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硬件安装接线标准

电气硬件安装接线标准

电气盘柜及安装接线标准目录1.概要...........................1.12.电气硬件标准-盘柜及接线标准.....2.13.电气硬件标准-现场安装接线标准...3.14.电气硬件标准-设备标识标准.......4.15.电气硬件标准-检验要求...........5.16.电气硬件标准-工序移交单.........6.11.概要1.1 目的1.1.1 本电气硬件盘柜、安装、接线企业标准是对电气项目经验的总结;1.1.2 提供一个规以辅助电气硬件盘柜、安装、接线工作;1.1.3 对新员工进行培训的一个依据。

1.2 围1.2.1 本电气硬件盘柜、安装、接线标准适用于大部分现场电气施工的要求;1.2.2 本电气硬件盘柜、安装、接线标准主要适用于电气硬件设计人员、现场调试人员,适用于项目的所有阶段。

1.3 参考文献本电气硬件盘柜、安装、接线标准符合中国国家标准主要参考文献如下:GB/T 2009.18-2008《电工术语.低压电气》GB/T 4026-1992《电气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端的识别及应用字母数字系统》GB 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ISO 14121《机械安全-风险评估原理》IEC 60204-1《机械安全-机器的电气部分:第一部分:总体要求》GB 50054-1995《低压配电设计规》GBJ 232-8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 50171-1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GB 50258-1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1KV 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 50150-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2. 盘柜及接线标准2.1 盘柜操作规2.1.1 柜体开孔需要确保外观的美观及整齐性;2.1.2 元器件分布规划尺寸与安装板实际尺寸要一致;2.1.3 元器件型号选用与图纸设计要一致;2.1.4 严格按照图纸中元器件布局图来施工施工中元器件布局规划应留足够空间接线﹐且安装方向及位置合理,所有元器件底板固定时需要在安装板上攻丝后与安装板固定,大元器件在安装板反侧焊接螺母进行固定;一般要求低压元器件的上下端与线槽的间距40mm 左右,端子元器件上下端与线槽的间距为30mm;2.1.5 盘柜接线时需要严格按照图纸执行,盘柜接线完成后要检查是否有错接线和漏接线﹐确保无误后方可盖线槽盖;2.1.6 柜动力线与信号线需分开走线,要求动力电缆从左侧线槽进出线,信号电缆、网络电缆从右侧进出线;2.1.7 盘柜接线完成后再次使用气枪对柜体部做好清洁工作,完成后将线槽统一盖好;2.1.8 需要对柜体外门表面进行保洁,完成后移交相关电气检验人员进行检查;2.1.9 接触器等使用U 型线鼻子,螺钉压接的端子使用U 型或针型线鼻子,ST 16 及以下弹簧回拉式端子直接裸接,ST 16 以上弹簧回拉式端子使用针型线鼻子;连接时线鼻子的型号与导线线径一致,长短与被接物接线端相匹配,同时与管的大小匹配,防止管脱落;2.1.10 提供一份纸质图纸放置于柜文件袋;2.2.2 盘柜接线的颜色标准:2.2.3 电缆使用标准:a. 电线和电缆应符合国标,必须满足设备和电气元件正常稳定运转;b. 动力线路不小于1.5 平方毫米;c. 220V 控制线不小于1.0 平方毫米;d. 24V 控制线不小于1.0 平方毫米;e. 信号线不小于0.75 平方毫米;2.2.4 同一个项目、相同意义的电缆不能有明显色差,RV 电缆为0.75/1/1.5/2.5mm,方软铜丝材质,每根电缆不得少于15/20/21/40 根软铜丝;2.2.5 所有电缆从起点到终点必须无断头;2.2.6 所有电缆离开控制柜必须先连至端子;当采用重载接插件时,可以直接从设备或者IO 点连接至重载接插件,重载接插件要求走线美观,根据需求确认安装与柜或者柜体侧面;2.2.7 所有备用的IO 点应当连接至设备的端子上,连接线应当标出连线IO 点编号;对于在柜体、盒体部的信号可以直接连至IO 模块;2.3管及线鼻子要求2.3.1 管须使用白色PVC 齿套管,线鼻子须使用带预绝缘的线鼻子;2.3.2 管应从“从上向下,从左向右”读,保证统一性;2.3.3 柜每根导线上必须使用管对其进行标识;2.3.4 所有导线管应与导线直径相近,以保证管位置不能随意滑动;2.3.5 所有导线管的字体必须朝向外侧,以方便人查看;2.3.6 单个导线管的字体大小及字间距必须一致;2.3.7 所有导线管不允许被线槽或其他设备遮盖;2.4 接线端子要求2.4.1 端子须使用回拉式弹簧接线端子,不能使用螺接端子,特殊项目或特定使用场合另行规定;2.4.2 