013年,中国出栏2000只以上及1万只以上的肉鸡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85.6%和71.9%,超过100万只的大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比例达到12%.未来,肉鸡养殖的规模化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将涌现出更多的肉鸡自养自宰一体化龙头企业。
高附加值的禽产品生产将会增加。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禽肉深加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可以预见,未来肉禽企业将更加注重品牌化发展,开发多种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发展,禽肉消费将继续增加。
长远看,新增城镇化人口和农村居民都是禽肉消费增加的主要潜力。
从消费结构看,未来冰鲜禽和加工制品将会成为消费的主流产品。
但受制于食物消费需求多元化,禽肉消费增速会受到制约,未来10年中国禽肉消费超过猪肉的可能性不大。
总的看,未来10年禽肉消费稳步增加,2024年人均占有量有望达到14.6公斤,年均增长1.3%,比过去10年的年均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
未来10年,中国禽肉贸易将继续平稳发展。
目前中国禽肉贸易量仅为50万吨左右,占全球禽肉贸易量的比重不足5%.未来10年,预计中国的禽肉贸易将继续平稳发展,到2024年进口规模将保持在60万吨以内,出口有扩大的可能,特别是对中亚地区的出口量会小幅增加。
牛羊肉消费继续增长供需总体偏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牛羊肉消费人群和消费量均增加,消费整体处于稳步增长态势。
但受饲养周期、生产成本、发展方式转型和疫病多发等因素影响,未来10年牛羊肉供给偏紧的趋势将继续存在。
未来,牛羊肉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牛羊肉生产将稳步增长。
在市场价格和国家扶持政策的拉动下,牛羊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将大幅提高,预计2015年牛羊肉产量较2014年分别增长3.1%和3.7%;2020年牛羊肉产量分别为784万吨和509万吨;2024年牛肉产量达828万吨左右,年均增长1.9%;羊肉产量达548万吨左右,年均增长2.5%.预计牛羊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增速放缓。
考虑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消费习惯、肉类价格等因素,预计未来中国牛羊肉消费继续增加,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消费呈刚性增长。
预计2020年牛肉、羊肉消费量分别为823万吨和537万吨,2024年分别为877万吨和577万吨,比2014年分别增长22.3%和26.8%.牛羊肉消费量虽有增加,但预计增速逐年放缓。
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者选择多元化,预期牛羊肉消费增速将下降。
预计未来10年中国牛羊肉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和2.4%,均低于过去10年。
中国牛羊肉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未来10年,考虑我国国内牛羊产业发展速度和国际市场供给能力,预计到2024年中国牛肉供需缺口在50万吨左右,羊肉供需缺口在30万吨左右。
未来牛肉进口呈继续增加趋势,羊肉进口稳定。
报告指出,未来10年,牛羊肉仍将处于供给偏紧状态,受此影响,牛羊肉价格将高位运行,不排除有继续上涨的可能,但涨幅趋缓。
另外,牛羊肉供需水平还受疫情、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政策等影响,国内阶段性、区域性供需不平衡。
禽蛋产量增速放缓消费稳步增长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中国禽蛋生产将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产量稳步增加,增速有所放缓,禽蛋消费稳步增长,价格波动上涨,进出口贸易基本稳定;成本波动、政策变化、科技创新进程、风险规避手段等不确定性依旧存在过去30年,中国禽蛋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产量年均增长率达6.5%.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禽蛋生产国,占世界禽蛋产量的40%左右。
2014年全国禽蛋产量2894.0万吨,同比增长0.6%,为近5年来较低增速。
据测算,2014年禽蛋总消费量2880.0万吨,同比增长1.0%.由于国际蛋价上涨,2014年中国禽蛋出口快速增长,禽蛋出口量94582.7吨,同比增长1.4%;全年禽蛋贸易顺差达到1.89亿美元,同比增长7.8%.未来10年,受益于家禽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中国禽蛋产量将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但受环境保护、市场发展等因素制约,小规模养殖户加速退出,蛋鸡养殖规模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禽蛋产量增速将放缓。
预计2015年,禽蛋产量同比增长0.9%,到2024年达3210.6万吨,展望期内年均增速1.0%,相比过去10年年均增速略有放缓。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城镇化步伐加快,禽蛋消费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2015年禽蛋总消费为2906.5万吨,同比增长0.9%,2024年为3195.8万吨,展望期内年均增速1.0%.其中,禽蛋加工消费515.7万吨,年均增速1.5%,显著高于总消费增速。
人均消费量缓慢增长,城乡差距依旧明显。
展望期内,城乡居民人均禽蛋消费量年均增长0.7%,增长缓慢,到2024年达到17.1公斤/人;其中,城镇居民年人均禽蛋消费量达到19.7公斤,农村居民人均禽蛋消费量达到12.5公斤,城乡间差距依旧明显。
禽蛋贸易继续保持顺差格局。
出口量10万吨左右,出口市场仍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
报告指出,家禽生产资源环境、相关产业政策、科技水平、家禽饲养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影响禽蛋产业发展。
饲料“饱和式增长”成为市场主基调中国饲料工业已跨过快速增长期,进入成熟期,“饱和式增长”或将成为未来10年中国饲料市场的主基调。
饲料是人饲养的所有动物的食物总称,按营养成分可以分为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等。
饲料工业是支撑现代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关系到城乡居民动物性食品供应的民生产业。
未来,中国饲料产量将缓慢增长。
预计2015年为19835万吨,2020年增至21430万吨,2024年达22706万吨,展望期间年均增长率预计为1.5%,显著低于过去10年7.3%的年均增速。
预计中国饲料工业总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是配合饲料,展望期末将达到19559万吨,约占饲料工业总产量的86.1%,年均增幅为1.7%.反刍动物饲料和水产饲料优势将突显,2024年产量预计将增长至1286万吨和2416万吨,年均增速分别为4.9%和2.6%,明显高于猪饲料、肉禽饲料和蛋禽饲料同期的发展速度。
中国饲料消费将稳步增长。
2015年中国工业化饲料总使用量预计为19679万吨,较2014年增长1.3%,2020年将达到21094万吨,2024年总使用量预计将增至22905万吨,较基期增长19.7%.中国饲料总需求的年均增长率预计仅为1.7%,与过去10年6.6%的年均增长率形成鲜明对比。
饲料转化率的提高以及畜牧饲养结构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节约饲料消耗;同时,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中国工业化饲料结余量在展望期间总体呈上升态势。
中国饲料产品价格将温和上涨。
未来10年,受资源约束、人工成本、物价水平等支撑上涨因素影响,中国饲料产品成本持续上涨可能性较大。
预计2015年国内育肥猪、肉鸡和蛋鸡配合饲料的市场平均价格将分别达到每公斤3.27元、3.36元和3.09元;预计到2020年将分别达到每公斤3.50元、3.55元和3.28元,2024年将进一步上涨至每公斤3.60元、3.73元和3.43元,较基期涨幅分别为11.1%、12.0%和12.0%.未来10年,饲料产业发展将受多重因素影响,经济新常态将对饲料工业利润产生挤压,饲料粮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突发事件及非传统风险因素冲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