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一)巴根草(节选)巴根草,是与我最亲近的草。

打小在农村生活,满山满坡满田埂,到处可见巴根草的身影。

初春时节,遥看的草色几乎全是刚冒出芽的巴根草,密密的,碎碎的,像是同时感知了回暖的地气,成片成片地露出头来,打量着苍茫大地。

盛夏,巴根草成了农家耕牛上等的食料。

夕阳西下,田埂、山坡,处处可见牛儿低头啃青的场景。

牛儿啃过的田埂,草儿迅速低矮下去,别担心,要不了一周,巴根草又会疯长起来,覆过人的脚面。

秋风渐起,巴根草的叶片开始由青转黄。

闲下来的农人抱上锄头,寻一条田埂,去锄巴根草。

农人将刚锄下的根须上带着泥土的巴根草码成一小堆,操起镰刀把(bà bǎ)用力敲去上面的泥土,把(bà bǎ)草儿摊在田埂上曝晒,只消半天工夫,草儿便干透,挑(tiǎo tiāo)回去堆到场地上,过冬就不愁了。

儿时的我曾悄悄问过母亲,田埂(gēng gěng)上的巴根草被锄后,春来田埂会不会光秃秃的。

母亲说,巴根草命强,春天一到,又会长满一条条田埂。

春日又至,如母所言,被锄头深翻过的田埂,又滋生出一派盎然..的绿意。

看去真是欣喜,那些被遗留在泥土里的巴根草根须,经过漫长隆冬的疗伤,又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在无边的旷野演绎出一场生命世代相传的传奇。

突然明白巴根草为何又叫铁线草、牛筋草。

有铁一般的硬,有筋一般的韧,当然配得上这样的别名。

(选自《立体的乡愁》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1.选择文章括号中正确的读音,画“√”。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欣喜——()亲近——()滋生——()3.“盎然”的意思是。

用“盎然”一词造句:。

4.为什么巴根草又叫铁线草、牛筋草?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bà bǎ tiāo gěng2.快速喜悦接近生长3.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窗外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4.因为巴根草有铁一般的硬,有筋一般的韧。

5.作者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描写了巴根草生命力的顽强。

(二)绿叶赋邵妍美丽的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磨)术师,它创造的奇花异草千姿百态,一朵朵鲜艳娇美的花姹紫嫣红,婀娜多姿。

在这万紫千红的花海中,有人喜爱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有人钦佩兰花的幽香沁人心脾;更有人爱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清高品质。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都曾以此为话题,写出了(溢益)彩流光的千古佳作。

可是,谁又曾注意过那微不足道的绿叶呢?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配。

的确,如果世界上只有红、橙、黄、青、蓝、紫这几种色彩,单单没有绿色,哪能谈得上“美丽”二字呢?我喜爱绿叶的色泽青翠,更爱它不争名夺利的高贵品质,因此,我制作、收集了许多树叶标本和叶脉书签。

有一次,我去小莉家玩。

她给我看了许多花(瓣辦)标本。

我把我制(作做)的树叶标本和她“较量”,小莉很不服气。

我对小莉说:“绿叶,没有鲜花的色彩,没有幽幽沁人的清香,可它也有它的可贵之处:它吸收氧化碳,制造氧气,造福于人类。

但也有些人,只愿作红花,不愿作绿叶,没有绿叶的陪衬,怎能显出红花美的所在?也有的人,不追求吃穿打扮、不争名、不求利,努力学习、工作,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做个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

”听了我的话,小莉深思了。

她在想什么呢?我不知道。

可我想这件事对她一定有所触动,她一定会懂得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选自《黄冈语文读本》长江文艺出版社)1.用“√”选出文中括号中正确的字。

2.仿写词语。

示例:万紫千红、千姿百态、、3.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用“”画出来。

4.作者在文中赞扬了绿叶什么样的品质?5.仔细阅读短文,说说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魔溢瓣作2.千言万语千方百计万水千山3.可是,谁又曾注意过那微不足道的绿叶呢?4.作者在文中赞扬了绿叶不争名夺利、踏实学习、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

5.我们应该学习绿叶的高贵品质,不争名夺利,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

(三)故乡的芦苇(节选)樊发稼多年来令我魂牵梦萦,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

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

它长得很快。

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

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

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

“开船啰!开船啰!”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

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

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

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选自《故乡的芦苇》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词语。

(1)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2)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

形容思念情切。

()2.“小心翼翼”是形容。

在画线句子中,这个词语表现了。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与故乡的芦苇有关的哪些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5.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参考答案】1.(1)朴实无华(2)魂牵梦萦2.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孩子们对芦叶船的喜爱与珍视3.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

4.摘芦叶做哨子吹;用芦叶折小船玩;在芦苇丛中抓纺织娘。

5.示例:我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芦苇的喜爱,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四)故乡的烤红薯(节选)谢冰莹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