接地端子必须使用标准黄绿色接地端子,不能使用普通端子替代;2.4.3 端子的起始及终端必须使用端板及终端固定件;2.4.4 所有380V、220V 及IO 接线端子必须使用单层端子,双层端子特殊项目或特定使用场合另行规定;控制电源公共端端子可使用三导线回拉端子,或者根据需求使用四导线回拉接线端子;2.4.5 不同用途的端子要分开布局,并使用分组隔板进行分隔;2.4.6 短接部分要用桥接件短接,不能用导线短接;2.4.7 信号端子或24V电源端子每排须预留10%以上的端子以作备用;2.4.8 端子必须具有数字标识;2.5 柜线槽导轨要求2.5.1 控制柜盒体线槽选型采用细齿型,齿与齿之间间距不得大于6.1mm,粗齿线槽不允许使用;2.5.2 线槽须统一使用灰色、切口有孔优质PVC 材料的线槽,禁止使用回收再加工的PVC 材料线槽颜色要求为灰色;导轨必须使用标准DIN 导轨,特殊使用场合另行规定,承载力能够满足元器件固定牢靠;2.5.3 线槽、导轨等柜固定元件,需用螺丝拧紧,不能用铆钉固定;2.5.4 线槽电缆应走线整齐,线槽与元器件上下间距最少保证有30mm;2.5.5 线槽导轨等固定应横平竖直,整个项目的线槽颜色应一致;2.5.6 线槽盖板应完全扣紧线槽,不能有盘柜电缆裸露;2.5.7 每根线槽上应使用黄色标签纸标识线槽,如横向的线槽标识从上到下应依次为X1.X2.X3…,纵向的线槽标识从左到右应依次为Y1.Y2.Y3 等;2.5.8 柜门上有按钮、指示灯或开关等需要接线的,柜门上必须安装线槽走线,从柜门电缆到柜安装板线槽之间的电缆必须使用黑色纤维编织管包裹;2.6柜地排、零排要求2.6.1 所有电源分配柜必须放置接地排及接零排,所有主控柜必须放置接地排,根据需求放置零排;2.6.2 铜排应使用镀锌铜材料;2.6.3 铜排应符合国标,载流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尺寸为宽*厚=20*10mm;2.6.4 所有接到铜排的电缆必须使用相应的铜排夹子固定,或使用相应的螺栓固定,电柜引出线通过塑料锁扣锁死,柜地板完整,空隙处用油泥封堵,如图;2.7 柜体风扇要求2.7.1 柜体安装的排风扇必须配有滤网,并安装过滤器;2.7.2 风扇安装在柜体的侧板上,不能安装在门或后侧,左下安装滤网,右上安装风扇;2.7.3 柜体的风向为上出下进;2.7.4 风扇型号根据客户需求选择风扇品牌,根据设计的柜体选择风扇的排风量;2.7.5 柜电源经过门控开关后再接入风扇,以使在柜门合上后风扇开始工作2.7.6 柜风扇上方安装时要靠近柜门,避免与柜线槽干涉,风扇高度安装距离顶部约200mm,具体开孔尺寸按照图纸设计为准;2.8 柜体空调要求2.8.1 主控柜、驱动控制器必须安装空调,其他柜体按照客户设计要求配置;2.8.2 空调功率必须满足柜降温需求;2.8.3 空调使用壁挂式,安装在柜体的侧板上,不允许安装在柜门、顶部或后侧特殊情况必须经过客户书面确认;2.8.4 空调必须配有冷却水蒸发器;2.8.5 柜电源经过门控开关后再接入空调,在柜门合上后空调开始工作,柜门打开时空调停止工作;2.8.6 柜空调嵌入式安装时要靠近柜门,避免与柜线槽干涉,空调高度安装距离顶部约200mm,具体开孔尺寸按照图纸设计为准,客户没有特殊要求时,空调必需外挂式安装;2.9柜体照明灯要求2.9.1 所有电源分配柜、PLC 控制柜、驱动控制柜必须配柜照明装置;2.9.2 照明灯安装在柜顶部;2.9.3 照明灯应选用14W,50/60HZ 的照明灯;2.9.4 柜电源经过门控开关后再接入照明灯,以使在柜门合上后照明灯停止工作,柜门打开时照明灯开始工作;2.10 柜体图纸盒、电脑托盘要求2.10.1 所有主控柜、变频器控制柜必须配图纸盒;2.10.2 图纸盒必须固定在柜门的电缆夹钳轨上,不能使用胶贴的图纸盒;2.10.3 图纸盒材质应为钢板;2.10.4 柜门关上后,图纸盒与柜元器件距离不能小于10mm;2.10.5 电脑托盘高度调整要符合人机力学;2.11 箱柜体开孔要求2.11.1所有箱柜体在图纸设计时应根据需要开孔,对于后期增加的开孔需要接线安装2.11.2电缆进出孔使用相应大小的PG头固定及保护电缆,PG头应当采用金属、橡胶或尼龙材料,未使用的孔必须使用孔盖进行密封处理;2.11.3 在出孔附近设置电缆固定卡或者扎带固定,电缆进出口接入时,必须先用固定卡固定然后再接入柜端子;2.11.4 喇叭、柱灯、按钮、指示灯、触摸屏、门开关、风扇、空调等设备的安装开孔时,必须先查看图纸设计与实际是否相符,若有不相符,必须与设计2.12 接地要求2.12.1 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采用统一标准接地线,线径不低于4mm 平方;2.12.2 电控柜接地应使用地接铜排;2.12.3 所有的接地线都应当连至主电控柜部的共用的铜母排上;2.12.4 端子接线不允许“一孔多用”;2.12.5 柜接地端子与其他端子之间必须使用隔板隔开;2.12.7 电缆管道、线槽和桥架不应当作为接地导体;2.12.8 接地的导体规格大小应当足够大,以便最高过电流能够通过装置;2.12.9 柜体、盒体与门应安全接地,地线也须用铜丝编织线或者接地线连接;2.12.10 空调、三孔插座、变频器、安装板、PLC 等都应安全接地。