一个最清晰的记忆,永远映在我脑海中的,是有一次晚上外面正下着大雪,二哥和三哥从书房里回来,看着我在烤红薯,他们也要吃。

“来,我们三个人同时来烤红薯,不许烤焦,也不许有一点儿生硬的,要把皮烤成金黄色,里面的肉放出香喷喷的气味。

”我说完,立刻找了三个大小差不多的红薯来,二哥把炉子里的红煤渣用竹棍子撬(qiào)开,把红薯埋得很深,上面还盖了一层薄薄的热灰,他这样做,是希望红薯快点烤熟;三哥也仿照他的方法;只有我,把红薯摆在火炉下面那个通风的地方,火力()很大,()不会损伤红薯的皮。

不久,红薯开始熟了一小部分,三个人同时留心变更靠火那面的位置,慢慢地闻到香味了,快到成熟的时候,由红薯的一端突然冒出几点酱色的糖浆出来,并且还吐着一缕缕热气。

“你们闻到香味了没有?这是我的红薯发出来的。

”二哥夸耀地说。

“不!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

”我首先抢着回答。

“哪里,都不是,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清香。

”三哥一面说,一面用手指着他的红薯上面那几个糖点。

“凡是红薯,一到烤熟了,都有香味的,你们吵吵闹闹的争什么?看谁的红薯烤得又快又好,谁就第一。

”母亲的几句话,把我们争吵的问题转移了目标,三个人同时都静下来了。

半小时以后,三个人的红薯都熟了,结果是二哥得了第一,三哥第二,我是倒数第一,我几乎哭起来。

母亲见形势紧张,连忙出来调解,要他们每人分给我一半吃,并且要他们承认方才那股清香是由我那个红薯上面发出来的,这才使我停止吵闹。

(选自《掌心里的故乡味是故乡浓》北方文艺出版社)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快活——()炫耀——()调和——()2.文中的括号里应该填的关联词语是()。

A.因为……所以……B.虽然……但……C.只要……就……3.作者描写烤红薯的比赛,兄妹三人个是怎样做的?他们的成绩如何?4.你觉得作者为什么“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呢?【参考答案】1.快乐夸耀调解2.B3.二哥把红薯埋得很深,上面还盖了一层薄薄的热灰;三哥也仿照他的方法;“我”把红薯摆在火炉下面那个通风的地方。

结果是二哥得了第一,三哥第二,“我”是倒数第一。

4.示例:因为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时,“我”还是个小孩子,不仅享受了美食,还享受着母亲的宠爱与哥哥们的呵护。

(五)白猫王子五岁(节选)梁实秋我们从来没有要求过猫做什么事。

它吃的不只是溪鱼,睡的也不只是毛毯,我们的住处没有鼠,它无用武之地,顶多偶然见了蟑螂而惊叫追逐,菁清说这是它对我们的服务。

我们吃饭的时候它常蹲在餐桌上,虎视眈眈,但是它不伸爪,顶多走近盘边闻闻。

喂它几块鱼虾鸡鸭之类,它浅尝辄(zhé)止。

它从不偷嘴。

它吃饱了,抹抹脸就睡,弯着腰睡,趴着睡,仰着睡,有时候爬到我们床上枕着我们的臂腿睡。

它有二十六七磅重,压得人腿脚酸麻,我们外出,先把它安顿好,鱼一钵,水一盂,有时候给它盖一床被,或是搭一个篷。

等我们回来,门锁一响,它已窜到门口相迎。

这样,它便已给了我们很大的满足。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猫相当的解语,我们喊它一声“猫咪!”“胖胖!”它就喵的一声。

我耳聋,听不见它那细声细气的一声喵,但是我看见它一张嘴,腹部一起落,知道它是回答我们的招呼。

它不会说话,但是菁清好像略通猫语,她能辨出猫的几种不同的鸣声。

例如:它饿了,它要人给它开门,它要人给它打扫卫生设备,它因寂寞而感到烦躁,都有不同的声音发出来。

无论有什么体己话,说给它听,或是被它听见,它能珍藏秘密不泄露出去。

不过若是以恶声叱责它,它是有反应的,它不回嘴,它转过身去趴下,作无奈状。

(选自《梁实秋散文集第2卷》时代文艺出版社)1.照样子,写词语。

虎视眈眈(ABCC式):、细声细气(ABAC式):、2.形容吃饭时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的四字词语是“”。

它的反义词是。

3.“它吃饱了,抹抹脸就睡,弯着腰睡,趴着睡,仰着睡,有时候爬到我们床上枕着我们的臂腿睡。

” 这句是对白猫的的描写,表现了。

4.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一家怎样的感情呢?【参考答案】1.示例:仪表堂堂衣冠楚楚绘声绘色毕恭毕敬2.浅尝辄止示例:狼吞虎咽3.动作白猫非常爱睡以及和我们的关系很好4.示例:我体会到作者一家对白猫的喜爱之情。

(六)海豚莎莉(节选)莎莉跟弗兰克的两个女儿就越来越亲密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