3.现场安装接线标准3.1 磁性开关、传感器安装主要包括磁性开关的位置调整和接线,传感器安装和接线;每个传感器接线根部必须捆扎传感器标识,具体标识样式见设备标识标准;3.1.1SMC 圆形气缸磁性开关的位置调整和接线磁性开关的安装要面向便于发现、便于调整的位置;3.1.2 Tuenkers 方形气缸磁性开关的接线调整Tuenkers 方形气缸磁性开关自身集成于气缸部,使用M12 接插件连接;3.1.3 接近开关的安装常用接近开关的检测距离:采用齐平安装方式;M30 圆头电感式接近开关的检测距离15mm;M18 圆头电感式接近开关检测距离8mm;M12 圆头电感式接近开关检测距离4mm;安装时需要调整至有效距离一半左右,保证检测的稳定性;接近开关的检测面积应大于70%,非齐平电感式接近开关两相邻的接近开关应有一定的间隔;3.1.4 行程开关的安装行程开关是检测物体的运行位置的传感器,一般用于运动部件的到位及超程检测场合;如辊床、升降机、滑台等;一般行程开关支架的安装时需要采用六角调整至最佳位置,行程开关尾部采用PG 锁头锁紧;3.1.5 电磁阀接线一般电磁阀安装附近可能存在飞溅、油污等,在接线时需要进行防飞溅防护,如黄腊管、PE材料的波纹管等辅材对电缆进行保护;3.2 IP67 模块安装3.2.1 现场IP67 从站模块安装主要考虑就近原则收集周边IO 信号,一般安装于POST固定支架上,同时要求不得与周边设备干涉;IP67 防护罩垂直安装的阀导采用软帘防护,水平安装的阀导应采用有机玻璃防护;3.3.1 箱柜体包括:焊接电源柜、电源分配柜、主控制柜、变频器控制柜、现场从站柜、手动操作盒、自动操作盒、作业完成操作盒、安全门操作盒、光栅复位盒等;3.3.2 柜盒体需要根据前期规划图纸布局进行固定安装;3.3.3 盒体使用4 个M8-M12 的膨胀螺栓将盒体的底座与地面或塌台固定在一起, 其固定螺栓必须配有弹簧垫片;3.3.4 柜盒体必须放置平稳,不倾斜;3.3.5 柜盒体门需朝向外侧,柜门须有足够的空间可使柜门开启关闭;3.4 桥架、扫描仪、光栅、光电开关的安装3.4.1 桥架的安装应是横平竖直,两支架安装距离在不大于1000mm,在两桥架的接头处各应有支撑架固定,距接头处在150mm 左右,保证桥架足够固定强度。

相关主题